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

论文摘要

东北地区不仅资源禀赋突出,而且工业基础条件较好,在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东北地区凭借自身所拥有的这些雄厚的经济发展条件,其增长速度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工业和经济总量的增长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几个大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逐年下降,呈现出明显的相对衰落趋势。严峻的现实要求必须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内在机理作出科学分析,促进合理有效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强调“经济系统发育”研究的演化经济学为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借鉴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把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归结为制度变迁缓慢,迟迟难以变化的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是实现制度变迁,因此,研究东北地区振兴就必须研究制度变迁问题。正是本着这一核心观点,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深入挖掘演化经济理论、制度经济理论、转轨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合理成分,并且将论文的研究深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制度变迁的演化分析框架,阐述了制度创新与制度扩散的机理,并把制度变迁的演化分析框架与东北地区发展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区域制度变迁理论。本文坚持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创建了“制度创新——制度优化——制度扩散”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构建了“问题提出——基本理论分析——现状研究——对策研究”的制度变迁的演化分析路径,运用博弈分析、动态分析、系统自组织等分析工具,全面深入地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在机理和途径,明确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主要应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而在实现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内在制度自发演化与经济主体有意识推动、内部演化与外部冲击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借鉴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思路,为制度变迁演化分析框架的建立找到了理论基础,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分析搭建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在借鉴演化经济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制度与制度变迁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界定开始,把制度变迁看做是一个广义的过程,包含制度创新和制度扩散等一系列过程,是一个关于非均衡状态——均衡状态——非均衡状态不断转变的演化过程,在演化经济学的视角下指出制度变迁应该是微观层次创新与宏观层次扩散的统一。然后,分别从制度创新和制度扩散两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一方面,采取演化博弈论方法对制度创新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制度创新问题,制度创新具有内生性、路径依赖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并针对这些特点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过程中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东北地区在经济主体、传统体制、非正式制度、开放程度等方面均存在着阻碍其从“低效率制度向高效率制度”迈进的因素。另一方面,探讨了制度扩散问题,并认为与制度创新比较起来,制度扩散对制度变迁具有更为重要有的意义,也就是说,探索新制度是如何实现一步步向潜在采用者的扩散,在这一扩散过程中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实现扩散的新制度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依靠哪些机制和手段,并应用具体的经济数据进行了验证,发现东北地区的制度扩散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东北地区在新制度的属性、潜在采用者特征、信息传播途径和制度扩散环境等方面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进而表现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最后,对策研究是本文研究的现实落脚点,针对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与制度扩散的具体分析结果,明确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度变迁是适应性制度变迁与内生性制度变迁的统一,然后分别从实现经济主体多样化、充分利用外部负熵流、优化非正式制度、建构制度变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对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定位进行了初步阐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0.2.1 理论意义
  • 0.2.2 实践意义
  • 0.3 研究方法
  • 0.3.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0.3.2 博弈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0.3.3 比较分析方法
  • 0.3.4 历史分析方法
  • 0.4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框架结构
  • 0.4.1 演化经济学为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0.4.2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0.5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国外学者关于老工业基地问题的论述
  • 1.1.1 国外学者对老工业基地经济衰退的解释
  • 1.1.2 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实践经验
  • 1.2 国内学者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论述
  • 1.2.1 国内学者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衰退的解释
  • 1.2.2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政策实践
  • 1.2.3 简单评价
  • 2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的演化经济学分析基础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制度的内涵
  • 2.1.2 制度变迁的内涵
  • 2.2 制度变迁演化经济分析的基本特征
  • 2.2.1 本体论特征
  • 2.2.2 方法论特征
  • 2.2.3 隐喻特征
  • 2.3 制度变迁演化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 2.3.1 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
  • 2.3.2 多样性或异质性
  • 2.3.3 随机因素的重要性
  • 2.3.4 时间的内生性和不可逆性
  • 2.3.5 系统的开放性
  • 2.4 制度变迁的演化机制
  • 2.4.1 基因类比物或选择单位
  • 2.4.2 复制或遗传机制
  • 2.4.3 变异或新奇创生机制
  • 2.4.4 选择机制
  • 2.4.5 适应性学习机制
  • 3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的演化分析
  • 3.1 制度创新演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演化博弈论
