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巨噬样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CSF,THP-1,巨噬样细胞,分化
巨噬样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霖[1](2019)在《G-CSF诱导THP-1分化巨噬样细胞的可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CSFs)是分泌糖蛋白,以结合造血干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从而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并使细胞增殖、分化成特定种类的细胞因子。CSFs包括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macrophage-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granulocyte-macrophage-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ranulocyte-CSF)。GM-CSF通常用于将单核细胞分化为Ⅰ型巨噬细胞(type 1 macrophage,M1),M-CSF用于将单核细胞分化为Ⅱ型巨噬细胞(type 2 macrophage,M2)。G-CSF通常用于临床促进骨髓干细胞向外周血的动员以辅助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然而,它在单核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很少被研究。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G-CSF能否分化单核细胞成为MΦ的表型以及由GCSF分化单核细胞的MΦ表型,在有或没有佛波醇肉豆蔻酸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预处理,然后通过LPS向M1或M2亚型极化。虽然用不同的分化处理对原代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系分化形成MΦ极化趋向M1和M2,但不一定具有典型的M1或M2免疫生物学表型,具有可塑性。1、G-CSF稳定表达细胞的建立。构建慢病毒表达系统,通过转染和转化成功建立稳定表达M-CSF、GM-CSF、G-CSF的293T细胞系,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免疫荧光以及ELISA测定了细胞的MCSF、GM-CSF、G-CSF稳定表达水平,证实获得M-CSF、GM-CSF、G-CSF稳定表达的293T细胞系。2、流式鉴定M/GM/G-CSF分化THP-1与巨噬样细胞。通过细胞流式分析M1标志物CD80、CD86、MHCⅡ和M2标志物CD16,检测不同CSF诱导分化单核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蛋白表达。结果显示,G-CSF将THP-1细胞分化为M2,如M-CSF,而不像GM-CSF将THP-1细胞分化成M1。PMA将THP-1分化为M1,然后G-CSF、GM-CSF和M-CSF的分化对PMA刺激的MΦ亚型没有显著影响。通过PMA刺激THP-1得到MΦ样细胞被3个CSFs分化,再通过LPS极化后,巨噬样细胞更加向M1极化,使CD80或CD86表达更多,CD163表达更少。3、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分析不同CSF分化THP-1获得巨噬样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利用qRT-PCR对IL-6,IL-8,IL-12,IL-23(炎性免疫应答产物)和IL-10 mRNA(抑炎性免疫应答产物)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LPS刺激后,使用PMA、G-CSF、GM-CSF和M-CSF从THP-1分化的MΦ-like均具有良好的炎性标志物表达水平,抑炎免疫应答产物IL-10没有显着表达。4、巨噬样细胞对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H37Ra吞噬及杀伤的影响用Mtb H37Ra感染MΦ,以研究感染后第一时间的免疫应答特性。研究表明,PMA组中经叁种集落刺激因子诱导的巨噬样细胞都被Mtb H37Ra进一步活化,炎性因子IL-8均显着表达。在对CSFs分化的巨噬样细胞感染Mtb H37Ra的吞噬及杀菌能力分析后,显示被G-CSF分化的巨噬样细胞吞噬能力仅次于GM-CSF分化的巨噬样细胞,却又强于M-CSF。G-CSF分化的巨噬样细胞在72h的杀菌能力与MCSF无差异,但杀菌能力却显着弱于GM-CSF分化的巨噬样细胞。总之,由PMA驱动的G-CSF分化的MΦ样细胞在其表面标记和细胞因子表达方面与GM-CSF分化的MΦ样细胞相似。在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方面,来自THP-1的G-CSF分化的MΦ是M2,类似于M-CSF分化的巨噬细胞,但是在细胞因子表达方面G-CSF分化THP-1具有低水平的IL-10表达。在PMA驱动下G-CSF分化的巨噬样细胞的噬菌能力增加,但杀菌能力并不像GM-CSF。(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嘉,杨超,杨世杰,张曦,余时沧[2](201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源性巨噬样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cute myeloid leukemia stem cells,AML LSCs)分化成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的生物学现象、生物学特点及潜在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分选AML细胞系Kasumi-3中AML LSCs,在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培养14 d,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吞噬功能等角度鉴定获得的贴壁细胞,明确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点。检测与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共培养的Kasumi-3细胞表面耐药蛋白水平、胞内化疗药物浓度和对柔红霉素(DNR)的摄药量,初步评价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促进白血病耐药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培养获得的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呈多形性,以多角形和椭圆形贴壁细胞为主,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有较多空泡;近胞核处高尔基体富集;包膜绒毛丰富且较长。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特异性表达CD11b、CD163、CD206,分泌一定水平IL-10和IL-13。细菌吞噬实验证明其可吞噬大量呈绿色杆状荧光的E.coli菌,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吞噬数量逐渐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与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共培养的Kasumi-3细胞表面ABC转运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DNR摄药量低于悬浮培养Kasumi-3细胞(54.75±4.28 vs 93.84±3.93,P<0.01),对DNR、阿霉素(ADM)、阿糖胞苷(Ara-C)和足叶乙甙(VP-16)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AML LSCs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为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后者有类似巨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参与白血病耐药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5期)
孙大康,安新业,周晓生,李勐,薛艳[3](2011)在《Trim22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样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负向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Trim22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观察过表达Trim2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样细胞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经PCR法扩增,把Trim22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2.2 IRES-GFP(MSCV),并对重组载体进行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用Lipofectamine将MSCV、GAG-POL、VSV-G载体共转染至293T包装细胞。用病毒上清感染U93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GFP阳性细胞。用佛波酯诱导U937细胞分化为巨噬样细胞,LPS刺激后观察过表达Trim22对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经测序等鉴定,成功构建MSCV-Trim22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病毒上清感染U937细胞后,经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稳定表达Trim22的U937细胞。