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糖血尿酸代谢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指出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2](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 其中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7 813万, 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并发症是老年人健康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防治已是健康中国(2019—2030年)的重点行动之一。延续"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主旨, 制订"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汇总国内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和研究信息, 旨在进一步优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 促进规范化预防、诊疗临床措施的实施, 不断提高老年糖尿病总体管理水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提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赖娜[4](2021)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病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478例,入选的年龄段在45-88岁之间,所有入选的患者均具备完整的病例资料。通过本院电子病案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将纳入的对象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分为DKD组和NDKD组,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为DR组和NDR组。应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计量资料之间有无差异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比较计数资料之间有无差异性,采用X2检验;分析DR及DKD的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采用ROC曲线分析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尿酸水平界值;分析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糖尿病控制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T2DM患者478例,年龄61.53±9.72岁,病程11.43±7.33年。其中DR组共159例,男性103例,女性56例。NDR组共319例,男性181例,女性138例。DKD组共230例,男性158例,女性72例。NDKD组共248例,男性126例,女性122例。478例T2DM患者中,SUA水平正常的患者有342例,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136例,T2DM合并HUA患病率是28.45%。(2)D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酸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是1.097(95%CI 1.063-1.132),1.169(95%CI 1.048-1.305),1.001(95%CI 1-1.002),1.003(95%CI 1.001-1.005)。DR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A预测发生DR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636,(95%CI 0.583-0.688),P值为0.000。当SUA>304.75umol/L时,发生DR的风险将增加。(3)DK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病程、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是1.685(95%CI 1.015-2.8),1.056(95%CI 1.018-1.096),1.116(95%CI 1.027-1.214),1.026(95%CI 1.008-1.044),1.608(95%CI 1.377-1.878),1.018(95%CI 1.014-1.021)。DKD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A预测DKD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51,(95%CI 0.817-0.886),P值为0.000。当SUA>379.05umol/L时,发生DKD的风险将增加。(4)SUA与糖尿病控制因素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UA与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相关性,其中SUA与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1)在T2DM患者中,SUA是DR及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因素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患者体内血尿酸的代谢情况。(2)当SUA>304.75umol/L时,发生DR的风险将增加。当SUA>379.05umol/L时,发生DKD的风险将增加。(3)SUA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相关,可能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余阳[5](2021)在《血尿酸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中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发病率不断升高。LEAD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但临床研究发现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仍不能完全阻止其进展,故可能还存在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尚未可知,因此发现LEAD新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具有氧化及抗氧化的双重作用,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关于SUA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较少,两者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1.调查老年T2DM患者LEAD患病率,探索老年T2DM患者LEAD的特点。2.研究老年T2DM患者LEAD的危险因素。3.分析SUA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LEA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70名(男性520人,女性550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5岁),收集其基本信息、相关病史,生化资料及踝肱指数测量结果,进行以下统计分析:1.根据踝肱指数是否≤0.9将研究对象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LEAD组)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n-LEAD组),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指标在总患者及不同性别患者中的差异。2.根据SUA水平是否≤420μmol/L分为非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其中非高尿酸血症组按四分位间距进一步分组,由低到高标记为1-4组,高尿酸血症组标记为第5组,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在各尿酸组间的临床指标及LEAD患病率的差异。3.最后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不同性别患者LEAD的危险因素及SUA水平与LEAD的相关性。结果:1.在1070名老年T2DM患者中,LEAD总患病率为45.0%,其中男性205人,患病率为39.4%;女性276人,患病率为50.2%。