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研究

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1910年,Flexer发表的著名报告奠定了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基础。100多年后的今天,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如医学教育全球独立委员会在《面向新世纪的卫生人才的报告》中所提出的,我们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大学教育”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整合教育”等两代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转化式学习的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中国医学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改革的契机,到了发展的关键节点。2012年,我国推出了“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教育部和卫生部旨在通过这一改革,将大众化的医学教育回归到精英教育的轨道,培养适应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中医学做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国家医学教育改革中共享发展成果,如何将以现代师承教育为代表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推向深入,如何持续提高中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中医学领军卓越人才,这对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定位于中医学的“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充分考查中医教育历史沿革和实施现状的前提下,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医学教育理念,基于素质教育、成功学等理论,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历史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中医学卓越人才的基本素质特征,系统分析中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关键环节要素,建构反映中医学卓越医生能力素质的“5A”胜任力模型,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的,独具中医特色的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我国中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明确中医学“卓越医生”的研究目标为何要培养“卓越医生”,对“卓越医生”的培养是如何被提出和确立的?这是本文要首先明确的问题。笔者从历史和理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从已有研究文献出发,对本文相关概念以及关于卓越医生培养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把握已有研究的基本观点,理清思路,寻找本研究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现代中医教育应该以“卓越中医生”为培养目标,改革教育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二、回顾中医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清历史才能明确方向。本文从中医学教育的发展史入手,详细分析了历朝历代在中医教育方面的机构设置、教师组成、学生选拔及医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力求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医教育的独特规律,研究中医教育的优良方法和有效经验,以期对当今中医教育产生启示和推动作用。进而,以我国中医教育发展为主线,追溯了我国关于高等中医人才培养的思想演变与实践进程,力求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把握不同时期卓越医生的培养理念和特点,从中获取经验、汲取教训。三、探讨中医学教育改革现况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挖掘目前人才培养中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国内中医药院校作为调研对象,通过文献法、比较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目前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师承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各学校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上突出了“中医”的特点,认识到中医教育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以师承为途径,先后在本科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了试点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调查同时发现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活动中还难以适应培养中医学“卓越医生”的需要,整体看改革只是局部和短期的,离经验的总结和推广还有一定距离。四、借鉴国际卓越医生培养经验在把握中医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本文对美国、英国、德国等北美和欧洲国家的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国医学教育的经验作法,同时对21世纪医学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浪潮强调以医生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转化式学习和相互依存的医学教育为重点,实现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合作,开展标准化评估等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对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起到指引作用。五、分析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结果导向的医学教育是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现行培养目标往往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只是一个相对概括性的导向,难以直接对实际的教育过程进行指导。因此,本文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上,从医学高等教育的角度对其加以完善,适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从胜任力角度出发,循着“医学生——合格医生——卓越医生”的顺序层层递进,通过实证研究,构建出符合中医学卓越医生特征的“道德领域”、“思维领域”、“沟通领域”、“学习领域”、“实践领域”的5A胜任力模型,分析各维度所应包含的具体特征,以此作为卓越医生培养的目标规格。六、构建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确立了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模型,也就是确立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这是一种目标指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策略的设计,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关悉培养方案的建构。本文基于卓越医生胜任力模型的的层级结构,抓住“入学形式”、“培养方式”、“质量评价”和“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基本特点和实施方向做了进一步探讨,构建了一个承于传统并注重创新的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医药院校高素质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最后,在以上关于中医学卓越医生的文献、历史和实证等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在高等教育和中医行业两个宏观视角上,提出了建设性的中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总体实施方案、中医学“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方案(5+3模式)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师承继续教育的意见等,以期为国家医学教育事业和中医药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历史研究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3.4 比较研究法
  • 1.3.5 问卷调查法
  • 1.4 核心概念
  • 1.4.1 卓越医生
  • 1.4.2 中医师承
  • 1.4.3 人才培养模式
  • 1.5 特色创新
  • 1.5.1 开展全国医药院校师承教育试点改革调查
  • 1.5.2 构建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的“5A”模型
  • 1.5.3 形成全过程的中医学卓越人才教育体系
  • 第二章 中医教育历史考查
  • 2.1 古代中医教育(公元前21世纪——1840)
  • 2.1.1 先秦时期
  • 2.1.2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2.1.3 隋唐时期
  • 2.1.4 宋金元时期
  • 2.1.5 明清时期
  • 2.2 近代中医教育(1840——1949)
  • 2.2.1 晚清时期
  • 2.2.2 北洋政府时期
  • 2.2.3 南京政府时期
  • 2.3 现代中医教育(1949——)
