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速的经济与科技全球化进程,推动着意图维持和扩大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R&D资源转移浪潮。进入21世纪,这一浪潮向中国疾速袭来,构成了中国新一轮开放进程必须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向理论界提出了两个紧迫的现实命题,一是如何有效利用大量涌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跨国公司R&D投资,怎样才能扩大对R&D外溢效应的吸收,同时减少不利的挤出影响。二是面对跨国公司优化R&D资源配置过程中,在海外释放出来的研发资源,“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是否有能力获取并加以消化,进而以全球视角增进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本文从“资源”视角出发,以“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与中国对接”为研究主题,在分析当代R&D国际分工与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需求-资本-人员(N-C-P)”模型,作为分析上述两个问题的统一理论框架。提出了“五层面内向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吸收正向外溢”的内向对接机制和“以技术获取型FDI实现外向对接,获取反向外溢”的外向对接途径。除理论分析外,文章更运用丰富的数据事实、规范的回归分析、扎实的调研统计,结合案例分析,就中国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阐述了核心概念、总结了不同理论、不同学科对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为后文的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进行理论准备。第二部分(第三章)总结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全球化的特点、发展与趋势,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R&D资源转移的历程、行业区位分布及原因,清晰刻画出中国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的现实背景。第三部分(第四、五章)勾勒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提出了产业间、差异化产品间、价值链环节间、研发模块间四个层次的R&D国际分工说,探讨了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动机、机构职能、与东道国的知识交流等一般规律。第五章建立了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的“N-C-P”分析框架,提出基于国家创新体系,从五个层面实现内向对接;发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外向对接的双向(内外向)对接思想。第四部分(第六、七、八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第六章呼应第四章部分规律的理论分析,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7家跨国公司R&D机构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在华R&D机构的投资动机、职能与外溢途径等一般规律。第七章呼应第五章内向对接理论,分析了中国内向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五个层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对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验证了外资R&D是FDI技术外溢的重要途径;同时对13个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面板数据回归,验证了外资R&D资源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正面作用。第八章是外向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了中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第九章)基于本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建议,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本文在理论创新方面,主要是提出了基于R&D国际分工的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规律;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斋腾优的需求-资源学说,提出了“N-C-P”分析框架中,从而将“利用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溢出效应”与“中国企业海外获取跨国公司R&D资源”两大问题统一到以“资源”为视角,以获得“正、反向外溢”为目标的分析框架中。并在内向对接方面提出了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五层面对接机制,在外向对接方面提出了依据“MAL三优势”,开展技术获取型FDI的理论设想。在实证创新方面,本文在实证检验的技术细节上有所突破,为今后开展跨国公司R&D问题的调研和进行R&D外溢分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方向。一是突破目前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调研分析停留于简单百分比统计的局限,对基于Likert七级量表调研结果进行规范的因子分析、信度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进而验证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动机、机构职能定位与技术外溢效应间的内在联系。二是突破了目前R&D外溢研究停留于FDI外溢检验和总体产出指标检验的局限,引入外资R&D介入强度指标,证实了外资R&D活动是FDI外溢效应产生的重要渠道;并创新的将外资R&D资源指标引入解释变量,证实了在华外资R&D资源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存在的正面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跨国公司在中国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考[J]. 创新 2019(06)
- [2].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20强榜单[J]. 浙江经济 2019(22)
- [3].跨国公司为什么爱上中国?[J]. 中国报道 2019(11)
- [4].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国际扩张:知识框架与研究综述[J]. 南开管理评论 2019(06)
- [5].张为民:借鉴跨国公司经验[J]. 新理财 2020(01)
- [6].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问题浅析[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12)
- [7].基于案例视角的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J]. 职教论坛 2020(01)
- [8].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文献综述[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3)
- [9].金融工具在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2)
- [10].新媒体时代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危机公关研究[J]. 营销界 2019(51)
- [11].论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J]. 现代商业 2020(07)
- [12].浅析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的管理[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3)
- [13].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3)
- [14].“工商业与人权”议题下的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机制[J]. 人权 2020(01)
- [15].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2)
- [16].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研究[J]. 知识经济 2020(07)
- [17].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影响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10)
- [18].中国百大跨国公司发展特征研究——基于2015-2019年中国百大跨国公司榜单[J]. 长江技术经济 2019(S1)
- [1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化[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六大禁忌[J]. 销售与管理 2019(15)
- [21].高技术跨国公司组织创新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20(05)
- [22].浅谈制度理论视角下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12)
- [23].跨国公司海外环境侵权的母国救济路径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视角[J]. 理论界 2020(07)
- [24].基于制衡股东角度改进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治理的思考[J]. 会计师 2020(14)
- [25].论跨国公司资金池的作用与管理问题[J]. 财会学习 2020(23)
- [26].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知识管理的耦合机制及其路径研究[J]. 职教论坛 2020(09)
- [27].论跨国公司税收责任之承担[J]. 税收经济研究 2018(05)
- [28].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纵向传导机制及规制研究[J]. 南海学刊 2018(04)
- [29].关注宁夏 了解宁夏 投资宁夏——跨国公司宁夏行投资合作恳谈会[J]. 宁夏画报 2019(07)
- [30].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 彰显中国开放决心[J]. 中国外资 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