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刘熙载(1813—1881)是晚清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他的著作涉及到文艺学、语言学、教育学,甚至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在《艺概》和《游艺约言》等著作中阐述的文艺美学思想。刘熙载的《艺概》,通过“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方法,分别论述了中国古代散文、诗、赋、词、曲、书法等的历史流变、创作理论和鉴赏方法,提出了不少启人心智的真知灼见。其《游艺约言》,内容与《艺概》相类,以札记形式,谈文论艺。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对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取得了若干方面的成就:先后标点出版了刘熙载的《艺概》和《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据笔者统计,自1935年至2005年发表的专论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论文有244篇,其中,大陆地区185篇(含硕士学位论文9篇),台湾香港地区32篇(含硕士学位论文7篇),日本23篇,韩国3篇,新加坡1篇。但总的说来,对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还处于对原著的标点注释和主要是对刘熙载的书论、词论、诗论、文论等某一门类的文艺思想研究的阶段,对刘熙载的生平及思想的研究、对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综合研究、对刘熙载与中外文艺家的文艺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都还比较少。本文在上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全文由引言、正文(共四章)和结语组成。引言部分,从刘熙载关于“镜”与“日”的辨析谈起,引出关于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讨论。刘熙载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出发,视文艺为“天人之合”。他进而认为文艺是“心学”。并且,他还认为:以“镜”喻心,不如以“日”喻心。“镜喻说”把文艺理解成生活的模仿与再现,“日喻说”则把文艺理解成心灵的表现与创造。第一章刘熙载与他生活的时代:介绍刘熙载的生平、刘熙载的著作、刘熙载的思想特点、刘熙载与近代社会变革之关系。他的思想,特别是在其晚年,表现为正(德醇)、通(学硕)、实(力行)的特点。他以其“随在尽所当尽”,融入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的潮流。第二章刘熙载论审美本质:讨论刘熙载关于文艺本质论的两个重要命题“诗为天人之合”和“不一与一相辅成文”,以及《周易》哲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以《易》道论诗文”是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最重要的特征。第三章刘熙载论作家、作品、读者:评述刘熙载在文艺创作论、文艺作品论、文艺接受论方面的论述。在文艺创作论方面:刘熙载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命题,他重视作家的主体修养,要求作家“理性情”、“养气”、有“识”有“力”;他以“中和为美”、“词必己出”、“天工清新”、“不即不离”等为创作的基本原则,对题旨、章法、句法、字法等创作技巧也有所论述;他还讨论了“品格”与“格式”、“阳刚”与“阴柔”、“清空”与“沉厚”、“按实肖象”与“凭虚构象”等创作风格方面的问题。在文艺作品论方面:刘熙载提出了“艺者道之形”的命题,对“道”与“艺”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持较为宽泛的作品体裁观,主张“文章名类,莫不为艺”;他张扬作品的社会功能,肯定阳刚豪放的精神,并根据词的发展史实,以李白词为奠基之作、以苏辛词为正宗,推翻了以婉约派为正宗、以苏辛为变调的定论;他要求作家“修辞立其诚”、“言内毕足”、“言外无穷”、“用字在当”、“陈言务去”。在文艺接受论方面:刘熙载同样重视读者的主体修养,提出了“持己”与“持世”、“颂其诗贵知其人”、“论词莫先于品”、“识曲宜听其真”等鉴赏原则,他以“诗言志”、“本色”、“是”与“异”为文艺批评的标准,重视历史的观照、异同的比较、对立与统一、概括与举例、继承与创新等批评方法。第四章全球视野中的刘熙载比较刘熙载与王国维、黑格尔、艾布拉姆斯有关文艺的主要观点。首先,从“观物”与“观我”、“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三个方面,揭示王国维与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之间、中国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之间的联系。其次,比较黑格尔与刘熙载在对艺术美的限定、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整一”与“杂多”等方面论述的相同之处,以及二者在审美理论形态方面和艺术发展观方面的差异,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中西古典美学的异同。最后,比较艾布拉姆斯的文艺坐标与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构架、艾布拉姆斯的“灯喻说”与刘熙载的“日喻说”的异同,揭示刘熙载的审美理论与思维方式给我们的启示。结语部分,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指出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具有宗经意识、史家意识、现代意识和民族特色等特点。本文认为: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性人物,刘熙载在其《艺概》和《游艺约言》中,从文艺是“心学”出发,考察了文、诗、赋、词、曲、书法等文艺样式的发展史实和重要作家作品,展开了他对文艺诸问题的讨论,提出了“诗为天人之合”、“艺者道之形”、“诗品出于人品”、“论词莫先于品”等一系列重要命题,从而使中国古典美学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与完形,同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借鉴。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刘熙载研究认为“刘熙载思想比较保守、狭隘、封闭”的定论,根据他主讲上海龙门书院的史料和新发现的刘熙载的佚文,指出刘熙载已经以其通变务实的思想、怀疑批判的精神、不存门户之见的气度与他在上海龙门书院的教育实践,回应了近代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进而在公正评价刘熙载其人的基础上探讨其文艺美学思想。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刘熙载研究认为“刘熙载文艺思想无体系”、“《经义概》今天已没有多大用处”等定论,揭示了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内在的逻辑体系,如刘熙载所说“神仙迹若游戏,骨里乃极谨严”,表面上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即兴式的点评,其中却自有其“头头是道”的严密的理论,同时揭示了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与其创作实践、以及全部著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刘熙载研究主要集中于诗词、散文、书法等某一门类的文艺思想研究的局限,在阅读刘熙载全部著作和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刘熙载的生平及其思想、对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将刘熙载与王国维、黑格尔、艾布拉姆斯等人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哲学、美学、文艺学、比较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的方法,对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作出较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阐释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意义。