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三医院430060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配合手法按摩在神经内科面瘫治疗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神经内科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手法按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效治疗45例,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效治疗38例,治疗有效率为76.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其配合手法按摩能够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针灸治疗;手法按摩;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99-01
面瘫是指面神经损伤导致无法调动面部肌群导致的一些列症状,该病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其中以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患侧肌肉阻滞、麻木,无法进行抬额、皱眉、露齿及闭眼等动作,口角歪斜,同时会发生患侧额纹消失且鼻唇沟变浅等体征变化[1]。该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外貌,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下降[2]。文章主要针对针灸治疗配合手法按摩对神经内科面瘫病人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神经内科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为(43.2±6.3)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4~67岁,平均为(42.5±4.5)岁。本次研究观察入选标准为:①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②对本次研究调查知情并能够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衰竭;②传染性疾病;③无法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具体措施为:选择患侧攒竹、四百、地仓、下关、牵正、风池等穴位,并进行辨证论治:闭目难者可加入晴明穴;抬额困难者可加入鱼腰、阳白穴;人中歪斜者可加入水沟穴;气虚者可加入足三里、曲池穴。急性期需采用轻浅刺的方式,避免对面部肌肉造成较大刺激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急性期过后可使用平补平泻针法,1天1次,留针时间为30min,针刺同时选取1~2个穴位进行艾灸治疗,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适宜,1日1次,治疗10天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需要间隔3天,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手法按摩,具体措施为:使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等推拿手法。首先对患侧面部使用大鱼际揉法,将面部肌肉放松后,以红热为适宜程度。然后使用一指禅推法字印堂穴开始向患侧各穴位推拿,重复4~5次,最后再点按患侧攒竹、地仓、迎香等穴位,每日1次,持续推拿30天。
指导两组患者进行鼓腮、抬额、闭眼等动作训练,加强面部肌肉运动锻炼,并要求动作礼速递适中,每天3次,每次10分钟,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出时戴口罩、眼罩预防感染,少食刺激、辛辣食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显效: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外观正常,且患侧额纹、鼻唇沟恢复正常状态,能够完成抬额、皱眉、露齿及闭眼等动作。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外观尚有僵硬部分,但患侧额纹、鼻唇沟基本恢复正常状态,患侧眼闭合困难且鼓腮、抬眉等动作略微异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且体征无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效治疗45例,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效治疗38例,治疗有效率为76.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尚未明确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认为该病的出现与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患侧组织缺血且水肿,容易出现面部神经损伤,西药治疗主要是通过采取消炎药物,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反应。面瘫在中医学中属于“口辟”的范畴,主要是由于外邪入侵、风邪侵络等因素造成的精气失调、气血不足。该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以补气活血、疏通脉络为主,中医学中认为针灸配合手法按摩能够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我国数千年中得到了较广的实践与应用,且针灸在急性期面瘫中的应用价值受到临床医学的广泛认可。相关文献指出,针灸能够提高面瘫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愈合,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艾灸具有温养脉络的功效,同时能够促进局部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免疫能力。手法按摩能够起到疏通脉络的效果,能够缓解面部组织血管痉挛,提高肌肉收缩力,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出现,同时还要知道患者进行面部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文章通过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发现针灸治疗配合手法按摩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积良.30例推拿按摩配合针灸治疗面瘫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23(17):131-132.
[2]廖漫,张冬莲.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面瘫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4(12):240-241.
[3]潘标.针灸与按摩手法并用综合治疗26例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25(1):288-289.
[4]魏凌平.中药、针灸配合按摩治疗面瘫50例[J].江西医药,2015,40(9):55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