LPS刺激巨噬样细胞后,Trim22过表达组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人Trim2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Trim22能抑制LPS诱导的巨噬样细胞TNFα和IL6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刘华[4](2006)在《HBsAg干扰巨噬样细胞TLR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有不完全环状双链DNA的胞膜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一过性的急性肝炎、持续性慢性肝炎,甚至致死性的暴发性肝炎。现在一般认为免疫系统介导的宿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决定着HBV感染后病毒的清除和肝炎病变的进程。多个研究显示,机体对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活力、多样性及效应功能是HBV感染后转归的关键,因此,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功能障碍被认为是HBV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目前造成HBV持续性感染患者T细胞反应障碍的原因还不清楚,但启动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抗原呈递功能受阻一定在其中发挥作用。Toll样受体(Toll likereceptors,TLRs)家族属于构型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成员,介导识别病原体保守的分子结构,在天然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TLR信号通路调节的抗原呈递细胞活化是启动正常T细胞免疫反应的前提,而一些病毒的蛋白通过与TLRs及其下游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干扰TLR信号通路的活化,这提示病毒可以通过影响TLR信号通路的活化来调节免疫系统的抗原呈递。HBV的病毒蛋白是否也能利用这种免疫调节机制则有待证明。为此本研究选用THP-1分化的巨噬样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观察HBV感染后分泌产生最多的胞膜蛋白—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对TLR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首先通过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了THP-1和THP-1在PMA刺激下诱导分化的巨噬样细胞的TLR表达谱。结果显示,THP-1分化为巨噬样细胞后,多数TLRs的表达有明显的增加。且在巨噬样细胞中,TLR1、TLR2、TLR4和TLR6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TLRs。为在TLR信号通路充分活化的情况下研究HBsAg的调节效应,选择激活巨噬样细胞上高表达的TLRs信号通路作进一步研究。TLR1/2的配体pam3csk4和TLR4的配体LPS刺激细胞后,通过Real-time PCR和ELISA分别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检测IL-10和IL-12表达,结果显示HBsAg的胞外处理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干扰pam3csk4和LPS诱导的IL-10和IL-12的产生,提示HBsAg能干扰巨噬样细胞TLR信号通路活化。为了解HBsAg对TLR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分析了LPS和pam3csk4诱导的NF-κB p65入核情况。结果发现,HBsAg的存在明显干扰pam3csk4和LPS诱导的NF-κB p65入核,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同样显示,HBsAg能抑制诱导的pam3csk4和LPS诱导的IκB-α降解,这提示HBsAg对TLRs下游的NF-κB通路有干扰效应。进一步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EEK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HBsAg阻止了pam3csk4和LPS诱导的ERK蛋白磷酸化,说明HBsAg对TLRs下游的ERK通路也有影响。上述结果再次证明HBsAg对TLR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了解HBsAg干扰TLR信号通路的机制,Real-time PCR检测了HBsAg的处理对巨噬样细胞TLRs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HBsAg并不依赖下调TLRs的表达来干扰TLR信号通路活化,甚至HBsAg能上调TLR4的表达。除了干扰TLRs的膜外识别,细胞内的调节因子也能影响TLR信号通路的活化。现已发现多种调节因子可影响TLR信号的传导,包括MyD88s、IRAK3、Tollip、IRF家族的IRF4与IRF5及SOCS家族的SOCS1和SOCS3等。通过Real-time PCR分析HBsAg胞外处理对这些调节因子的表达影响,结果发现HBsAg能上调SOCS1的表达,提示HBsAg可能通过上调SOCS1来干扰巨噬样细胞上TLR通路的活化。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提示HBV感染后产生的高载量HBsAg,除了可能引起T细胞耗竭直接影响获得性免疫反应外,还可能影响固有免疫反应,通过干扰TLR信号通路的活化来影响抗原呈递,阻止HBV特异型T细胞免疫反应的建立。本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将有助于了解HBV持续性感染者T细胞反应低下的原因,为探讨慢性HBV感染的致病机制及研制新型抗HBV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6-05-11)
巨噬样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cute myeloid leukemia stem cells,AML LSCs)分化成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的生物学现象、生物学特点及潜在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分选AML细胞系Kasumi-3中AML LSCs,在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培养14 d,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吞噬功能等角度鉴定获得的贴壁细胞,明确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点。检测与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共培养的Kasumi-3细胞表面耐药蛋白水平、胞内化疗药物浓度和对柔红霉素(DNR)的摄药量,初步评价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促进白血病耐药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培养获得的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呈多形性,以多角形和椭圆形贴壁细胞为主,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有较多空泡;近胞核处高尔基体富集;包膜绒毛丰富且较长。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特异性表达CD11b、CD163、CD206,分泌一定水平IL-10和IL-13。细菌吞噬实验证明其可吞噬大量呈绿色杆状荧光的E.coli菌,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吞噬数量逐渐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与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共培养的Kasumi-3细胞表面ABC转运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DNR摄药量低于悬浮培养Kasumi-3细胞(54.75±4.28 vs 93.84±3.93,P<0.01),对DNR、阿霉素(ADM)、阿糖胞苷(Ara-C)和足叶乙甙(VP-16)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AML LSCs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为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后者有类似巨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参与白血病耐药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巨噬样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霖.G-CSF诱导THP-1分化巨噬样细胞的可塑性分析[D].山西大学.2019
[2].刘嘉,杨超,杨世杰,张曦,余时沧.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源性巨噬样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8
[3].孙大康,安新业,周晓生,李勐,薛艳.Trim22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样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负向调节作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
[4].刘华.HBsAg干扰巨噬样细胞TLR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