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中“给”字句的句法研究

汉语普通话中“给”字句的句法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给”字句结构,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并描述了各类“给”字句的生成。文章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由朱德熙(1979)提出的各类“给”字句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总结了各类“给”字句之间的相互关系:S1和S4在本文的分析中应该等同对待,也就是说,不含“给”字的S4可以看作是含有“给”字的S1的缩略式;S2和S4之间存在多种区别,不能一概而论,须各自讨论其生成过程;而S2和S3则可统一为与格结构“给”字句来进行分析。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对于“给”字句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即“给”字句共分为两类:双宾结构“给”字句和与格结构“给”字句。之后,文章又在最简方案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两类“给”字句的生成分析。文章采用何晓炜(2008)的分析来解释双宾结构“给”字句的生成:利用包含“转移”意义的参数±F来表示直接宾语转移的方向。动词如果属于“给予”类,那么参数±F为正,直接宾语从主语向间接宾语方向转移:而对于“索取”类动词,参数±F为负,直接宾语从间接宾语向主语方向转移。作者认为,在与格结构的生成中,直接宾语较之间接宾语,与动词的语义联系更为紧密,因而动词应先与直接宾语合并,而不是先与间接宾语合并。在对“给”字句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两个相关问题。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同一结构中,“给”字不重置,笔者经过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受如下规则制约:在汉语普通话中,同一结构中如果介词的位置已经由“给”字充当,那么动词不能再为“给”。然而,关于另一个问题:本文采用的双宾结构模式在解释某些由“给”字构成的英汉成语和习语时遇到困难,参数±F所包含的“转移”意义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现象,本文没有能够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也表明的本文研究的缺陷所在,该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MENT
  • ABSTRACT
  • 摘要
  • CONT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Previous Studies on the Gei Constructions
  • 2.1.1.Zhu(1979)
  • 2.1.2.Zhou(2000)
  • 2.1.3.Levin and Havov(2008)
  • 2.2.Previous studies on DOCs
  • 2.2.1.Definition of DOCs
  • 2.2.2.A Comparison between DOC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2.2.3.Deng's(2003) and Wang's(2006)Analysis of DOCs
  • CHAPTER THREE Our Analysis of the Gei Constructions
  • 3.1.A Comparison of the Four gei Constructions
  • 3.1.1.Similarities
  • 3.1.2.Distinctive Features
  • 1 and S4'>3.2.Relation between S1 and S4
  • 2 and S4'>3.3.Relation between S2 and S4
  • 3 and S2'>3.4.Relation between S3 and S2
  • CHAPTER FOUR Reclassification and Generation of the Gei Constructions
  • 4.1.Reclassification of the Gei Constructions
  • 4.2.Generations of the Gei Constructions
  • 4.2.1.Generation of DOC Gei Constructions
  • 4.2.2.Generation of DC Gei Constructions
  • 4.3.Problem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 4.3.1.Repetition of gei in the Same Construction
  • 4.3.2.Some Idiom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给”字句被动义实现的制约因素[J]. 语文研究 2010(02)
    • [2].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J].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08(02)
    • [3].常用“给”字句的语义解释[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4].现代汉语“给”字句最简探索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01)
    • [5].清代初年的“给”字句[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1(00)
    • [6].“S+给+NP_1+V+NP_2”用成双宾语句的偏误原因实证研究[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3(03)
    • [7].两种“给”字句移位现象的比较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8)
    • [8].中介语中两种“给”字句的误用及教学对策[J]. 语文学刊 2009(11)
    • [9].“给”字句认知图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调查[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12)
    • [10].《聊斋俚曲》中“给”字句考察[J]. 现代语文 2018(01)
    • [11].“给”字句的构句机制及情景语义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07)
    • [12].试论现代汉语中“给”字句的语义特征[J]. 青年文学家 2018(32)
    • [13].现代汉语“给”字句研究[J]. 语文建设 2012(24)
    • [14].甘肃民勤方言的“给”字句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5].现代汉语“给”字句研究综述[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 [16].“给”字句的历时考察[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9)
    • [17].类型学视野下西北汉语方言“给”字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标签:;  ;  ;  ;  

    汉语普通话中“给”字句的句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