在总患者中,与n-LEAD组相比,LEAD组的年龄、吸烟率、体重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UA、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显着升高,男性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肌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尿酸组LEAD患病率仅女性患者存在差异:组1-组5的患病率分别为:47.2%、39.3%、40.2%、48.1%、73.3%,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进行两两比较,组5患病率显着高于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患者中组1-组5的患病率分别为:31.7%、33.7%、37.5%、48.5%、45.5%,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女性患者中: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是LEAD的危险因素,不同水平的SUA对LEAD具有不同影响:以组3为参考组,尿酸分组与LEAD的OR(95%置信区间)分别为:2.361(95%CI1.23-4.54;P=0.010),1.397(95%CI 0.72-2.72;P=0.325),1,1.176(95%CI 0.62-2.22;P=0.618),3.146(95%CI 1.65-6.01;P=0.001)。低尿酸水平(≤248μmol/L)与高尿酸水平(>420μmol/L)均与较高的LEAD发病风险相关;在男性患者中: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吸烟是LEAD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LEAD的保护因素。SUA水平与LEAD无关。结论:1.在老年T2DM患者中,LEAD发病率高,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肥胖、吸烟史为LEAD的危险因素。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老年女性T2DM患者中,SUA水平与LEAD具有类U型关系,低尿酸(≤248μmol/L)及高尿酸(>420μmol/L)水平均与较高的LEAD发病风险相关,而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SUA水平与LEAD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应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并控制老年女性T2DM患者的SUA水平,或许有助于延缓LEAD的发生发展。
李春秀[6](2021)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旨在探讨该患病人群的中医体质、证型分布规律,研究肥胖T2DM体质与证型之间的内在关联规律,分析体质与一般资料、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防治肥胖T2DM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采取横断面调查,对2020年01至2020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符合肥胖T2DM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2.通过中医体质量表辨识肥胖T2DM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收集肥胖T2DM患者的症状、舌脉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诊断证型。3.收集肥胖T2DM患者的一般信息,整理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4.上述调查结果统一记录于一般信息及调查判定汇总表中,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确定数据无误后保存。本课题资料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肥胖T2DM患者的中医偏颇体质构成比由高到低为痰湿质(27.5%)、湿热质(21.5%)、气虚质(15.0%)、阴虚质(10.5%),阳虚质(6.5%)、血瘀质(5.5%)、气郁质(4.0%)、特禀质(1%);平和质占8.5%。体质分布与不同性别、运动情况、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空腹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有相关性(P<0.05)。体质分布与年龄、病程、吸烟史、嗜酒史、家族史、并发症、合并症、餐后2h血糖(2 hours postg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BG)、Hb 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无相关性(P>0.05)。2.肥胖T2DM的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分别为:肝胃郁热(47.0%)、气阴两虚(15.5%)、胃肠湿热(14.5%)、脾虚痰湿(11.5%)、痰瘀阻滞(9.0%)、阴阳两虚(2.5%)。经检验,肥胖T2DM患者不同证型在各中医体质中存在显着差异(P<0.05)。3.体质与证型对应分析:痰湿质多表现为肝胃郁热证;湿热质、气郁质多表现为胃肠湿热证、肝胃郁热证;阳虚质多表现为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气虚质、阴虚质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证;血瘀质多表现为痰瘀阻滞证。4.体质与证型相关性分析:(1)痰湿质、阳虚质、血瘀质与肝胃郁热证有相关性(P<0.05),痰湿质中肝胃郁热证多见;血瘀质中肝胃郁热证少见。(2)气虚质、痰湿质与气阴两虚证有相关性(P<0.05),气虚质中气阴两虚证多见;痰湿质中气阴两虚质少见。(3)湿热质、气郁质、气虚质与胃肠湿热证有相关性(P<0.05),湿热质、气郁质中胃肠湿热证多见;气虚质中胃肠湿热证少见。(4)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与脾虚痰湿证有相关性(P<0.05),阳虚质、痰湿质中脾虚痰湿证多见;湿热质中脾虚痰湿证少见。(5)血瘀质、湿热质与痰瘀阻滞证有相关性(P<0.05),血瘀质中痰瘀阻滞证多见;湿热质中痰瘀阻滞证少见。(6)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有相关性(P<0.05),阳虚质中阴阳两虚证多见。5.肥胖T2DM中医体质与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男性肥胖T2DM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上女性占比大于男性。年龄分布上,发病平均年龄为61.15±10.42岁,老年患者(≥60岁)占59%,中年患者(45-59岁)占33%,青年患者(≤44岁)占8%,随着年龄增长,偏颇体质发病有上升趋势。在运动方面,运动少的患者130例占65.7%,说明大部分肥胖T2DM患者运动少。阳虚质的WC远大于气郁质的WC。气虚质、阳虚质患者的WHR较其他体质高。6.肥胖T2DM中医体质与临床生化指标的比较:痰湿质、湿热质的FBG、2h PBG较其他体质高。湿热质患者的TC水平明显高于平和质(P=0.005,P<0.05)。痰湿质患者与气虚质患者的TG存在差异(P<0.05)。痰湿质患者的LDL-C高于其他体质类型。湿热质与阴虚质之间FINS对比具有差异性(P=0.028,P<0.05)。FCP在各体质的不存在差异(P>0.05)。而不同体质的HOMA-IR存在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00,P<0.05),经两两比较,痰湿质的HOMA-IR高于湿热质,且明显高于气虚质、阴虚质(P<0.05)。7.痰湿质、湿热质和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FBG、TG与痰湿质呈正相关,TC、Fins的增高导致形成湿热质的风险增加。结论:1.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2.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以肝胃郁热证最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胃肠湿热证、脾虚痰湿证、痰瘀阻滞证、阴阳两虚证。3.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证型之间具有相关性:痰湿质多见肝胃郁热证及脾虚痰湿证,湿热质中医证型以胃肠湿热证为主,气阴两虚证多见于气虚质,阳虚质主要表现为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质主要表现为痰瘀阻滞证,气郁质多见胃肠湿热证。4.肥胖2型糖尿病体质与性别、运动、BMI、WC、WHR、FBG、TC、TG、Fins、HOMA-IR有相关性。5.高FBG、高TG是痰湿质肥胖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TC、高Fins与湿热质的发生具有正相关关系。