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玉珍(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抚顺113006)
【中图分类号】R5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067-02
【摘要】目的探讨ABCD2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脑梗死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02例确诊TIA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ABCD2评分+颈动脉狭窄与TIA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6例,7d内脑梗死的发生人数为26例,占34.2%;颈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26例,7d内脑梗死的发生人数为5例,占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进一步提高TIA后脑梗死预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ABCD2评分颈动脉狭窄TIA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指“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梗死的证据”[1]。TIA后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故TIA是近期发生脑梗死的特级警报。ABCD2评分对TIA后近期卒中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狭窄也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拟通过对TIA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ABCD2联合颈动脉狭窄在预测TIA患者脑卒中风险上的临床价值,以便提高对TIA后脑梗死发生判断的准确性,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和早期干预处理。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2月本院住院的TIA患者102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制定的TIA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血、尿、心电图、胸片、头CT、MRI和颈部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行头CTA或MRA检查。
二、ABCD2评分及危险分级
按Johnston等[2]提出的ABCD2评分:①年龄:≥60岁,1分;②血压:TIA发作后的首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分;③临床特征:一侧肢体无力,2分,言语障碍但无一侧肢体无力,1分;④症状持续时间:≥60min,2分,10-59min,1分;⑤糖尿病,1分。ABCD2评分7分。将TIA患者按发生卒中的风险程度分级:0-3分为低度危险,4-5分为中度危险,6-7分为高度危险。
三、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狭窄度,采用NASCET[3]方法计算颈动脉狭窄率,将其分为正常、轻度狭窄(1%~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血管闭塞。
四、脑梗死的评估方法
脑梗死的诊断按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所有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均行头磁共振DWI、ADC相检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MRI证明有急性梗死灶存在。以病程第7天为终点事件观察的时间点。
五、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分析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六、治疗及随访
所有患者均按TIA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出院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mg-200mg/d)或氯吡格雷(75mg/d)。随访7天,记录有无脑梗死发病。
结果
一、颈动脉狭窄度与ABCD2评分的关系:102例患者均行颈部超声检查,颈动脉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52例,重度狭窄24例。颈动脉狭窄度与ABCD2评分的关系见表1。
二、ABCD2评分预测7天急性脑梗死,低危、中危、高危在TIA后7天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5.0%、22.45%和30.77%。见表2。
三、ABCD2联合颈部血管彩超预测7天急性脑梗死,低危、中危、高危在TIA后7天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5.2%、29.7%和40.0%。ABCD2联合颈部血管彩超预测7天急性脑梗死,低危、中危、高危在TIA后7天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比例明显提高。
表1.颈动脉狭窄度与ABCD2评分的关系【n】
颈动脉狭窄度n低危中危高危
轻度261673
中度52251710
重度246612
注:x2=19.8P<0.05
表2.ABCD2评分与7d脑梗死发生率【%】
危险分层n7d脑梗死(n)发生率(﹪)
低危4025.0
中危491122.45
高危13430.77
注:x2=7.775P<0.02
表2.ABCD2评分+颈动脉狭窄预测TIA后7d脑梗死发【n】
注:x2=5.553P<0.02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指“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梗死的证据”是神经科的急症。2007年Johnston等[5]将加利福尼亚评分和ABCD评分合并,提出了ABCD2评分法,并将TIA患者危险程度按ABCD2评分进行量化分级,从而提高了对TIA患者风险评估的价值。Tsivgoulis等在验证ABCD2评分时发现,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在TIA后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1.2%、12.4%、24.1%,明显优于ABCD评分法[6]。本组102例TIA患者7d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5.0%、22.45%和30.77%。较Tsivgoulis研究的比率有所增高,考虑与我们选择的脑梗死患者多为住院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有关。ABCD2评分越高,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越高;反之,评分值越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就越低。ABCD2评分法对TIA后近期卒中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比较客观地反映了TIA后脑梗死的风险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比较容易普及。
但事实上,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复杂多样,危险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而ABCD2评分未从TIA病因上进行评估,显然存在一定的缺陷。TIA病因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血流动力学学说和微血栓学说,后者包括心源性和动脉源性栓塞。若患者既往存在脑动脉狭窄、高脂血症或冠心病等病史,ABCD2评分将在一定程度上对TIA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的差异[7]。
Johnston等应用ABCD2评分对4799例TIA进行回顾性研究后发现,TIA后近期发生脑卒中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颅内外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病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故ABCD2评分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更加准确地预测TIA近期脑梗死的发生。王立峰等[8]研究了88例TIA患者ABCD2评分及其MRA影像资料,结果发现,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其TIA后2天内卒中发生危险明显增加,且ABCD2评分≥4分的比率也明显增高;而Fothergill等研究发现,7天内发生卒中的TIA患者中仍有25﹪的患者ABCD2评分≤4分[9]。本研究选取患者102例,颈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6例,7d内脑梗死的发生人数为26例,占34.2%;远高于国外文献报道,但与国内文献报道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21.1%~24%相近[10]。颈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26例,7d内脑梗死的发生人数为5例,占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5),TIA后7d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比狭窄<50%的患者明显增高(p<0.05)。
因此,ABCD2评分若能结合其他病因,尤其是颈动脉狭窄检查,可提高其预测价值。而在血管狭窄的诊断方面,研究显示颈部血管彩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6%,M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76%,高分辨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92.4%[11]。但血管CT或MRI检查费用较高,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准确、简单、价廉,可作为颈动脉狭窄筛选的首选。总之,随着对TIA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对TIA预测的手段也逐渐增多,对临床工作将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EastonJD,SaverJL,AlbersGW,etal.Definitionof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roke,2009,40:2276-2293.
[2]JohnstonSC,RothwellPM,Nguyen-HuynhMN,etal.Validationandrefinementofscorestopredictveryearlystrokeriskaftertransientischemicattack.Lancet,2007,369:283-292.
[3]NorthAmericaSymptometiccarotidEndarterectomyTrialMethod,patientscharacteristicsandprogress[J]Stroke,1991,22(6):711-720.
[4]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279.
[5]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46-153.
[6]EastonJD,SaverJL,AlbersGW,etal.Definitionandelevaluationof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roke,2009,40:2276-2293.
[7]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836-839.
[8]王立峰,毕齐,宋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脑血管狭窄相关性初步研究.中国卒中杂志,2009,4:454-457.
[9]Shenhar-TsarfatyS;BenAssayagE;BovaIPersistenthypefibrinogenemiainacuteischemicstroke/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2008(01).
[10]吴滨.翁雪莉.钱达元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预测的意义[期刊论文]-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1).
[11]FriedmanDP,QuantificationofcarotidstenosisonCTangiography-doesgendermatter?[J]AJNRAmNeuroradiol,2006,27[8]: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