土家山歌:经验的生长与互动 ——重庆酉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研究

土家山歌:经验的生长与互动 ——重庆酉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文化、教育、知识、经验等概念在新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被解读,特殊与差异,习惯与风俗,个体与情境等因素以其特殊的哲学意义而在当今的教育研究中获得了关注。西南少数民族的非学校教育因此有了难得的发言机会,这是选择土家山歌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背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本质的还是复杂的?教育是单质的还是多元的?不同的情境与其间产生的适应性关系是否是意味着人类经验内容与经验方式的无限丰富性?这种富于成长意义的丰富性会被具有均质的现代性所取代吗?对这类问题的思考与追问指向了作为案例的土家山歌。本研究的正题目为“经验的生长与互动”,副标题为“重庆酉阳县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研究”,在实际研究中总目标被分解为以下七个子问题,引导研究从七个关键点向目标围合。第一、土家山歌教育对土家族的民族认同有帮助吗?对土家社会的组织和运行有怎样的影响?所传达的知识是土家社会公共知识的主要内容吗?第二、土家山歌教育对土家族个体的社会化起到怎样的作用?第三、土家山歌教育对土家知识体系的特性的适应程度如何?第四、这种地方性教育资源的当代性如何?能否为土家社会的现代化提供内源性支持?第五、能作为有效的教育资源而进入课程吗?这种构想与现代教育理念合拍吗?第六、对这一设想有什么现实的策划与构想吗?第七、研究土家山歌的教育功能在研究方法上需要有特别的选择吗?本研究设计了比较适应于山歌教育功能研究的方法体系:以教育人类学的田野考察为基础,辅以社会学结构功能分析并对山歌唱词进行深入的文本研究,同时辅以必要的统计的方法。此方法体系的主要品格是质性的,与土家山歌的基本品格相似。本研究认同新康德主义关于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进行质料划分的论断,将教育现象纳入文化科学范畴。在方法选择上充分照顾土家山歌所具有的质性品格,以保护土家山歌教育内在文化机理的完整性。无论是通过田野工作获取第一手材料,还是对山歌的内容进行文本式分析,研究活动都尽可能地坚持以土家文化的视角去接受去理解去分析。田野工作是在对土家山歌的功能状况毫无预期和假设的情况下进行的,问题摆出来后我们并没有相关的假说,一切要由山歌自身的表现来说话。在考察过程中研究者保持非参与姿态以保证观察与记录的完整性和客观性。但是,土家山歌直直地透进心里,被打动是难免的。因此,对山歌材料的理解多少包含了研究者的主观成分,只是这种理解与评价是准土家式的,比较接近于土家人自己的评价。这是一次真正的原创性研究,土家山歌所展示的教育智慧使大多数前设的问题有了正向的答案。在土家社会生活中,山歌一直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强化土家人的民族认同,是帮助或标志青少年成长,是开展劳动合作,是组织社区生活,是宣讲伦理纲常,是表情达意等,依赖山歌强大的口传功能土家人建立起有效的促进经验生长与互动的文化机制。教育活动伴随着生活的开展而开展,伴随着土家文化的延续而延续。不仅如此,土家山歌还以嬗变的姿态显示出对现代化的适应。因此视土家山歌为一种优秀的土家族教育资源的构想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对于酉阳县中小学正在进行的“校本课程”建设来说,土家山歌是一种不错的本土教育资源。土家山歌由边缘的草根社会汇入教育主流的路程还相当漫长,不过这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案例,土家山歌所吸引的关注和它被赋与的期望折射出教育发展新的趋势:教育应当回应为全球化催生出来的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是时代的新命题:中国的教育理论建设的需要书斋外的研究,以找回失落的教育自觉;民间存在可以开发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能够部分满足高速增长的教育需求;学校教育或许不应当继续掌控全部的教育话语,本质主义的教育理念的合法性也需要重新认定;长期边缘化的民族教育智慧或许能够有力地回应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内涵更为丰富的“经验”“文化”“教育”等概念能够更好地阐释个体生命的成长和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纠正“缘木求鱼”的技术误区。本研究仅是“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系列研究中的一个“点”研究,案例之一。本研究在实施中有深感力不从心之处。一是受制于研究者的音乐素养,对于山歌教育中音乐的作用分析不到位;二是对酉阳周边的各土家族自治县域中的山歌情况了解不够,因此,只能通过概括地得出有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的结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陈述
  • 二、研究意义
  • 三、范围与对象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突破点
  • 五、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
  • 六、文献综述
  • 七、研究过程与全文结构
  • 第一章 酉阳山歌拾贝
  • 第一节 板溪工作实录及分析
  • 一、板溪日志