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7](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8](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杨玉娟[9](2021)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体质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ype 2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T2DP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不同体质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等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从体质层面个体化防治T2DPN提供新思路和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且符合本研究标准的T2DPN患者249例,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患者体质类型并分组。采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以及Hcy、Cys-C、SUA、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等相关指标。收集所有观察数据并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中医体质与研究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本研究249例T2DP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气虚质47例(18.9%)>痰湿质44例(17.7%)>血瘀质38例(15.3%)>阳虚质34例(13.7%)>湿热质28例(11.2%)>阴虚质27例(10.8%)>气郁质18例(7.2%)>平和质8例(3.2%)>特禀质5例(2.0%),主要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阳虚质为主。2.本研究中血瘀质患者Hcy水平最高,与其余各体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cy与血瘀质呈正相关。气虚质患者Cys-C水平最高,与痰湿质、湿热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痰湿质患者SUA水平较高,二者与其余各体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UA与湿热质、痰湿质呈正相关。3.本研究中痰湿质患者BMI最大,阴虚质患者BMI最小,二者与其余各体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与痰湿质呈正相关,与阴虚质呈负相关。痰湿质患者HOMA-IR水平最高,与其余各体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患者Hb A1c水平最高,与其余各体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b A1c与气虚质呈正相关。4.本研究中痰湿质患者TC水平最高,与其余各体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痰湿质患者LDL-C水平较高,二者与其余各体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DL-C与湿热质呈正相关。各体质间TG、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本研究中血瘀质、阳虚质患者年龄较大,与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质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糖尿病病程较短,与气虚质、阳虚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病程与阴虚质呈负相关。结论:1.T2DP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阳虚质为主,临床中应注重益气温阳、化痰祛湿、活血通络等治法的运用。2.Hcy水平与血瘀质呈正相关;SUA、LDL-C水平与湿热质、痰湿质均呈正相关;BMI、HOMA-IR、TC水平与痰湿质呈正相关;Hb A1c水平与气虚质呈正相关。3.Hcy、Cys-C、SUA、年龄、糖尿病病程、BMI、HOMA-IR、Hb A1c、TC、LDL-C均可作为T2DPN中医体质辨识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运用中医药个体化防治T2DPN。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10](2021)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同时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DK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颁布了多种有关糖尿病诊断、治疗、管理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其中也涉及了DKD诊疗的部分内容,但并不能满足肾科医生的需求。对DKD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规范诊疗、细化管理等问题仍有待解决。另外,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有关DKD的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拓展了DKD诊疗策略,因此有必要编写一部适用于中国人群的DKD诊疗指南。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了专家组编写了这部《DKD临床诊疗中国指南》。该指南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整合了中国肾脏病专家的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DKD诊断、肾脏病理活检、治疗与管理、合并症处理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等问题。另外,专家组在编写过程中本着严谨、简明、权威的原则,参阅了国际指南格式,提出诊疗要点、逐条列证说明。该指南反映了当今DKD诊疗的新趋势、新观点,对进一步加强DKD认识、规范DKD诊疗体系、制定合理治疗原则、指导精准用药、延缓肾脏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可供广大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糖血尿酸代谢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糖血尿酸代谢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
2.“四早”原则 |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
2.血脂异常的管理 |
3.控制高尿酸血症 |
4.体重管理 |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1.DKA |
2.HHS |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
(4)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诊断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收集 |
2.2.2 实验室指标收集 |
2.2.3 分组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T_2DM合并HUA患病率 |
3.2 DR与NDR |
3.2.1 DR组与NDR组一般资料比较 |
3.2.2 DR组与NDR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3.2.3 DR组与NDR组SUA水平比较 |
3.2.4 DR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DKD与NDKD |
3.3.1 DKD组与NDKD组一般资料比较 |
3.3.2 DKD组与NDKD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3.3.3 DKD组与NDKD组SUA水平比较 |
3.3.4 DK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SUA水平预测DR及DKD发生的ROC曲线 |
3.5 SUA与糖尿病控制因素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血尿酸与糖尿病 |
4.2 血尿酸与糖尿病肾脏疾病 |
4.3 血尿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4.4 血尿酸与糖尿病控制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尿酸血症与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5)血尿酸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对象与方法 |
