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英国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部(Climatic Research Unit)的全球格点月降水及月平均温度资料,并结合计算的地表湿润指数重点分析了近百年来全球各主要干旱区温度、降水及湿润指数变化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降水量和湿润指数为指标对近百年来各主要干旱区的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大气环流和海洋因子两个角度讨论了影响全球各主要干旱区干旱化的大尺度背景。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近百年来全球及各大陆不同等级降水的温度变率都大于0,但增温率在不同区域、不同降水等级下有所差异。全球干旱区平均增温为0.94℃/100a,高于全球区域平均增温0.74℃/100a。除南美大陆外,其它大陆干旱区的增温均高于全球区域平均增温。其中,北美大陆干旱区增温最大达1.22℃/100a,南美大陆干旱区增温最小为0.31℃/100a。(2)全球各主要干旱区的降水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澳大利亚干旱区、西南亚干旱区和中蒙干旱区均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时段,而南美干旱区、南非干旱区、北美干旱区、北非干旱区和中亚干旱区则表现出三个明显的时段。(3)与降水量相比,全球各主要干旱区地表湿润指数也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但二者的年代际变化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南美干旱区、澳大利亚干旱区、北非干旱区、西南亚干旱区和中蒙干旱区地表湿润指数变化的时段与降水量变化的时段是完全一致的,但在变化幅度上有明显差异;而南非干旱区、北美干旱区和中亚干旱区在进入70年代末期后,其降水量都是增多的,但是它们的地表湿润指数是减小的,即表现出变干的趋势。(4)利用不同指标衡量干旱区面积百分率的变化时,结果有所不同。当我们用湿润指数作为衡量干旱区面积的指标时,干旱区的面积整体上都是增加的。在进入7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全球范围内干旱区的面积已经接近30%。非洲大陆干旱区面积增加的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澳大利亚干旱区,接着是亚洲干旱区,最后是南美干旱区和北美干旱区。类似地,当我们用降水量作为衡量干旱区面积的指标时,得出的结果明显不同,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甚至完全相反。这主要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明显的增温效应造成的。(5)各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密切相关。在南、北半球典型干旱年主要降水月的500hPa月平均环流距平场上,各主要干旱区均位于正距平区域中,这种环流异常使得位于副热带的南美干旱区、南非干旱区、澳大利亚干旱区、北美干旱区、北非干旱区和西南亚干旱区哈德莱环流的下沉运动加强进而加剧了干旱化。对中亚干旱区和中蒙干旱区而言,这种环流异常加强了青藏高原地形热力补偿下沉气流,从而增强了这两个地区的干旱化。(6)在年代际尺度上,各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与海温有着密切的联系。PDO指数以1976年为界在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发生了一次比较明显的跃变。南美干旱区和北美干旱区的湿润指数与PDO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南非干旱区、西南亚干旱区和中蒙干旱区的湿润指数与PDO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北非干旱区的湿润指数大致以1976年为界与PDO指数的关系呈现出先相同后相反的关系;澳大利亚干旱区和中亚干旱区的湿润指数与PDO指数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NAO指数出现显著变化趋势的时间在1950年以后。在此期间,南美干旱区和北美干旱区的湿润指数和NAO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南非干旱区、北非干旱区和西南亚干旱区的湿润指数和NAO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澳大利亚干旱区、中亚干旱区和中蒙干旱区的湿润指数与NAO指数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SO指数在近百年来没有出现变化比较显著的时段。(7)在年代际尺度上,PDO指数与SO指数对全球的干湿变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二者与湿润指数相关系数的符号相反。湿润指数与NAO指数的相关系数通过95%信度检验的区域比较零散。在南美干旱区湿润指数与PDO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在南非干旱区和澳大利亚干旱区湿润指数与SO指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在北美干旱区湿润指数与PDO指数和NAO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与SO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在北非干旱区和西南亚干旱区湿润指数与PDO指数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中亚干旱区湿润指数与NAO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在中蒙干旱区湿润指数与PDO指数和NAO指数的相关系数均为正。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气候变化背景下张家口地区干旱化趋势[J]. 草业科学 2020(07)
- [2].全球变化与区域干旱化[J]. 大气科学 2008(04)
- [3].1958~2017年京津冀地区气候干旱变化特征[J]. 水资源研究 2020(01)
- [4].中中新世中亚构造抬升驱动气候干旱化:以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江尕勒萨伊剖面为例[J]. 中国地质 2014(05)
- [5].关于我国北方干旱化及其转折性变化[J]. 大气科学 2018(04)
- [6].荒漠草原干旱化对策浅谈[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06)
- [7].利用de Martonne方法对我国20世纪干旱化趋势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 [8].西南地区1971—2012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J]. 陕西气象 2020(06)
- [9].1947—2006年东半球陆地干旱化特征——基于SPEI数据的分析[J]. 中国沙漠 2012(06)
- [10].黄土高原旱作农区气候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2)
- [11].塔吉克盆地东北缘海相-风成沉积序列与中亚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干旱化的初步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6(05)
- [12].21世纪中蒙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化趋势的模拟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12(02)
- [13].“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百年尺度干旱化特征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11)
- [14].RegCM4模式对云南及周边地区干旱化趋势的预估[J]. 高原气象 2015(03)
- [15].中国干旱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6].基于Z指数的寿阳县干旱气候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0)
- [17].基于3种指数的全球干湿变化年代际特征[J]. 干旱气象 2018(02)
- [18].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中国干旱趋势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5)
- [19].干旱化趋势对山西省水资源的影响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8(04)
- [20].晚渐新世中亚降温与干旱化[J]. 科学通报 2013(17)
- [21].1951—2009年中国地表湿润状况变化趋势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05)
- [22].华南植物园在中国表层土壤水干旱化趋势研究中取得进展[J]. 蔬菜 2016(08)
- [23].RCP4.5情景下中国未来干湿变化预估[J]. 大气科学 2015(03)
- [24].山西省春旱趋势及对农业的影响[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04)
- [25].晚渐新世以来中国黄土高原风成红粘土序列的发现:亚洲内陆干旱化起源的新记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11)
- [26].气候干旱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的北京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景模拟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5)
- [27].乌鲁木齐地区一种新的干旱指标的探讨[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06)
- [28].北方干旱化对水土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影响及适应——以陕北地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7)
- [29].中国西部干旱区沙漠形成演化综述Ⅰ[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30].依据孢粉资料探讨我国西北地区第三纪时期的干旱化及其与季风的关系[J]. 古生物学报 2008(03)
标签:干旱论文; 增温率论文; 降水量论文; 湿润指数论文; 干旱区面积变化论文; 年代际变化论文; 大气环流论文; 涛动指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