  • 2.3.1 初期探索时期——中医进修
  • 2.3.2 限制发展时期——四条限令
  • 2.3.3 政策调整时期——西学中运动
  • 2.3.4 恢复发展时期——中医药院校确立
  • 2.3.5 全面发展时期——衡阳会议
  • 第三章 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现状
  • 3.1 中医本科教育改革试点现状
  • 3.1.1 少年育苗模式——山东中医少年班
  • 3.1.2 流派传承模式——河南仲景班、安徽新安医学班
  • 3.1.3 综合素质模式——江西双惟名中医摇篮班
  • 3.1.4 传统特色模式——广西、山西、广东中医传统班
  • 3.1.5 国医大师模式——“任继学班”和“李斯炽班”
  • 3.2 中医长学制(研究生)教育及改革现状
  • 3.2.1 卓越人才模式——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班、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班
  • 3.2.2 双导师模式——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特色班
  • 3.2.3 基因工程模式——山东中医药大学“传统型中医”班
  • 3.2.4 中医大师模式——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
  • 3.3 中医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培训)改革现状
  • 3.3.1 国家中医住院医师培训
  • 3.3.2 省市级中医机构开展的住院医师培训
  • 3.3.3 院校开展的住院医师培训
  • 3.4 中医教育规律特点总结
  • 3.4.1 传统文化是发展基础
  • 3.4.2 临床实践是核心环节
  • 3.4.3 师承传授是有效途径
  • 第四章 国外“卓越医生”教育经验借鉴
  • 4.1 美国的卓越医生培养模式分析
  • 4.1.1 “4+4”模式的培养体制
  • 4.1.2 卓越的职业精神教育
  • 4.1.3 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
  • 4.2 德国的卓越医生培养模式分析
  • 4.2.1 明确的培养目标
  • 4.2.2 强化临床思辨与探索
  • 4.2.3 专业化的职业发展途径
  • 4.3 英国的卓越医生培养模式分析
  • 4.3.1 导师制的教学模式
  • 4.3.2 标准化的临床沟通课程
  • 4.3.3 规范化的毕业后教育
  • 4.4 国外的卓越医生教育经验借鉴
  • 4.4.1 以医生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的目标导向
  • 4.4.2 相互依存医学教育背景下的转化式学习
  • 4.4.3 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合作才能实现完全发展
  • 第五章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5.1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概述
  • 5.2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影响因素探究及问卷编制
  • 5.2.1 胜任力影响因素探究
  • 5.2.2 问卷项目的编制及项目分析
  • 5.2.3 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初测问卷的形成
  • 5.2.4 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分析
  • 5.3 中医学“卓越医生”的“5A”胜任力模型构建
  • 5.3.1 大医广德:树仁心——道德领域(morals ability)
  • 5.3.2 道法自然:启悟性——思维领域(thinking ability)
  • 5.3.3 有容乃大:纳百家——沟通领域(communication ability)
  • 5.3.4 传习经典:厚基础——学习领域(learning ability)
  • 5.3.5 勤于临证:精技能——实践领域(practice ability)
  • 第六章 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实施建议
  • 6.1 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实施原则
  • 6.1.1 理想模式与现实制度最优契合原则
  • 6.1.2 自身特色与国际经验紧密结合原则
  • 6.1.3 发展创新与继承传统优势组合原则
  • 6.2 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 6.2.1 中医学卓越医生入学形式
  • 6.2.2 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方式
  • 6.2.3 中医学卓越医生质量评价
  • 6.2.4 中医学卓越医生管理体制
  • 6.3 中医学“卓越医生”人才培养实施设计
  • 6.3.1 中医学“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整体规划
  • 6.3.2 中医学“卓越医生”5+3人才培养方案
  • 6.3.3 中医学“卓越医生”师承人才培养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中的作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22)
    • [2].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城建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建设教育 2013(04)
    • [3].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成功之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4].关于地质找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议[J]. 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 2009(Z1)
    • [5].土木工程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建设教育 2009(09)
    • [6].从治安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内在联系看研究生培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 治安学论丛 2012(00)
    • [7].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科技与创新 2019(24)
    • [8].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改革探究[J]. 湖北农机化 2019(23)
    • [9].中医老年病科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23)
    • [10].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七维度”模式探索——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论模型[J]. 职教通讯 2019(17)
    • [1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4)
    • [1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对策[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演变与发展[J]. 创新人才教育 2019(04)
    • [14].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1)
    • [15].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2)
    • [16].新工科理念下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纺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纺织服装教育 2019(06)
    • [17].关于优化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J]. 科技视界 2019(35)
    • [18].人才培养视角下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认知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2)
    • [19].新时代公安院校大数据侦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 [20].地方高校“2+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20)
    • [21].校政行企“多元协同”的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97)
    • [22].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A5)
    • [23].服务价值链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探究[J]. 煤炭高等教育 2019(04)
    • [24].基于联盟学院的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J]. 教育观察 2019(28)
    • [25].面向大数据工程师方向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软件 2020(01)
    • [26].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1)
    • [27].成果导向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9(10)
    • [28].一流人才培养:标准、关键与条件[J]. 北京教育(高教) 2019(12)
    • [29].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30].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对策[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1)

    标签:;  ;  ;  ;  ;  ;  

    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