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体育与人——学校体育的文化重构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 马卫平
导师: 张传燧
关键词: 体育,文化,重构
文献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研究学校体育的历史与现状,瞻望学校体育的未来,不能不对体育与文化、体育与人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否则就会对许多学校体育现象及其问题迷惑不解,对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所面临的挑战也就很难提出应对的策略。因为人、文化、体育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规定的,而人是其中心,文化是质的规定,体育则是其外在表现方式之一;离开了人,就无所谓文化。也就无所谓体育。同样,离开了文化,也就无所谓人,更无所谓体育了。所以,无论是文化还是体育,它们的核心都在于对人的关注,而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体育——文化——人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基于上述认识,形成了我们新的研究框架,主要研究的问题及其基本观点如下: 一、通过对文化与人、体育与文化、体育与人关系的全方位揭示,阐明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不只是作为传授知识、训练技艺、增强体质的工具,而是包括体育意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念、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在内的总和,感悟体育的文化底蕴。发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学校体育的属人性、人为性和为人性,从而在学校体育中凸显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人本体育理念。 二、基于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从历史回顾和现代检视两个维度对当前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弊端——“人的失落”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进而倡导以人为本的文化体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呼唤现行学校体育对“人”和文化的关注,提升体育理念,使学校体育由物化走向人化,由技能走向文化,与人的整体生命全面契合,回归学校体育的文化本质。 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的,通过对中外思想家对学校体育的祈求与追寻的理性审视,对学校体育的最基本问题——体育的本质进行重新认识。一方面说明学校体育是以增进人的健康和娱乐为目的,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给人以生命感悟的丰富的身体活动和审美体验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展现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凸显。另一方面说明文化体育的理念是一种以寻求人的生命本质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及目的和意义
二、学界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
三、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化视野:追寻学校体育真谛的坚实基点
一、人与文化
(一) 人:文化之主体
(二) 文化: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
二、人与体育关系的理解
(一) 体育的属人性
(二) 体育的人为性
(三) 体育的为人性
三、体育作为一种文化
(一)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二) 体育是人类原始动力的文明表现
(三) 体育是一种精神文化
(四) 体育是一种行为文化
(五) 体育是一种审美文化
四、体育:人的一种文化实践
第二章 历史回顾:学校体育“人的失落”的演进轨迹”
一、体育中“人的失落”在西方的发展轨迹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体育“人的失落”的开始
(二) 中世纪:抑人扬神,体育“人的失落”的极端形态
(三) 近代以来:体育“人的失落”的回归与疏离
二、体育中“人的失落”在中国的沿革
(一) 先秦时代至鸦片战争以前:以心抑身、教化本体,对人生命的轻视和压抑
(二) 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西方体育的传入和工具本体、军国民体育的出现
(三)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政治化倾向与知识本位,导致体育“人的失落”
(四) 改革开放时期:人文体育思想的兴起与体育“人的失落”的冲突与整合
第三章 现实检审:学校体育“人的失落”的表征及根源
一、学校体育“人的失落”的现状审视
(一) 生命本体漠视—体育本质的遮蔽
(二) 目的要求齐一—抹杀个性的教学
(三) 内容枯燥乏味—知识本位的课程观
(四) 师生关系异化—体育教师角色的错位
(五) 课堂管理专制—压抑自由的教学
(六) 现实生活脱节—体育与生活的割裂
二、学校体育“人的失落”之根源
(一) 社会本位论—人的理念的缺失
(二) 价值取向偏差—人文的迷失
(三) 目标偏移—人的主体性的失落
(四) 形神相离—人的整体性的消解
第四章 理性探析:学校体育的本质和特征
一、中外思想家对体育的祈求与追寻
(一) 西方的探寻
(二) 中国的探寻
(三) 对体育概念及其本质的不同认识
二、时代的呼唤
(一) 时代发展对健康的定位
(二) 当今教育思潮对人的关注
三、学校体育本质确认
(一) 确定学校体育本质的理论依据
(二) 健康与生命展现: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
(三) 文化体育理念的提出
四、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一) 整体健康性
(二) 精神生成性
(三) 身体体验性
(四) 游戏自足性
(五) 自由愉悦性
第五章 重建前喻:文化视域下学校体育的理论新构
一、满足需要:学校体育的价值建构
(一) 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二) 人的体育需要及其表现特征
(三) 尊重人的不同需要
二、“人是目的”,学校体育的目标建构
(一) 体育以人为出发点
(二) 确定学校体育目标涉及到的问题
(三) 学校体育目标文化建构取向
三、人是主体:学校体育的主体建构
(一) 主体人的特性解析
(二) 学校体育的主体性追求
第六章 实践策略:作为“文化体育”之学校体育的构想
一、重构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体系
(一) 促进体育文化精神的提升
(二) 设计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 展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四) 重视体育课堂的生活重建
(五) 建设“文化型”教师队伍
二、文化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重构策略
(一) 在指导思想上,关注人的完整发展,注重课程的完整性
(二) 在课程目标上,着眼学生健康促进,突出课程功能的综合性
(三) 在课程内容上,注意课程内容选择性、丰富性
(四) 在课程实施上,培养学生自主活动建构能力
(五) 在课程结构上,做到学科体育课程与活动体育课程统一
(六) 在课程范畴上,形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结语: 学校体育的文化还原和人本彰显
附录一: 学校体育课程观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体育课程观调查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课题及发表的相关论文
后记
原创性声明
发布时间: 2006-07-14
参考文献
- [1].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 罗林.苏州大学2005
- [2].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 胥英明.华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