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小麦T型CMS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育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赵宝存
导师: 黄占景,沈银柱
关键词: 小麦,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近等基因系,回交扣除杂交,群分法
文献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之一是小麦是异源六倍体自花授粉作物,具有庞大的基因组,加之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遗传多样性较差,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够理想,增产幅度不十分突出;原因之二是生产上应用的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容易恢复难。所以,培育新型恢复系,加强对小麦新型强优势组合的筛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就T型恢复系7269—10恢复基因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克隆育性相关基因,为推进小麦杂种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恢复系7269-10及75-3369A/7269-10组合的F2群体和F3群体为材料,连续三年对F2的育性分离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结合F3家系的育性分离情况对恢复基因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7269-10育性恢复的遗传主要受两对显性恢复基因控制,且非等位恢复基因之间存在加性效应。鉴于F2的育性恢复即有质量性状的特征,又有数量性状的特征,并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推测该育性恢复性状还受微效恢复因子的影响。利用杂交、回交和自交育成了关于小麦T型CMS育性恢复基因的拟近等基因系(INIL)和近等基因系(NIL),可用于恢复基因定位及分离等研究。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恢复系7269-10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扣除杂交结合BSA法分离育性相关基因。将F2中结实率为0%的10株材料的单核发育期花粉等量混合,提取其总RNA构建不育RNA池;结实率为100%的10株材料的单核发育期的花粉等量混合,提取其总RNA构建可育RNA池。在扣除杂交中不育RNA池和可育RNA池分别做Driver和Tester。扣除杂交共做三次,使扣除更充分。扣除终产物与T-V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扣除文库。通过Reverse Northern鉴定,去除假阳性,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BLAST比较、PCR鉴定及功能分析。 本研究克隆了5个在可育花药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其克隆编号分别是:B4,92,314,398和A34。测序分析结果表明,B4和314所含片段为全长序列,其他3个则仅含有基因的3′端片段。对上述5个基因的BLAST查询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4所含片段与植物的遍在蛋白缀合酶(UBC)基因有很高同源性,而且含有85位Cys保守氨基酸,推断该基因为小麦的UBC基因,命名为TαUBC2,已经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AY95231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14号克隆所含片段为一未知基因,该基因可能定位于线粒体中,与能量供应有关,推测其与育性有密切的关系。该基因命名为TaRF1,已
论文目录:
目录
缩写词及专用名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综述
1 杂种优势利用及研究进展
1.1 杂种优势利用
1.2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小麦的几种不同的杂种优势利用系统
1.4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2.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及研究进展
2.1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有关
2.2 CMS与能量代谢
2.3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叶绿体
2.4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
3 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制的研究及进展
3.1 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
3.2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3.3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分子机制研究
4 分子生物学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4.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2 分子育种的应用
4.3 基因工程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5 基因克隆的几种技术
5.1 减法杂交和差异筛选
5.2 抑制性减法杂交
5.3 扣除杂交
5.4 cDNA差式分析法(representative difference analysis,RDA)
5.5 cDNA捕捉法
5.6 mRNA差异显示反转录PCR技术
·前言
第二篇 实验部分
第一章 普通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2.1 育性统计
2.2 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F_1恢复情况
3.2 F_2的育性分离情况
3.3 F_3家系分析结果
3.4 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4 讨论
4.1 育性指标和育性的划分
4.2 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4.3 连续多代考察育性的意义
第二章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1.材料
1.1 扣除杂交实验植物材料
1.2 半定量RT—PCR实验植物材料
1.3 菌株和质粒
2.仪器和药品
3.实验流程
4.方法:
4.1 BSA法建池
4.2 RNA的提纯
4.3 cDNA合成
4.4 扣除杂交
4.5 扣除产物的分离和分离产物的LD-PCR
4.6 重复扣除杂交
4.7 扣除杂交终产物的纯化
4.8 扣除文库的构建
4.9 REVERSE NORTHERN杂交
4.10 阳性克隆的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及PCR鉴定
4.11 半定量RT—PCR
4.12 利用反义抑制研究TaUBC2基因在雄性不育方面的功能
结果与分析
1 小麦花药RNA的提取与纯化
2 cDNA合成及纯化
2.1 LD-PCR扩增
2.2 纯化效率分析
3.扣除文库的构建
3.1 快提质粒初步鉴定白斑
4 REVERSE NORTHERN杂交
5 阳性克隆的测序和BLAST比较
5.1 B4的基因序列和BLAST比对结果
5.2 92号克隆的测序和比对结果
5.4 314号克隆的测序和BLAST结果
5.5 398号克隆的测序和BLAST比对结果
5.6 A34克隆的测序和BLAST比对结果
6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7.半定量RT—PCR研究全长cDNA的表达
7.1 RNA提取结果
7.2 TaUBC2基因的表达分析
7.3 TaRF1基因的表达分析
8.反义技术研究TaUBC2基因的功能
8.1 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8.2 TaUBC2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TaU转化可育小麦
讨论
1.CMS育性恢复的基因控制
2 UBC基因与育性的关系
3 ATPase与细胞质雄性不育
4 BSA法构建RNA池
5 花粉作为实验材料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化学试剂及配方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8-08
参考文献
- [1].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作用方式及其分子机理研究[D]. 朱启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 [2].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蛋白的表达及育性恢复基因Rf3的分子标记的研究[D]. 王继华.东北农业大学2004
- [3].重庆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规律及不育机理研究[D]. 张建奎.西南大学2006
- [4].小麦新型光温敏不育系337S的遗传特性及不育基因的定位研究[D]. 郭瑞星.华中农业大学2005
- [5].小麦SKP1同源基因TSK1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 李驰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 [6].莫迦小麦的T型恢复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其与K型主效不育基因的连锁关系研究[D]. 董普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7].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研究及AFLP分子标记[D]. 马守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8].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D]. 詹克慧.河南农业大学2006
- [9].应用化学杂交剂培育杂种小麦的研究[D]. 刘宏伟.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10].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的遗传分析与表达谱研究[D]. 李红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D]. 李绍清.武汉大学2004
- [2].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蛋白的表达及育性恢复基因Rf3的分子标记的研究[D]. 王继华.东北农业大学2004
- [3].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与功能鉴定[D]. 姚颖垠.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小麦耐盐相关基因cDNA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 葛荣朝.河北师范大学2005
- [5].小麦抗逆相关DREB/ERF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鉴定[D]. 徐兆师.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6].小麦花发育重要基因TaGI1与Ta MADS1的分离与功能分析[D]. 赵翔宇.山东农业大学2005
- [7].玉米CMS-S核恢复基因及玉米对淹水胁迫响应基因的功能分析[D]. 张祖新.华中农业大学2005
- [8].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候选基因的筛选与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D]. 刘学群.武汉大学2004
- [9].小麦新型光温敏不育系337S的遗传特性及不育基因的定位研究[D]. 郭瑞星.华中农业大学2005
- [10].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D]. 詹克慧.河南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