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研究

论文摘要

发展经济学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转移,才能使国家走向工业化、城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没停止过,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呈扩大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当时的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现象。到了21世纪初期,城市中的农民工人数开始减少,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现象,如何解决这种无序的状态,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应以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应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首先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序转移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剖析了这种无序转移给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效应,最后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1.1.1 现实意义
  • 1.1.2 理论意义
  • 1.2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
  • 1.2.1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构分析
  • 1.2.2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分析
  • 1.2.3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分析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 本课题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理论依据
  • 2.1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 2.2 拉尼斯—费景汉理论模型
  • 2.3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 2.4 乔根森理论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序转移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 3.1 相关概念的涵义
  • 3.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的概念
  • 3.1.2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 3.1.3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 3.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
  • 3.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特征
  • 3.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特征
  • 3.2.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追求和结构特征
  • 3.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无序的主要表现
  • 3.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自发性和盲目性
  • 3.3.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偏窄
  • 3.3.3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
  • 3.3.4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 3.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序转移的成因分析
  • 3.4.1 政策不完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有序转移
  • 3.4.2 信息不灵不准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而无序转移
  • 3.4.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 第四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分析
  • 4.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积极效应
  • 4.1.1 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
  • 4.1.2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 4.1.3 推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 4.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序转移的负面影响
  • 4.2.1 导致农村人力资源损失
  • 4.2.2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 4.2.3 引发农村的社会问题
  • 第五章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对策建议
  • 5.1 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 5.1.1 树立新的农业发展观
  • 5.1.2 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5.1.3 多层次地发展农村经济
  • 5.1.4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 5.2 制定政策法规,保证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 5.2.1 改革户籍制度
  • 5.2.2 完善土地制度
  • 5.2.3 加快农村工业化、小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 5.3 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形成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
  • 5.3.1 设立劳动力需求信息服务机构
  • 5.3.2 调整制度政策,完善统一劳动力市场
  • 5.3.3 规范劳务输出市场,拓展国际劳务市场
  • 5.4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培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 5.4.1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等公共资源投入
  • 5.4.2 改革现行农村教育结构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J]. 青海农牧业 2010(03)
    •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四大困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3)
    • [3].重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决策导刊 2009(02)
    • [4].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 经济经纬 2020(01)
    • [5].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6].对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问题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07)
    • [7].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8].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0(03)
    • [9].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2)
    • [1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11].大数据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 [12].职业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1)
    • [13].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4].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1)
    • [15].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8(29)
    • [16].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4)
    • [1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4)
    • [18].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黑龙江档案 2019(02)
    • [19].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08)
    • [20].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2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甘肃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法与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81)
    • [22].农村电商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机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1)
    • [23].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应[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4].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5)
    • [26].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山西农经 2018(05)
    • [27].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7)
    • [2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22)
    • [29].新疆四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学历教育意愿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6(11)
    • [30].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标签:;  ;  ;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