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脾阳不足型泄泻是消化科常见病之一,因泄泻脾虚为本,而泻久必及于阳。轻则脾阳虚损,重则损及肾阳。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刘沈林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脾阳不足型泄泻,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该组方对脾阳不足型泄泻有效。为初步研究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脾阳不足泄泻的治疗机理,本实验将在第一部分从整体的角度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胃肠道运动功能的调节,在第二部分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的抗炎镇痛作用,在第三、四、五部分从分子水平探讨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脾阳不足泄泻的治疗机理。第一部分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第一节中采用4℃100%大黄水煎液灌胃加饮食失节法复制小鼠脾阳不足泄泻模型,造模后给予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脾阳不足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第二节中采用4℃100%大黄水煎液灌胃加饮食失节法复制小鼠脾阳不足泄泻模型,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多巴胺,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多巴胺抑制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第三节中采用100%大黄水煎液灌胃加饮食失节法复制小鼠脾阳不足泄泻模型,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新斯的明,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新斯的明促进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第四节中采用利血平皮下注射法复制大鼠脾阳不足模型,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利血平导致脾阳不足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温脾实肠法组方可提高大黄导致脾阳不足泄泻小鼠的胃残留率、减少炭末推进率,同时可增强多巴胺对脾阳不足小鼠胃肠功能的抑制作用、抑制新斯的明对脾阳不足小鼠胃肠功能的促进作用。对利血平导致脾阳不足大鼠胃肠功能也有抑制作用,可提高脾阳不足大鼠血清中NO浓度。第二部分温脾实肠法组方的抗炎镇痛作用本章中分别在第一节中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腹腔注入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的影响,在第二节中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热刺激及化学刺激法致痛的镇痛作用。结果显示:温脾实肠组方大剂量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与空白组比较p<0.05),温脾实肠法组方大、中、小剂量均可减轻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镇痛实验表明温脾实肠法组方小剂量组从120mmin起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从90min起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维持至180min。温脾实肠法组方可明显减少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温脾实肠中剂量和大剂量组抑制率分别达66.0%和70.9%。第三部分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脾阳不足型泄泻模型大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取SD大鼠,雌雄各半,采用4℃100%大黄水煎液灌胃加饮食失节法造成大鼠脾阳不足泄泻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给予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14天,末次给药1h,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清中淀粉酶、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水平。结果:脾阳不足泄泻模型组AMS及LD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药物治疗后温脾实肠方大、中、小剂量组均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血清中AMS及LDH水平(P<0.01)。脾阳不足模型大鼠血清中SD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温脾实肠法组方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SDH水平(P<0.01)。第四部分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脾阳不足型泄泻模型大鼠胃肠道激素的影响取SD大鼠,雌雄各半,采用4℃100%大黄水煎液灌胃加饮食失节法造成大鼠脾阳不足泄泻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给予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14天,末次给药1h,末次给药1h,取大鼠回肠组织,放免法检测回肠组织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脾阳不足泄泻大鼠回肠组织中GAS、MTL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回肠组织中SS含量虽有所下降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脾阳不足泄泻大鼠回肠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经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后回肠组织中MAS、MTL、SS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第五部分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脾阳不足型泄泻模型大小鼠免疫系统及肠粘膜病理的影响。第一节中采用4℃100%大黄水煎液灌胃加饮食失节法复制小鼠脾阳不足泄泻模型,造模结束后给予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末次给药1h,眼眶静脉丛取血,1%肝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全血中CD4+、CD8+及CD4+/CD8+,取小鼠回肠组织,生理盐水冲洗3次后置10%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脾阳不足型泄泻小鼠肠粘膜结构的影响。第二节采用4℃100%大黄水煎液灌胃加饮食失节法复制小鼠脾阳不足泄泻模型,造模结束后给予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末次给药1h,眼眶静脉丛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sIgA含量。实验结果:由第一节实验结果可见模型对照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8+和CD4+/CD8+比值均较正常组下降,温脾实肠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外周血中CD4+比例较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CD4+比例升高,温脾实肠大剂量组可明显升高外周血中CD4+/CD8+比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镜下所见各组动物肠壁各层结构清晰,粘膜上皮形成绒毛突向肠腔,粘膜上皮含部分杯状细胞,无变性坏死;粘膜内腺体排列整齐,腺体完整,未见明显破坏。由第二节实验结果可见模型对照组血清中sIgA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药物治疗后温脾实肠大剂量、温脾实肠中剂量及温脾实肠小剂量均能提高血清中sIg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脾实肠法组方可抑制脾阳不足泄泻模型动物胃肠运动功能,增强多巴胺对脾阳不足泄泻小鼠胃肠功能的抑制作用,抑制新斯的明对脾阳不足泄泻小鼠胃肠功能的促进作用。温脾实肠法组方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能改善AMS、LDH、SDH等与消化吸收及能量代谢相关酶类的分泌紊乱,可调节胃肠道激素(MTL、GAS、SS)的分泌,升高血清中sIgA含量,平衡CD4+淋巴细胞和CD8+淋巴细胞的比例,增强肠道粘膜局部免疫和细胞免疫。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消渴病之“脾阳亏虚证”释论[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18)
- [2].圣彼得堡行医漫谈(四)——论脾阳、肾阳与肥胖[J]. 家庭中医药 2017(04)
- [3].护脾阳、防脾湿 脾好身体才好[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8)
- [4].国医大师教您升阳除湿[J]. 家庭科技 2017(08)
- [5].脾阳合中五说[J]. 中医药通报 2017(04)
- [6].从温脾阳论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J].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9)
- [7].附子理中汤治疗脾阳肾虚易激综合症的效果观察[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01)
- [8].应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干眼1例[J]. 江西中医药 2020(01)
- [9].略谈“扶脾阳养胃阴”及应用[J]. 中医杂志 2008(12)
- [10].温脾实肠法组方治疗脾阳不足泄泻的实验研究——对组织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05)
- [11].升脾阳与养胃阴之我见[J]. 四川中医 2010(11)
- [12].小议“升脾阳与养胃阴”[J]. 中医杂志 2010(S2)
- [13].曲生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简介[J]. 中国社区医师 2008(19)
- [14].浅谈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Z4)
- [15].论吴瑭治疳九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1)
- [16].论脾阳虚与消渴病的联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08)
- [17].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2)
- [18].温脾实肠方对脾阳不足型泄泻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肠粘膜微观结构的干预[J]. 中国医药导刊 2011(01)
- [19].从调理脾气脾阳分析赵荣莱“滋脾三方”[J]. 北京中医药 2016(04)
- [20].关于脾阴虚的探讨[J]. 湖北中医杂志 2011(08)
- [21].湿邪外袭与湿自内生内外合邪的探讨[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 [22].治脾治胃两方法[J]. 陕西中医 2008(09)
- [23].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培土制风”法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10)
- [24].养心护阳,平安度夏[J]. 老年人 2018(08)
- [25].试论“脾之阳常不足而阴常有余”[J]. 四川中医 2011(12)
- [26].李廷荃教授诊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7(05)
- [27].“脾气主升”之释义及机理初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5)
- [28].《临证指南医案》论治麻木浅析[J]. 河南中医 2012(03)
- [29].四神丸加味治疗牛肾虚泄泻[J]. 北方牧业 2011(03)
- [30].贪凉,小心湿困脾阳![J]. 中医健康养生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