附录的《刘熙载年谱简编》,希望能对全面了解刘熙载的为人与为文有所帮助。近百年的中国美学,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变革的影响,特别是受西学东渐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似乎不是中国美学在现代合乎逻辑的发展,更像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重新审视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对于我们赓续中国美学传统,构建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繁荣当今的文艺创作与批评,都是有意义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刘熙载与他生活的时代
  • 第一节 刘熙载的生平
  • 一、早年求学
  • 二、中年宦游
  • 三、晚年讲学
  • 第二节 刘熙载的著作
  • 一、《艺概》与《游艺约言》
  • 二、《持志塾言》与《古桐书屋札记》
  • 三、《四音定切》、《说文双声》与《说文叠韵》
  • 四、《昨非集》与《制义书存》
  • 第三节 刘熙载的思想特点
  • 一、正:德醇
  • 二、通:学硕
  • 三、实:力行
  • 第四节 刘熙载与近代社会变革
  • 一、刘熙载与龙门书院
  • 二、刘熙载与龙门弟子
  • 第二章 刘熙载论审美本质
  • 第一节 文艺本质论
  • 一、诗为天人之合
  • 二、不一与一相辅成文
  • 第二节 《周易》哲学与刘熙载的审美理论
  • 一、易象与审美形象
  • 二、太极阴阳说与审美规律
  • 第三章 刘熙载论作家、作品、读者
  • 第一节 文艺创作论
  • 一、诗品与人品
  • 二、创作主体
  • 三、创作原则
  • 四、创作技巧
  • 五、创作风格
  • 第二节 文艺作品论
  • 一、作品价值
  • 二、作品体裁
  • 三、作品语言
  • 第三节 文艺接受论
  • 一、接受主体
  • 二、鉴赏原则
  • 三、批评标准
  • 四、批评方法
  • 第四章 全球视野中的刘熙载
  • 第一节 从刘熙载到王国维
  • 一、“观物”与“观我”
  • 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三、“隔”与“不隔”
  • 第二节 刘熙载与黑格尔之异同
  • 一、黑格尔与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相同之处
  • 二、黑格尔与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区别
  • 第三节 刘熙载与艾布拉姆斯之比较
  • 一、艾布拉姆斯的坐标与刘熙载的构架
  • 二、艾布拉姆斯的灯喻说与刘熙载的日喻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刘熙载年谱简编
  • 致谢
  • 发表论著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究元代学者郝经作品中文艺美学思想[J]. 中国培训 2017(02)
    • [2].浅谈郭沫若的文艺美学思想[J]. 商业故事 2016(34)
    • [3].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7)
    • [4].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探论[J]. 云南社会科学 2013(06)
    • [5].梁漱溟“人心”说文艺美学思想研究[J]. 桂学研究 2014(00)
    • [6].林语堂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人文精神[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7].“道之文”:天文·人文·情文——刘勰文艺美学思想论纲[J]. 古籍研究 2009(Z1)
    • [8].论古希腊文艺美学思想及其体系之规定性[J]. 求索 2013(07)
    • [9].但丁文艺美学思想探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11)
    • [10].但丁文艺美学思想探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12)
    • [11].试论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中国风格[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9(02)
    • [12].徐复观:奔走在道德之根与艺术之魂交融中的文化殉道者——评《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变奏——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一书[J]. 戏剧之家 2016(05)
    • [13].论《边城》对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继承[J]. 科技信息 2012(36)
    • [14].走向交往理性的文艺理论——论哈贝马斯的文艺美学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建构[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15].新时期以来梁启超文艺美学思想研究述论[J]. 理论月刊 2014(01)
    • [16].塞缪尔·贝克特的文艺美学思想[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1)
    • [17].陶弘景环境美学与文艺美学思想探讨[J]. 宗教学研究 2009(01)
    • [18].浅谈墨子“先质后文”的文艺美学思想[J]. 西安社会科学 2009(04)
    • [19].海丰文化名人研究:丘东平文艺美学思想研究[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20].自由:萨特的文艺美学之路[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21].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9)
    • [22].珠玉的视觉观感与文章的审美体验——刘勰文艺美学思想新探[J]. 社会科学论坛 2013(07)
    • [23].论陈寅恪的文艺美学思想[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08)
    • [24].“文学审美特征论”:童庆炳文艺美学思想述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5].梁漱溟“人心”说文艺美学思想研究[J]. 艺术探索 2014(03)
    • [26].丘东平文艺美学思想特质研究[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 [27].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研究的新收获——读郭勇博士《叶圣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8].论福柯现代性视野下的文艺美学思想[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02)
    • [29].齐美尔及其批判路径影响下的法兰克福学派[J]. 上海文化 2016(06)
    • [30].《小雅·鹤鸣》所见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探微[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标签:;  ;  ;  ;  

    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