  • 3.1.1 演化博弈论的产生
  • 3.1.2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成
  • 3.2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 3.2.1 有关概念
  • 3.2.2 模型的描述
  • 3.2.3 主要结论
  • 3.2.4 制度创新演化博弈分析的基本含义
  • 3.3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
  • 3.3.1 经济主体的影响
  • 3.3.2 历史或传统体制的影响
  • 3.3.3 制度创新环境的影响
  • 3.3.4 意会性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 3.3.5 外部因素的影响
  • 4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扩散的演化分析
  • 4.1 制度扩散概述
  • 4.1.1 制度扩散的起源
  • 4.1.2 制度扩散的类型
  • 4.1.3 制度扩散系统的构成
  • 4.1.4 制度扩散的过程
  • 4.2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扩散的绩效分析
  • 4.2.1 需要验证的假说
  • 4.2.2 使用的模型说明
  • 4.2.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4 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拟合程度
  • 4.2.5 结果分析
  • 4.3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与新制度本身有关的因素
  • 4.3.2 与新制度的潜在采用者有关的因素
  • 4.3.3 与新制度信息有关的因素
  • 4.3.4 与制度扩散环境有关的因素
  • 4.3.5 非市场制度的影响
  • 5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的对策建议
  • 5.1 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内生性制度变迁
  • 5.2 实现经济主体的多样化
  • 5.2.1 经济主体多样化的重要性
  • 5.2.2 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微观主体
  • 5.2.3 地方政府的合理定位
  • 5.2.4 建立开放的网络学习性区域
  • 5.3 充分利用外部的负熵流
  • 5.3.1 引入外部负熵流的必要性
  • 5.3.2 直接引入外部的信息、物质和能量
  • 5.3.3 借助于中央政府
  • 5.3.4 进行制度移植
  • 5.4 优化非正式制度
  • 5.4.1 通过正式制度来加速非正式制度优化
  • 5.4.2 直接把非正式制度转变为正式制度
  • 5.4.3 维护有效的非正式制度
  • 5.5 建构制度变迁的环境
  • 5.5.1 创造竞争
  • 5.5.2 促进协同
  • 5.5.3 协调制度
  •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改革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振兴[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3(04)
    • [2].发改委印发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方案[J]. 中国有色建设 2016(03)
    • [3].全面创新促发展[J]. 淮海文汇 2010(02)
    • [4].“双创”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再振兴[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5].基于文献计量的“老工业基地—区域—城市”协同转型研究述评[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01)
    • [6].基于创新驱动的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路径实证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02)
    • [7].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旅游开发[J]. 文化产业 2018(06)
    • [8].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08)
    • [9].培育新动能促进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评《构建内生增长动力的老工业基地振兴道路》[J]. 地方财政研究 2019(08)
    • [10].监管引领银行业着力支持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J]. 吉林金融研究 2018(02)
    • [11].长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问题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9)
    • [12].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16)
    • [13].科协组织服务新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的调查与思考[J]. 科协论坛 2016(11)
    • [14].松嫩平原老工业基地促进绿色发展思考[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6(03)
    • [15].劳模精神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J]. 沈阳干部学刊 2017(01)
    • [16].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科协年会创新驱动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J]. 中国科技产业 2017(07)
    • [17].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助推老工业基地振兴[J]. 北方经济 2017(06)
    • [18].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党政干部学刊 2017(07)
    • [19].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创新驱动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行动专题论坛在长春举办[J]. 新媒体研究 2017(12)
    • [20].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辽宁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的创新研究[J]. 时代金融 2017(23)
    • [21].金融支持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优化升级研究[J]. 北方经贸 2016(02)
    • [22].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丰硕[J]. 财经界 2016(07)
    • [23].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发展与振兴[J]. 党史纵横 2014(11)
    • [24].抢抓战略机遇 加快推动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发展[J]. 商场现代化 2015(07)
    • [25].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金融支持[J]. 中国金融 2015(09)
    • [26].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5(10)
    • [27].浅谈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企业文化的作用[J]. 东方企业文化 2015(08)
    • [28].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 构筑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支撑[J]. 辽宁经济 2015(08)
    • [29].国外振兴老工业基地经验对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12)
    • [30].烟囱遍地——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文化兴衰[J]. 青年文学家 2019(04)

    标签:;  ;  ;  ;  ;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