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面孔刺激及其对后续视觉任务影响的时程特性研究

情绪面孔刺激及其对后续视觉任务影响的时程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研宄了不同类型的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在不同的间隔时间之后出现的视觉数字刺激判断任务的影响。行为学结果显示,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被试对后续任务的反应时间显著减小。高兴情绪信息会加速或促进在较短间隔时间(17 ms)后呈现的视觉刺激的加工,而悲伤情绪信息会减缓或抑制后续任务的完成,这种负性作用在较短和较长时间间隔(17 ms、350 ms、1000 ms、150¨0 ms)都存在。对间隔时间为150¨0ms条件下的脑电活动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m—Related Poremi a1,ERP)分析,对于由情绪面孔刺激诱发的ERP,分析结果显示情绪面孔诱发P1的幅值显著大于中性面孔,悲伤面孔诱发P3的幅值大于高兴面孔;而对后续数字刺激诱发的ERP研宄未发现差异性。对1500ms间隔期间的脑电alplla波段能量进行事件相关同步/去同步(EVem—Related(De一)svnchronization,ERs/ERD)分析,结果显示情绪信息对皮层额叶和顶叶的激活更多,差异具体表现为,高兴情绪面孔相比中性面孔,在提示靶子间隔初期(面孔刺激后0~40¨0 ms)开始对左侧额叶有明显的激活,并一直持续到后续靶子刺激的出现;而悲伤情绪面孔相比中性面孔,左侧额叶的显著激活出现于提示靶子间隔中期(面孔刺激后40¨0~800 ms)。本文的主要结论为,前一个情绪刺激对后续视觉任务判断的影响取决于其情绪类型,并且在时程上具有差异性。高兴情绪刺激会短暂地加速或促进后续刺激加工,而悲伤情绪刺激对于后续视觉任务表现出持久性的减缓或抑制作用,这种负性作用可能是由于负性信息会占用较多的注意资源,或者在注意脱离过程中注意调控更晚地启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情绪信息与注意调控
  • 1.1.1 自动加工与受控加工
  • 1.1.2 情绪信息对注意的影响
  • 1.1.3 情感障碍与负性注意偏差
  • 1.2 关于本课题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3 主要研究内容
  • 1.2.4 创新息
  • 第二章 脑电信号与分析方法
  • 2.1 脑电信号
  • 2.2 脑电特征
  • 2.2.1 频率
  • 2.2.2 波幅
  • 2.2.3 位相
  • 2.2.4 其他特征
  • 2.3 事件相关电位
  • 2.3.1 基本概念
  • 2.3.2 面孔加工的早期ERP成分
  • 2.3.3 情绪加工的ERP成分
  • 2.3.4 对后续视觉刺激加工的ERP成分
  • 2.4 脑电地形图
  • 2.5 事件相关同步/去同步
  • 2.5.1 基本原理
  • 2.5.2 Alpha ERD
  • 2.5.3 算法实现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
  • 3.1 实验设计
  • 3.2 实验图片选取
  • 3.3 数据采集
  • 3.3.1 实验环境和设备
  • 3.3.2 受试者
  • 3.3.3 实验过程
  • 3.3.4 行为学数据记录
  • 3.3.5 脑电数据记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行为学结果分析
  • 4.1 统计分析方法
  • 4.2 行为学数据分析
  • 4.2.1 错误率和反应时间
  • 4.2.2 实验1结果力差分析
  • 4.2.3 实验2结果力差分析
  • 4.2.4 结合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脑电数据分析
  • 5.1 EEG信号预处理
  • 5.1.1 数字滤波
  • 5.1.2 眼电铀正
  • 5.1.3 通道替换
  • 5.1.4 转换参考电极
  • 5.1.5 脑电分段
  • 5.1.6 线性校正
  • 5.1.7 基线校正
  • 5.1.8 伪迹去除
  • 5.1.9 叠加平均
  • 5.1.10 总平均
  • 5.2 ERP结果
  • 5.2.1 由情绪面孔提示诱发的ERP波形
  • 5.2.2 由后续靶子刺激诱发的ERP波形
  • 5.3 差异波与脑电地形图
  • 5.4 ALPHA ERP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讨论
  • 6.1 行为学结果讨论
  • 6.1.1 前一个视觉面孔刺激将影响后续视觉靶子任务的完成
  • 6.1.2 不同的情绪信息将产生不同的情绪作用
  • 6.1.3 不同的情绪作用的时程特点
  • 6.2 脑电结果讨论
  • 6.2.1 情绪面孔刺激诱发ERP结果讨论
  • 6.2.2 后续靶子刺激诱发ERP结果讨论
  • 6.2.3 Alpha段波ERD结果讨谂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7.2.1 在郁症中的研究
  • 7.2.2 大脑网络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幼儿对不同种族真人与卡通面孔分类能力的研究[J]. 幼儿教育 2020(Z6)
    • [2].8~12岁儿童同伴信任的发展: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的预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01)
    • [3].基于面孔的社会知觉对社会排斥接受度的影响[J]. 心理研究 2019(06)
    • [4].面孔-名字匹配效应再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05)
    • [5].面孔社会知觉模型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英文)[J]. 心理科学 2020(01)
    • [6].两轮互动信任游戏中面孔可信度与行为可信度对投资行为的影响[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7].情绪促进面孔的无意识加工实验[J]. 心理月刊 2020(11)
    • [8].面孔与个性[J]. 社会科学论坛 2020(03)
    • [9].面孔再认的概述及展望[J]. 中外企业家 2020(21)
    • [10].镜头前的面孔[J]. 前线 2019(09)
    • [11].《拉萨面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22)
    • [12].《面孔》[J]. 美术 2017(10)
    • [13].美在观察者眼中:陌生面孔吸引力评价中的晕轮效应与泛化效应[J]. 心理学报 2018(04)
    • [14].陌生面孔的印象加工:基于面孔特征的视角[J]. 心理科学 2016(06)
    • [15].最小条件下的情感化学习对面孔时间知觉的影响[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6].面孔聚焦:招聘会上的大学生们[J]. 中国就业 2016(12)
    • [17].书画市场的熟面孔与生面孔[J]. 金融博览(财富) 2017(02)
    • [18].面孔再认中同龄效应的发展[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鲁宾的面孔/花瓶幻觉[J]. 新湘评论 2016(24)
    • [20].老年人面孔构形加工特点[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2)
    • [21].面孔吸引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社会心理科学 2016(12)
    • [22].《新疆面孔》[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 [23].情绪面孔搜索的不对称性:基于预览搜索范式[J]. 心理研究 2017(03)
    • [24].面孔吸引力和流言蜚语对记忆的影响[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5].异族面孔分类中情绪的调节作用[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6(04)
    • [26].双侧梭状回面孔区在面孔加工中的功能分工与协作[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4)
    • [27].面孔[J]. 中国消防 2012(07)
    • [28].面孔材料学习判断的本族效应研究可行性探讨[J]. 品牌 2015(01)
    • [29].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人生[J]. 美与时代(中) 2015(04)
    • [30].情绪面孔相关任务转换的特点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 2015(12)

    标签:;  ;  ;  ;  

    情绪面孔刺激及其对后续视觉任务影响的时程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