  • 二、所采原唱山歌举例及清单
  • 三、工作分析
  • 第二节 黑水工作实录及分析
  • 一、黑水日志
  • 二、所采集的山歌举例及清单:
  • 三、工作分析
  • 第三节 官清、背子坨工作实录及分析
  • 一、官清、背子坨日志
  • 二、所采原唱山歌举例及清单:
  • 三、工作分析
  • 第四节 后溪、酉水河、大溪工作实录与分析
  • 一、后溪、酉水河日志
  • 二、所采原唱山歌举例和清单:
  • 三、工作分析
  • 第五节 大溪边地贸易会工作实录及分析
  • 一、大溪边地贸易会日志
  • 二、花灯调唱词
  • 三、工作分析
  • 第六节 酉酬工作实录与分析
  • 一、当日工作日志
  • 二、工作分析
  • 第七节 龚滩工作实录与分析
  • 一、龚滩工作实录
  • 二、所采原唱山歌举例与清单
  • 三、工作分析
  • 第八节 钟多工作实录与分析
  • 一、钟多工作实录
  • 二、所采山歌举例与清单
  • 三、工作分析
  • 资料清单
  • 第二章 酉阳土家族的民间文化生态概览
  • 第一节 酉阳简介
  • 一、酉阳的地域
  • 二、酉阳的地貌
  • 三、酉阳的气候
  • 四、酉阳的人口及职业分布
  • 第二节 土家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土家族的族源
  • 一、关于土家族族源的概说和四种学术观点
  • 二、潘光旦主导的"巴人后裔说"
  • (一)对"武陵蛮"的辨析以及"土家"与"瑶""苗""獠"的辨析
  • (二)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 第三节 土家族语言及教育民俗的概况
  • 一、土家族的语言文字状况
  • (一)土家族的语言特征
  • (二)酉阳县的土家语状况
  • 二、口传文化种类
  • (一)四种分类
  • (二)土家山歌类分
  • 第四节 酉阳县土家民俗文化与山歌教育的关联
  • 一、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 (一)什么是民俗
  • (二)风俗文化是土家族文化的核心
  • (三)民俗文化对社会教育方式选择的规定性
  • 二、山歌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方式的合理性
  • (一)大教育与山歌教育方式
  • (二)"雷盖舞"故事的意义
  • 第三章 关于酉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的文化报告
  • 第一节 作为土家文化经典表现的土家山歌
  • 一、内容的特点最为生活化
  • 二、方式最具普及性,容易接受,容易传播
  • 三、民族个性的集中展现
  • 第二节 土家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
  • 一、传达民族的族群经验,强化民族认同
  • 二、风俗的延续与族群经验的传承
  • 三、指导角色认同,宣讲道德伦理
  • 第三节 作为个体成长指导的土家山歌
  • 一、歌声中的童年
  • 二、青少年的社会化与山歌教育
  • 三、中年时期的歌声与土家生活的主体内容
  • 四、老年时期的歌声与传歌工作
  • 第四节 现代生活中作为一种集体文化生活方式的土家山歌
  • 一、钟多桃源广场的歌舞活动
  • 二、乡村山歌的量与质
  • 三、山歌普及与摆手舞的普及
  • 第四章 对酉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的评析
  • 第一节 分析与评价酉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的理论体系建设
  • 一、对中国传统的文教理论的引述和点评
  • (一)《原道》中的"文"与文的作用
  • (二)中国的社会教育理论——《尚书·尧典》《左传》《诗·大序》《诗经集注》
  • 二、本研究采用的一些西方的教育理论
  • (一)李凯尔特与《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 (二)本尼迪克特与《文化模式》——文化类型学的启发
  • (三)杜威和《经验与教育》——"实用教育学"的启示
  • (四)卡西尔与《人论》——文化哲学的本体论意义
  • (五)M·盖尔曼与他的《夸克与美洲豹》——复杂理论的启发
  • (六)后现代教育观所给予的启发
  • 第二节 酉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的识别与功能的实现
  • 一、酉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的识别
  • (一)"教育自觉"的操作性概念与《论语》中关于"诗"的教育功能的标准
  • (二)酉阳土家山歌的类别划分
  • (三)对土家山歌中教育自觉意识的考察
  • 二、酉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的实现
  • (一)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境中的对话与协作关系
  • (二)实施主体:参与创编
  • (三)课程知识:建构性与情境性
  • (四)土家山歌的自我评价:宽容而多元
  • 第五章.作为教育资源的土家山歌的开发利用
  • 第一节 课程化开发
  • 一、新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的核心思想
  • (一)"校本课程"的核心思想
  • (二)推广"校本课程"的实质是文化观念的创新
  • (三)在土家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开展"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 (四)学校发展规划中的"校本课程"
