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研究

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研究

周金花(湖南省宁乡县人民医院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儿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次数、急诊次数、急性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07-02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特征。常见的诱因有感染、食物、接触或吸入物、空气等。患儿急性发作时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若哮喘严重发作,经合理治疗不能在24小时内缓解称作哮喘持续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可由呼吸严重困难的挣扎状态发展为呼吸无力,甚至最后因急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1]。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效果的研究,现进行如下汇报:

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儿90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已经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2)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参与,并愿意与医护人员配合;(3)患儿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及严重并发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组时对研究对象采用盲法。观察组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1.5岁~12岁,平均年龄(6.6±3.7)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1.4岁~13岁,平均年龄(7.1±3.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可能影响观察效果的因素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对照组的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2.1.1安置体位

在患儿急性发作时常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等症状,护理人员置患儿于坐位或者半卧位,这样的体位有利于患儿呼吸通畅

2.1.2氧疗护理

给予患儿吸氧护理,可以使用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为患儿调整氧流量。

2.1.3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儿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可以用拍背的方法对患儿进行胸部叩击或者震荡,以促进分泌物的排出。也可以使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此方法不仅可以稀释痰液还可以通过吸入的药物达到扩张支气管和消炎的作用。对于痰液多而且无力咳出的患儿,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吸痰,吸痰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吸痰的方法进行操作,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小儿的呼吸道粘膜。

2.1.4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儿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以缓解支气管痉挛,为患儿减轻气道粘膜水肿和炎症的同时减少粘痰分泌。若有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及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作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1.5休息与环境

护理人员要保持病室的空气新鲜、通畅,控制病室内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同时应特别注意要避免刺激性气味和强烈的光照,避免患儿接触或吸入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致敏原,以免诱导哮喘发作。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做好基础护理并保持病室内卫生清洁,为患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在疾病缓解期指导患儿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2.1.6饮食护理

医护人员应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以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但要告知患儿及其家属避免食入鱼、虾、蛋、奶等易导致过敏的蛋白质,以免诱发疾病发作。嘱患儿多饮水,以降低痰液的粘稠度。

2.1.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应严格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症状,如若出现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密切监测患儿是否出现大汗淋漓、紫绀、心率和血压下降以及呼吸音减弱等临床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刻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以免危及患儿生命健康。

2.2观察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2.2.1环境指导

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及家属介绍容易诱发哮喘的环境因素,如寒冷干燥的空气、刺激性的气味以及强烈的光线等,使患儿尽可能的避免暴露于这样的环境中。此外,告知患儿及家属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避免接触或者吸入,嘱患儿远离可能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环境。

2.2.2饮食指导

婴幼儿患者应对鱼、虾、蛋、奶等异性蛋白加以警惕,但避免过分忌口,应注意增加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免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2]。告知患儿及家属摄入足够水分的重要性,水分可稀释痰液,有助于气道通畅。

2.2.3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讲授用药知识,指导患儿按时、按剂量的用药,观察药物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告知患儿避免服用容易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告知患儿及家属正确、安全的用药以及在适当时候就医,以控制哮喘严重发作。

2.2.4增加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详细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诱因、发生、发展及结局,增加患儿及家属对哮喘的防护知识,缓解因知识缺乏带来的恐惧与焦虑[4]。教会患儿及家属如何监测病情,向其讲授如何辨认哮喘发作的早期表现,使患儿及家属基本掌握有效的处理措施。

2.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分别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随访期间患儿住院次数、急诊次数、急性发作次数,以以上三个指标作为观察指标。

2.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A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标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两组患儿随访12个月,比较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住院次数、急诊次数、急性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4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会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并发心力衰竭,危及患儿生命,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5]。我院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健康教育可有效的减少患儿住院次数、急诊次数以及急性发作次数,不仅增长了患儿以及家属对疾病的知识,加强了他们预防疾病发作的意识,还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使患儿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患儿及家属能够与医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主动汇报患儿的健康状况,同时,医院可以及时对患儿做出正确指导,家庭与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护理模式和健康教育方案对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效果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庞艳玲.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0,04:132-133.

[2]王自杰.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98-99.

[3]刘永华.2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09(15):52-53.

[4]邵洁.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B,2014,(2):264-264.

[5]许如华.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0):3104-3105.

标签:;  ;  ;  

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