1.对象 |
2.诊断标准 |
2.1 T2DM诊断标准 |
2.2 LEAD诊断标准 |
2.3 HUA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临床资料收集与处理 |
4.2 分组 |
4.3 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1.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
1.1 一般情况 |
1.2 LEAD 组与n-LEAD 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
1.3 不同SUA分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
2.LEAD的危险因素及LEAD与不同SU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四、讨论 |
1.SUA水平与LEAD |
1.1 SUA与 LEAD的相关性 |
1.2 SUA在 LEAD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
2.T2DM患者LEAD的其他影响因素 |
2.1 年龄与性别 |
2.2 吸烟 |
2.3 肥胖与血脂 |
2.4 慢性高血糖状态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剔落标准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案 |
3.1 信息调查表的制定及调查方式 |
3.2 调查人员与质量控制 |
3.3 观察指标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流行病学资料 |
1.1 性别分布 |
1.2 年龄分布 |
1.3 病程分布 |
1.4 并发症分布 |
1.5 合并症分布 |
1.6 家族史、吸烟、饮酒史分布 |
1.7 运动情况分布 |
1.8 中医体质分布 |
1.9 中医证型分布 |
2 中医证型聚类分析 |
2.1 中医四诊信息的频数分析 |
2.2 中医四诊资料的聚类分析 |
3 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分析 |
3.1 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对应性分析 |
3.2 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
4 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相关分析 |
4.1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
4.2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临床生化指标的比较 |
5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与相关因素分析 |
5.1 痰湿质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5.2 湿热质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肥胖2型糖尿病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 |
3 祖国医学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认识 |
3.1 历代医家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描述 |
3.2 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
4 中西医治疗进展 |
4.1 中医治疗 |
4.2 西医治疗 |
4.3 中西医结合疗法 |
5 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
5.1 中医体质的认识及分类 |
5.2 中医体质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关系 |
5.3 “辨体”论治诊疗模式的进展 |
5.4 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联性 |
5.5 “辨体”与“辨证”相结合诊疗模式的进展 |
5.6 体质和预防思想 |
6 本研究结果分析 |
6.1 肥胖2型糖尿病体质分布规律 |
6.2 肥胖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规律 |
6.3 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分析 |
6.4 肥胖2型糖尿病体质及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 |
6.5 肥胖2型糖尿病体质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
6.6 肥胖2型糖尿病痰湿质、湿热质及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
6.7 研究结果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防治意义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9)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体质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体质分型判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临床资料采集(见附录3) |
1.7 调查方法 |
1.8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
1.9 质量控制 |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249 例T2DPN 患者的性别、年龄的分布 |
2.2 249例 T2DPN 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
2.4 T2DPN患者中医体质与研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5 T2DPN 患者中医体质与研究指标间的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本研究T2DPN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 |
3.2 本研究T2DP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
3.3 本研究T2DPN患者中医体质与研究指标的关系 |
3.3.1 本研究T2DPN患者中医体质与Hcy的关系 |
3.3.2 本研究T2DPN患者中医体质与Cys-c的关系 |
3.3.3 本研究T2DPN患者中医体质与SUA的关系 |
3.3.4 本研究T2DPN患者中医体质与BMI、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
3.3.5 本研究T2DPN患者中医体质与Hb A1c的关系 |
3.3.6 本研究T2DPN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四项的关系 |
3.3.7 本研究T2DPN患者中医体质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的关系 |
4 结语 |
4.1 结论 |
4.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认识 |
1 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2 西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体质学说概述 |
1 中医体质的形成 |
2 中医体质的分型 |
3 中医体质与发病 |
4 中医体质学与治未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糖血尿酸代谢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内科杂志, 2022(01)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4]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 赖娜. 延安大学, 2021(09)
- [5]血尿酸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 余阳.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6]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D]. 李春秀.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9]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体质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D]. 杨玉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J].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