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以其丰富的情感为载体,内蕴了丰厚的人文性。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首悠远的诗,一幅优美的画,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便是语言实践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因而,情感渗透应贯穿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情感。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要充满新鲜、活泼的以人为本的气息。这种“新”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再者课堂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智慧展示的舞台,心灵互动的空间,探求知识的海洋,在多元的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情感体验。
一、融情入境,以情促悟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融入自身的感情,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伴随积极而强烈的兴趣,才能为其感情体验打好基础。基于此,创设情景可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来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辅助手段,根据“兴趣激发动机”的原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自然的把学生提升到作者或教者的地位,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展开联想和质疑,从而达到激趣入境的目的。
如教学《画杨桃》一课,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新鲜的杨桃,学生的眼中的杨桃像齿轮,像五角星,像子弹头......想像力极其丰富,并使学生产生了画杨桃冲动,通过绘画他们眼中的杨桃跃然纸上,并且也有画成“五角星的”。学生融情入境、轻松、自如的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围绕教学目标挖掘教学中的情境,以特殊的思维形式,动化教材,趣化教程,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和语言实践机会,使其随时随地的充当角色,参与实践,以良好的心态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设身处地的感受语境,感悟语意,领悟语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完善了学生的个性情感。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独立感悟
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情感和精神需要,便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其中的感情,就是把学习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也要在读中悟。”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讲解学生不懂的知识。
“课标”反复强调“诵读”,实际上,可以多读自悟。首先,多读--次数多,反复读。可以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示范读、听音乐朗读、尝试读、小组读、表演读。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对音值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确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以及课文的弦外之音都会不断感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方法,使学生读得自由,读得愉快,才能产生阅读化的体验。其次,激情朗读,促思善感。在知觉的感受语言表面意义之时,要努力感受语言的内涵,想想它在特定语境中弦外之音。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就使学生展开了绵长的畅想。在诵读时往往激情蹦跃,古韵悠然,体会了古诗的字面意思之后,我相机引导“此时李白可能是什么心情?”生答:“忧伤,孤独......”“我猜他那么爱喝酒,一定是借酒消愁。”我追问:“他那么有才华,人人都羡慕,他怎么会不高兴?”学生沉思了片刻,答:“我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他此时此刻在政治上很不如意,心情不好,就独自来到敬亭山。”了解了诗的背影,学生们朗读的更激昂了,语气中还带着点忧愁。
三、合作探索,进行情感实践
《课标》积极倡导“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因为合作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达到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式和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全面。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中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合作意味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欣赏,意味着风雨中的同舟共济,困境中的鼎立支持,伤痛之中关心、抚慰,成功时的相拥而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最无功利心,完全是出自本身自然的,教师适当的引导,可使他们懂得在交往中彼此尊重,展开竞争,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既可以在合作中探讨知识,又可以增进情感交流,使班集体更有凝聚力。
四、情感打造活动最靓点
要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必须处理好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语言学习背景,拓展语言学习空间,重视学科整合,引导广泛参与。教师应充分组织活动,精心选择,以丰富多样,确保活动效果。可以组织智能竞赛,像“绕口令”、“普通话擂台赛”、“朗读比赛”;可以组织语文游戏,“词语找朋友”、“成语接龙”、“猜字谜”;可以组织设计制作“广告宣传画”;还可以组织“访问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及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像等语文能力,使学生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
总之,教师、学生、教材应充满了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的情感效应,这种效应发得好,就会形成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呈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情感是一个生命的实体,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语言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为其生命的引路人,用满腔的热情去浇灌一颗颗求知焦渴的心田,让情感之花绽放于语文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