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性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失业危机和贫困蔓延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全世界达成了共识,人类社会要取得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维持自然资产的存量及其可持续利用。生态敏感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是一个区域中生态环境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也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地区。研究生态敏感区,需对其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生态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程度,即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作为生态规划基础依据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由于其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而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针对生态敏感区展开的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量化研究亦少有报道。论文在分析全球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生态敏感区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完善,同时构建了生态敏感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选取和界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运用群组层次分析法(GD-AHP)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此基础上,以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首次对该州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评价。在对该州十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州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和评判。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供了相关的数据支撑。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为:在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敏感区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传统意义的生态敏感区已不能真正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敏感区应不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范畴,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人地作用系统中的敏感区。构建由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生境、地质地貌环境和人文环境6个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子系统构成的生态敏感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级指标的获取、评判、计算和分级方法进行了说明。在对各种评价方法的类型和步骤详细分析和说明的基础上,确定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群组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评分法为生态敏感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的方法。同时确定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最后的评判。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以西南山区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首次对该地区总体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判和分析。通过计算得出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人文环境占总体的权重最大,为0.3328,其次是地质地貌环境,为0.1850。余下的分别为生境>土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而在人文环境中,民族民俗的权重最大,为0.3914。运用聚类分析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生态敏感程度进行了评判。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生态敏感度得分为0.71,按生态敏感度分级标准,得出该地区为生态高度敏感区。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引入了万元GDP生态足迹指标,并对该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计算,得出黔东南自治州生态足迹、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由1997年的0.07265 3hm2.人-1、-0.276606hm2.人-1增加到2006年的1.19992hm2.人-1、0.320988hm2.人-1,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由1997年的1.003136hm2.人-1减少到2006年的0.878932hm2.人-1。说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影响仍然很大。而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的逐年下降,由1997年的4.948272hm2.人-1降低至2006年的3.212474h2.人-1。说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逐步的向良性发展。通过分析,最终总结出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运用物元分析法对该州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判,最终得出结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环境承载力均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在该州进行旅游资源的科学、有效的开发,促进州经济的发展是切实可行的。论文的研究成果,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部门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结论和依据。论文最后就生态敏感区理论的发展及生态承载力定量化计算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肃省生态敏感区与深度贫困高度耦合问题探讨[J]. 甘肃农业 2018(01)
- [2].我国城市生态敏感区研究文献分析[J]. 现代城市研究 2014(07)
- [3].城市生态敏感区保护与建设模式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3)
- [4].生态敏感区农户多维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优先序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5].高风险生态敏感区隧道排水量控制标准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6(05)
- [6].生态敏感区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问题浅析及保护对策[J]. 环境生态学 2019(04)
- [7].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对策研究[J]. 智富时代 2015(05)
- [8].应对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生态敏感区划研究——以福州市域为例[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9].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途径探析[J]. 纳税 2019(26)
- [10].宁夏六盘山生态敏感区特长隧道涌排水控制及施工技术[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09)
- [11].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35)
- [12].关于生态敏感区保护和利用的思考——以《常州市生态敏感区保护与控制线规划》为例[J]. 江苏城市规划 2013(08)
- [13].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 [14].生态瓶颈因子优先的城镇生态敏感区评价方法探索[J].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9)
- [15].大城市周边准生态敏感区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以杭州建德市为例[J]. 江淮论坛 2015(02)
- [16].以关累水文站为例——浅谈生态敏感区水文观测道路修建方案[J]. 科技风 2018(03)
- [17].“边缘效应”在山地型生态敏感区保护利用中的应用——以洛阳市万安山为例[J]. 华中建筑 2013(04)
- [18].铁路生态敏感区环保措施体系研究——以玉磨铁路穿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02)
- [19].生态服务因子影响下的乐山地区生态敏感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04)
- [20].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途径研究——评《生态经济城市》[J]. 岩土工程学报 2020(01)
- [21].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对策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01)
- [22].地域文化视角下生态敏感地区规划策略探析——以西安市厚畛子镇规划实践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12)
- [23].付疃河入海口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分区与保护[J]. 人民长江 2013(S1)
- [24].城市生态敏感区评价的新探索——以常州市宋剑湖地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1(01)
- [25].生态敏感区公路建设中生物资源保护对策[J]. 公路 2015(01)
- [26].井冈山市土地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3)
- [27].城市生态敏感区建筑群体高维空间规划建模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7)
- [28].生态敏感区清洁小流域农户施肥行为调查研究[J]. 人民黄河 2018(11)
- [29].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生态制约及其适应性分析[J]. 人民长江 2014(15)
- [30].某县乡镇污水处理PPP项目设计浅谈[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5)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敏感区指标体系论文; 生态承载力论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