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孕宁对复发性流产血清E2、P、β-HCG影响的临床研究

助孕宁对复发性流产血清E2、P、β-HCG影响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采用助孕宁联合西药地屈孕酮(达芙通)治疗后,观察复发性流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对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A组40例)和西药组(B组40例),正常妊娠者纳入正常妊娠组(C组40例)。A组给予助孕宁,联合西药地屈孕酮;B组给予地屈孕酮;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年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用药组患者自然流产史、发现妊娠时的病情程度和平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妊娠第12周时三组综合疗效的有效率,A组为97.5%;B组为80.0%;C组未予以治疗。A组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在综合疗效改善上,A组较B组为优2.随访活胎率A组为97.06%;B组为75.00%;C组为100%。三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167),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167),B组与C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7)。各组患者胎儿均无畸形。说明活产率A组较B组高。3.平均中医证候积分,三组发现妊娠时和孕12周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12周时,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A组较B为优。4.单项中医症状比较,在改善阴道流血量、腰酸不适、两膝酸软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小腹坠胀方面,B组优于A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 E2、P、β-HCG水平,第5周、第7周、第10周时A组、B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12周时,E2、β- HCG水平,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P水平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不同时间段,同组之间的各激素水平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在第5至第7周时,A组与B组都能提高E:、P、β-HCG水平,但不能达到C组的水平;第10周时,A组E2、P、β- HCG水平与C组接近,优于B组;到第12周时,A、B组的P水平与正常妊娠接近,而E2、βHCG水平仅A组与C组接近,且优于B组的疗效。结论:助孕宁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西药,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进一步改善,且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古代中医对于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1.1 古代中医对于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古代中医对于复发性流产治则治法的认识
  • 1.3 古代中医对于复发性流产方药的认识
  • 2. 现代中医对于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2.1 现代中医对于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现代中医对于复发性流产治则治法的认识
  • 2.3 现代中医对于复发性流产之治疗方药的认识
  • 3. 西医对于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3.1 西医对于复发性流产病因的认识
  • 3.2 西医对于复发性流产治疗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
  • 2.1 病例诊断标准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症状评分标准
  • 4. 病情程度分级
  • 5. 一般资料
  • 5.1 病例采集
  • 5.2 病历资料分析
  • 6. 治疗方法
  • 7. 观察内容
  • 8. 疗效判定标准
  • 8.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8.2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9.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临床总疗效
  • 2. 症状改善情况
  • 3. 三组患者各孕周血清激素水平改变情况
  • 4. 随访情况
  • 5. 相关资料与疗效分析
  • 讨论
  • 1. 助孕宁组方分析
  • 2. 现代医学用药分析
  • 3. 疗效分析
  • 3.1 中药助孕宁联合西药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分析
  • 3.2 西药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分析
  • 3.3 中西药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差异分析
  • 4. 课题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前列腺素E_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介素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09)
    • [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_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J]. 中国兽药杂志 2016(04)
    • [3].来曲唑治疗单纯雌激素升高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E_2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09)
    • [4].前列腺素E_2及其受体对肾脏纤维化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08)
    • [5].妇科再造丸对E_2、P负荷诱导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的抑制作用[J]. 吉林医学 2016(10)
    • [6].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_2通路调控口腔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04)
    • [7].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效果及对环氧化酶-2和前列腺素E_2的影响[J]. 西北药学杂志 2019(06)
    • [8].四物合剂干预顺铂作用卵巢颗粒细胞E_2分泌水平的实验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7(04)
    • [9].冠盖藤对骨性关节炎大鼠足组织前列腺素E_2含量及形态学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03)
    • [10].中药复方对无水乙醇型胃溃疡小鼠血清一氧化氮和胃黏膜组织前列腺素E_2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07)
    • [11].葛根素联合运动对去卵巢大鼠早期骨代谢及E_2水平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09)
    • [12].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_2在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04)
    • [13].针灸对大鼠运动性闭经E_2、P水平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7)
    • [14].地佐辛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和前列腺素E_2水平的影响[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09)
    • [15].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_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7(02)
    • [16].针药并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E_2、骨密度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12(06)
    • [17].补肾复方对去势雌性恒河猴E_2及HDL-C水平的影响[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2)
    • [18].糖尿病对牙周炎病人龈沟液白介素-1β、前列腺素E_2水平的影响[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9(09)
    • [19].前列腺素E_2在牙周病发病机制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4(22)
    • [20].电针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精液异常模型大鼠血清E_2、T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10)
    • [21].甘草酸二铵对脂多糖诱导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前列腺素E_2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03)
    • [22].测定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E_2的临床意义[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05)
    • [23].机械牵拉与前列腺素E_2联合作用下调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基因表达[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7(02)
    • [24].清肺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出气冷凝液和血清中内皮素-1、前列腺素E_2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23)
    • [25].血清E_2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22)
    • [26].E_2等级克组砝码标准装置检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12)
    • [27].细菌基序对黑素细胞及前列腺素E_2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06)
    • [28].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_2在百草枯诱导肺纤维化大鼠中的表达[J]. 宁夏医学杂志 2017(07)
    • [29].产后生化汤加减联合缩宫素对产后胎膜残留患者血清P、E_2水平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18)
    • [30].针刺对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E_2的干预作用[J]. 安徽医药 2014(01)

    标签:;  ;  

    助孕宁对复发性流产血清E2、P、β-HCG影响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