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数字调幅广播信道编码方案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作者: 陈乐
导师: 王太君
关键词: 数字调幅广播,信道编码,多级编码,迭代多级译码,并行译码,软判决,硬判决,编码调制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30MHz以下频段的广播通信系统相对于其他频段广播通信系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当前我国30MHz以下频段的调幅广播采用模拟系统,而欧洲已于2003年6月正式开通数字调幅广播。出于发展的需要和竞争的压力,我国进行调幅广播数字化改造势在必行。信道纠错编码是数字调幅广播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提供的数字调幅广播系统说明书可知,该系统采用的信道编码方案是一套基于删除卷积码的多级编码和调制的组合方案,它机制灵活,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通道和不同的信道条件选择不同码率的分量码和星座图。本文在Matlab上建立DRM仿真平台,全面实现了标准中提出的信道编码方案,着重测试DRM系统中MSC通道多级编码方案的误码性能。我们选择标准中B鲁棒模式,10kHz带宽,标准64QAM调制方式,三级分量码率分别为1/4、1/2、3/4,总体码率为1/2的多级编码方案,针对并行译码、迭代多级译码、软判决、硬判决等几种不同的译码方案进行性能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软判决迭代多级译码方法的信道编码方案可以较好的改善现有仿真系统的误符号率。在达到相同的误符号率的情况下,此信道编码方案在高斯信道和莱斯信道中可以分别获得4.5和9.5dB的增益。另外通过仿真采用标准64QAM调制和对称分级64QAM调制两种调制方式的多级编码方案的各分量码的误码性能,可以看出多级编码方案具有不等差错保护的特性。本文首先介绍课题的背景意义,以及数字无线电组织提供的数字调幅广播系统标准。接着介绍了通信系统信道编码任务、原理、常用形式,着重介绍了编码调制技术。第三章给出了DRM标准中的信道编码的方案和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其中包括能量扩散、数据流分割、分量码编码、比特交织、星座映射以及符号交织。接着在matlab上建立仿真平台进行性能分析比较和说明,并计算系统的频带利用率。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后继工作的一个问题,和以后的工作方向。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DRM数字广播系统的介绍
1.3 本论文的安排
第二章 通信系统中的编码调制技术
2.1 信道编码及其任务
2.2 信道编码的原理
2.2.1 信道编码的基本过程
2.2.2 信道容量和噪声信道编码定理
2.3 编码和调制技术
2.3.1 香农极限
2.3.2 功率受限信道
2.3.3 带宽受限信道
2.3.4 无线信道
2.3.5 自适应编码和调制技术
2.3.6 不等差错保护
2.4 小结
第三章 DRM系统中信道编码方案的实现
3.1 多级编码
3.1.1 多级编码方案(MLC)
3.1.2 信道容量规则
3.2 DRM数字广播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案
3.2.1 多级编码器结构
3.2.2 MSC通道编码方案
3.2.3 SDC通道编码方案
3.2.4 FAC通道编码方案
3.3 DRM多级编码器的实现
3.3.1 能量扩散
3.3.2 数据流分割
3.3.3 分量码编码
3.3.4 比特交织
3.3.5 星座映射
3.3.6 MSC符号交织
3.4 DRM标准中建议的信道模型
3.5 小结
第四章 多级编码的译码原理和性能分析
4.1 译码方法
4.1.1 多级译码(MSD)
4.1.2 多级并行译码(MLC/PDL)
4.1.3 硬判决和软判决
4.1.4 迭代多级译码(iMSD)
4.2 MLC并行译码和迭代多级译码性能比较
4.2.1 并行译码性能
4.2.2 迭代多级译码性能
4.2 MLC迭代多级译码硬判决和软判决比较
4.3 MLC/SM64QAM和GRAY/8PSK
4.4 MLC的不等保护特性和集分割
4.5 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4.6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本论文工作总结
5.2 本课题方案后续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5.3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图像编码及自适应信道编码研究[D]. 黄新林.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 [2].Turbo码及交织技术在WCDMA的信道编码方案中的应用[D]. 杨小辉.中国海洋大学2006
- [3].向下兼容的数字调幅广播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旭森.东南大学2015
- [4].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的研究[D]. 周坤.大连理工大学2006
- [5].数字电视信号模拟的研究与实现[D]. 方逸群.合肥工业大学2018
- [6].特定条件下信道编码参数分析研究[D]. 王伟年.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
- [7].工业自动化中低延迟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D]. 陈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
- [8].信道编码的错误率估计研究[D]. 郭军.北京邮电大学2014
- [9].WCDMA信道编码的研究和实现[D]. 尹小虎.电子科技大学2002
- [10].无线视频传输中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研究[D]. 仲丽媛.北京交通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基于3G的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D]. 董振飞.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 [2].数字调幅广播系统的基带调制解调研究[D]. 孟捷.东南大学2006
- [3].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中LDPC信道编码的应用开发[D]. 王玲.东南大学2006
- [4].数字广播系统信道编码方案的研究[D]. 杨林.东南大学2006
- [5].数字卫星广播传输系统的同步与信道编码技术[D]. 董亚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 [6].数字调幅广播的帧结构和接收机硬件设计[D]. 严添明.东南大学2005
- [7].扩频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D]. 赵江.东南大学2005
- [8].与模拟AM广播兼容的数字AM广播系统[D]. 程继兴.东南大学2005
- [9].数字调幅广播系统的软件模拟和虚拟无线电仿真[D]. 俞春华.东南大学2004
- [10].数字调幅广播系统同步技术研究[D]. 邵常勇.山东大学2006
标签:数字调幅广播论文; 信道编码论文; 多级编码论文; 迭代多级译码论文; 并行译码论文; 软判决论文; 硬判决论文; 编码调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