  • 二、酉阳相邻土家地区的"校本课程"实践
  • (一)在黔江开展的校本课程实践
  • (二)由案例说开
  • 第二节 非课程化开发
  • 一、建构主义的教育视角中的山歌教育
  • 二、对"诗教传统"的开发与继承
  • (一)乡村中的山歌开发策略
  • (二)城镇中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的开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 改革与开放 2018(09)
    •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8)
    • [3].初探中职生“三生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7)
    • [4].浅谈博物馆中的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7)
    • [5].浅谈博物馆与未成年人教育[J]. 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 2018(00)
    • [6].志愿者服务与社会教育结合的制度化安排研究[J]. 休闲 2019(09)
    • [7].浅析当前青少年社会教育问题及对策[J]. 神州 2012(33)
    • [8].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浅谈[J]. 青春岁月 2013(12)
    • [9].近代天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以天津广智馆为例[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 [10].关于博物馆社教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12)
    • [11].浅谈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07)
    • [12].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社会教育功能[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05)
    • [13].国家一、二级纪念馆社会教育调查述评[J]. 中国纪念馆研究 2018(02)
    • [14].关于强化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探究[J]. 丝绸之路 2020(02)
    • [15].解读如何在新时期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服务[J]. 参花(上) 2020(09)
    • [16].论如何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及服务功能[J]. 数字化用户 2013(10)
    • [17].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职员问题探析——以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为个案[J]. 镇江高专学报 2012(02)
    • [18].社会教育学视角下影响青少年责任感的因素与教育对策[J]. 教育界 2020(33)
    • [19].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功能[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12)
    • [20].推进辽阳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融合[J]. 智库时代 2018(29)
    • [21].构筑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如何做好博物馆讲解工作[J]. 艺术科技 2016(07)
    • [22].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神州 2012(35)
    • [23].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意义[J]. 职业 2016(24)
    • [24].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及策略选择[J]. 才智 2013(11)
    • [25].论博物馆与社会教育[J]. 职业时空 2012(05)
    • [26].试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02)
    • [27].如何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 商业故事 2017(11)
    • [28].分析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延伸的现状及实施途径[J]. 科技风 2018(01)
    • [29].20世纪初我国社会教育背景下图书馆权利思想探源[J]. 图书馆建设 2015(02)
    • [30].略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 传承 2010(03)

    标签:;  ;  ;  ;  

    土家山歌:经验的生长与互动 ——重庆酉阳土家山歌教育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