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通过以下3个试验开展不同比例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日粮对泌乳母羊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1:本研究应用体外产气量法研究了绵羊日粮中4组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1.84(A组)、1.51(B组)、0.92(C组)、0.71(D组))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绵羊日粮中SC:NSC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对瘤胃最大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5),SC:NSC比例与产气速率负相关(相关系数R=-0.9372);对DM的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SC:NSC值的减小,DM降解率逐渐提高;对瘤胃微生物降解NDF、ADF起到促进作用,随着SC:NSC降低NDF、ADF降解率呈现上升趋势;对发酵0~48h瘤胃液的NH3-N浓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SC:NSC比例下降而不断增加;而对pH值、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0~24h木聚糖酶活性与SC:NSC比例正相关(相关系数R=+0.9741);对总VFA浓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乙酸、丙酸和丁酸摩尔百分比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与丙酸比例随SC:NSC值的减小而呈现降低趋势;综合试验各项指标得出,C组日粮(SC:NSC=0.92)饲料利用效果最佳。试验2:本研究利用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绵羊日粮中4组SC:NSC比例(1.84(A组)、1.51(B组)、0.92(C组)、0.71(D组))对瘤胃脂肪水解和瘤胃脂肪酸氢化程度的影响。通过人工瘤胃发酵后日粮中甘油三酯减少量占发酵前日粮甘油三酯的百分比来计算脂肪水解率,利用发酵后瘤胃液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来反应瘤胃脂肪酸的氢化程度。结果表明,发酵24h后的脂肪水解率A(21.80%)、D(31.2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B(26.31%)、C(26.65%)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SC:NSC比例的降低,甘油三脂的水解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D组最高达到31.22%。氢化产物硬脂酸的比例C组与其它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对比例为39%,其它三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C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A、B和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C组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A、B和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C组显著低于其它三组为1.63(P<0.05),表明日粮SC:NSC=0.92时使得瘤胃脂肪酸的氢化程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下,便于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的吸收和在动物产品中的累积。试验3:本研究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绵羊日粮中4组SC:NSC比例(1.84(A组)、1.51(B组)、0.92(C组)、0.71(D组))对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相近的泌乳母羊4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分四期,每期8天,乳样于第6、7和8天采集,混合后经8℃冷冻离心,取上层乳脂利用己烷:异丙醇(3:2)进行脂肪提取纯化,再经醋酸甲酯、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甲酯化处理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C10:0、C12:0(月桂酸)、C14:1含量D组高于前三组,分别为5.2862、3.2572、0.5787(μg/μL),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D组日粮条件下,总不饱和脂肪酸(T-UFA)含量为7.23μg/μL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SC:NSC的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UFA/SFA)值、C12:0(月桂酸)和C14:1(豆蔻烯酸)含量逐渐上升;C组日粮条件下,总脂肪酸(TFA)、总多不饱和脂肪酸(T-PUFA)、亚油酸(C18:2)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表明SC:NSC=0.92时,有利于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乳脂中的富集,提高乳品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论文;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论文; 瘤胃发酵论文; 泌乳母羊论文; 脂肪酸组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