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几种不同的季铵盐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对蔬菜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的室内毒力,研究了其对番茄灰霉病菌和黄瓜菌核病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其对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田间防效和安全性评价试验。旨在明确其在蔬菜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季铵盐类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黄瓜菌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子叶涂抹分生孢子悬浮液发病后活体喷雾的方法测定了药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测定了药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白菜黑腐病菌和姜瘟病菌等三种病原细菌的室内毒力。筛选出了两种活性较高的季铵盐类化合物1227和C8-1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两者对供试五种病原真菌均有较高的活性。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黄瓜菌核病菌的EC50值均在10μg/mL以下,毒力与常规对照药剂相当或略低,对黄瓜白粉病菌和黄瓜蔓枯病菌的EC50值在10~20μg/mL之间,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相对较低,EC50值在20~25μg/mL。对3种病原细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对姜瘟病菌毒力较低,两者对番茄青枯病菌和白菜黑腐病菌活性较高,其最低抑制浓度在7.5μg/mL以下,其毒力明显高于铜制剂乙酸铜,与硫酸链霉素相当。两者对番茄灰霉病菌和黄瓜菌核病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27和C8-10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两者在20μg/mL处理时对菌丝干重的抑制率达90%以上,且可完全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C8-10可明显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产孢量,40μg/mL处理的抑制率达95%;经两者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和黄瓜菌核病菌菌核形成数量有所减少,EC90浓度处理对黄瓜菌核病菌菌核形成抑制率在70%左右,40μg/mL处理对番茄灰霉病菌菌核形成抑制率在50%左右,而两者对菌核单重和菌核萌发影响较小。毒力稳定性试验发现,两药剂毒力发挥较稳定,受水解和光解的影响较小。在作用机制研究中,观察了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形态、分生孢子萌发形态和细胞壁结构的影响;测定了其对病原菌细胞膜透性和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呼吸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果胶酶和羧甲基羧甲基纤维素酶等两种细胞壁降解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季铵盐类化合物40μg/mL处理使菌丝明显变粗、节间变短或膨大、分枝处缢缩、细胞内含物聚集,分生孢子芽管变粗变短膨胀、数目减少、基部明显膨大等畸形现象,扫描电镜观察发现40μg/mL处理可使细胞壁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形成多个大小不一的孔洞。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液的电导率明显变大,说明1227和C8-10可导致病原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使胞内大量的电解质渗出胞外,两者进入细胞内后,使胞内的酶失活和蛋白质变性,进而影响呼吸和酶的产生及活性的发挥等正常生理生化活动,对菌丝和分生孢子呼吸作用影响试验中发现,药剂处理后5min之内呼吸加速,之后呼吸逐渐受到抑制直至呼吸作用停止;对细胞壁降解酶产生及活性影响试验表明,季铵盐类化合物2.5和5μg/mL即可分别明显抑制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产生和活性,5μg/mL可明显抑制羧甲基纤维素酶的产生及活性,且C8-10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及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0%1227水剂和10%C8-10水剂用量在60g/hm2~90g/hm2对成株期番茄灰霉病、黄瓜菌核病和黄瓜白粉病均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药效分别与常规对照杀菌剂腐霉利和腈菌唑相当,且作用迅速、药效持久,对黄瓜和番茄相对安全。对番茄的安全性高于黄瓜,在出苗前期和生长中期对黄瓜的使用安全剂量宜小于100μg/mL,对番茄的安全使用剂量宜小于200μg/mL。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甾体钠盐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05)
- [2].季铵盐类化合物环境问题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16(05)
- [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制品中季铵盐类化合物残留[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04)
- [4].取代苯甲脒盐酸盐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J]. 染料与染色 2016(02)
- [5].2-取代胺甲基-5(6)-(E)-取代亚甲基环戊(己)酮盐酸盐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2(11)
- [6].胡椒基咪唑盐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20(03)
- [7].双螺环哌嗪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镇痛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10(10)
- [8].新型季铵盐类化合物在抑菌和促生上的应用研究[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9].综合化学实验:通过多米诺反应一步合成呋喃联噁唑盐类化合物[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9)
- [10].甾醇硫酸酯钠盐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 化学工程师 2013(07)
- [11].季铵盐类化合物水合分离烟道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J]. 化工进展 2016(S2)
- [12].具有复合性能的新型三脚架型多苯并咪唑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应用[J]. 应用化学 2015(08)
- [13].鬼臼毒素结构改造的初步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4].单螺环哌嗪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镇痛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11(12)
- [15].新型三脚架型多苯并咪唑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J]. 有机化学 2015(08)
- [16].关于苯酚钠的一些反应[J]. 中学教学参考 2016(02)
- [17].公共消毒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抗性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03)
- [18].几种光产酸剂的合成与产酸性能研究[J]. 广州化工 2016(09)
- [19].新型膦酸盐类化合物(DHEAP)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药学学报 2014(03)
- [20].金属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5(04)
- [21].3,4-二取代基-β-苯乙胺盐酸盐类化合物的合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21)
- [22].金属非金属掺杂改性钽酸盐光催化剂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23].分子内Barbier反应类型研究进展[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 [24].铋盐类药物的研发及在Hp根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药事 2012(04)
- [25].发酵法提取柠檬酸的工艺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1(02)
- [26].一类环磷酰胺双哌嗪季铵盐类抗肿瘤化合物的合成(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09(04)
- [27].运用线性和非线性的方法预测烷基苯的沸点和摩尔体积(英文)[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9(12)
- [28].季铵盐类消毒剂及其应用[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02)
- [29].让食物成为血液的“清道夫”[J]. 家庭医学 2012(01)
- [30].季铵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涂料工业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