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王家新的努力和成就有目共睹。从70年代末开始写作至今,他历经数次转型和调整,逐渐探索到适合自己的诗歌写法,彰显了个人独特的文学气质,在国内文坛产生较大影响。其中80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创作转型最为突出,本文以此次转型为题,分别描述其转型前后的创作特点,尤其凸现其转型后的特点,进而探讨转型的多方面原因和意义,发掘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他对文坛的贡献。第一章是对转型之前(1979年-1988年)创作的论述。在朦胧诗潮的影响下,王家新早期的诗歌大都充满了强烈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和生命意识,采用了意象化的手法,语言简单而质朴。在“第三代”诗歌的喧嚣中,他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将个人的心理困境通过写作清晰地表达出来,诗风变得更为沉稳、凝重。第二章是对转型之后(1989年以后)创作的论述。在诗歌逐渐边缘化的90年代,王家新十分关注诗歌和诗人的尴尬境遇,表达了个人对社会现实、对写作本身的承担意识,他注重深度意象的开掘,运用叙事、互文、戏剧化等手法丰富了诗歌形式,对挽歌体写作进行了大胆实践,从而成为90年代诗坛的中心人物。第三章主要论述创作转型的原因及意义。社会现实环境的影响,诗歌内部发展的要求以及个人诗学观的变化是王家新创作转型的主要原因。转型的意义对个人而言是彰显了他坚定、沉实的文学气质,对当代诗坛而言在于他倡导并实践了“知识分子写作”、“个人写作”等诗学命题,保持了纯正、高雅的艺术品位,进入到语言内部的写作意识也产生了广泛影响。结语部分主要总结王家新在创作转型和调整之中坚持不变的本质特征,即真诚的艺术态度;同时简要描述近几年王家新的创作新动向,他对本土日常生活经验更为关注,语言的亲和力和流畅感有所增强,为读者带来了新的感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王家新作品[J]. 大学书法 2019(01)
- [2].王家新作品[J]. 书法 2019(03)
- [3].王家新的诗集和他的诗歌理念[J]. 写作 2019(01)
- [4].蝎子之眼:王家新作为诗人译者[J]. 长江学术 2019(02)
- [5].“一种伟大的荒凉展现在我们面前”——论王家新近期的诗歌创作[J]. 名作欣赏 2019(28)
- [6].重读王家新:创作及翻译[J]. 扬子江评论 2018(03)
- [7].王家新作品[J]. 中国书法 2009(11)
- [8].生命的光耀,持续的抵达——王家新诗歌论[J].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6)
- [9].钢琴和乐队的对话:王家新的诗歌翻译与创作[J]. 当代作家评论 2015(01)
- [10].重温经典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J]. 金桥 2020(06)
- [11].“不需要任何人同行”——学者诗人王家新印象[J]. 新文学评论 2018(01)
- [12].黎明时分的诗[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9)
- [13].扬理想的风帆,荡生命的船桨[J]. 饮食科学 2017(06)
- [14].齿啮式的语意交错——解读王家新《最后的营地》[J]. 青年文学家 2017(29)
- [15].王家新译诗选(12首)[J]. 星星 2017(26)
- [16].现代旅游与公民意识[J]. 齐鲁周刊 2017(Z2)
- [17].王家新《吟坛花榭联》[J]. 中华诗词 2014(12)
- [18].王家新题字[J]. 中国书画 2013(12)
- [19].那是一个[J]. 西部 2012(09)
- [20].王家新诗二首[J]. 诗歌月刊 2013(04)
- [21].王家新:用书法诠释生活[J]. 中华儿女(青联版) 2009(01)
- [22].王家新作品[J]. 诗选刊 2009(10)
- [23].在沉重和语言之间平衡——王家新诗学浅析[J]. 山花 2009(17)
- [24].王家新诗七首[J]. 诗刊 2010(11)
- [25].没有英雄的诗(选章)——致王家新[J]. 诗潮 2011(02)
- [26].告别一个荒凉的时代——记诗人王家新[J].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版) 2008(12)
- [27].世界同一梦 艺术贺奥运——关于《杜大恺、王家新、周昌新联合艺术展》[J]. 中外文化交流 2008(10)
- [28].王家新作品[J]. 书法 2011(03)
- [29].不合时宜的同时代人——论王家新诗歌中“雪”的意象[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30].“每一行诗/都将重新标出边境线”——论王家新近期的诗歌创作[J]. 扬子江评论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