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固发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红外高光谱,总固形物含量,挥发性固形物含量,厌氧发酵
液固发酵论文文献综述
叶辉,李晓丽,余克强,夏益华,张初[1](2017)在《基于高光谱技术的厌氧发酵液固形物含量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监测发酵液中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对控制厌氧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中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水葫芦和稻草秸秆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固形物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研究。与传统2540G(APHA,1990)标准方法相比,近红外高光谱技术具有无损、快速的优点。实验过程中,首先获取发酵液样本的高光谱信息,应用移动平均平滑法(MAS)进行光谱预处理,并采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和Random frog算法提取光谱特征信息,然后基于全谱和所选特征波长下的光谱信息分别建立总固形物含量(TS)和挥发性固形物含量(VS)的校正模型,建模方法包括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研究表明,SPA-LS-SVM模型的预测结果最好,其中TS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及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005 8和0.841;而VS的RMSEP和R_p分别为0.004 1和0.874。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高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实现厌氧发酵液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检测,为布置光谱传感器以便定量检测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固形物含量奠定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12期)
张璐璐[2](2016)在《防治西花蓟马的球孢白僵菌液固双相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危险害虫,2003年在我国北京发现后,迅速扩散并局部暴发成灾,对我国的农作物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成为我国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不仅可以直接取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萎蔫减产,还可以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更严重损失。目前,随着人们对农药残留、食品及环境安全的关注及西花蓟马抗药性的产生,生物防治在西花蓟马防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一种安全无污染的虫生真菌,对西花蓟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已被开发成多种剂型用于西花蓟马的田间防治。本研究主要以球孢白僵菌菌株XJWLMQ-32为供试菌株,对球孢白僵菌液固双相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4种方法对已退化的菌株进行复壮试验,通过比较菌株的产孢量和毒力,筛选出一种最有效的复壮方法,然后对菌株的液体摇瓶发酵和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液固双相发酵的最佳生产工艺,最后利用7L发酵罐对菌株进行放大培养,通过优化发酵罐的条件参数,提高发酵液的质量,进而促进菌株固体产孢,为菌株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如下:室内筛选的对西花蓟马具有高效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XJWLMQ-32,在固体产孢培养基上继代培养8代后菌株退化十分严重。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第8代退化菌株进行复壮试验。结果显示,连续复壮5代后,利用西花蓟马虫体粉培养基复壮的菌株产孢能力和毒力恢复效果最好,产孢量为9.11×108个/cm2,LT50为2.87 d,西花蓟马第5天的累积校正死亡率高于90%;利用胶体几丁质培养基复壮后,菌株的LT50为3.12 d,每代菌株毒力的提升率适中且稳定;蚕蛹粉复壮后,菌株产孢量最高,但毒力的提升率最低且波动较大;利用蝉蜕培养基复壮,菌株产孢和毒力的恢复效果较差。在产孢培养基中同时添加西花蓟马虫体粉和胶体几丁质,其毒力和产孢能力的恢复效果好且稳定,毒力恢复比例由13.39%降为11.45%,产孢量提高比例由40.93%降低为34.66%,仅下降6.27%。综合考虑,在产孢培养基中同时添加适量的虫体粉和胶体几丁质对退化菌株的产孢和毒力恢复效果好且稳定。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对菌株液体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装样量、转速和浓度是影响发酵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pH变化对此菌株的液体发酵影响较小。在自然pH下,当培养温度27.08℃、装样49.72 mL(250 mL叁角瓶)、摇床转速205.45 r/min、接种浓度1.122×107孢子/mL时,发酵48h产生的生物量最大。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进行液固双相发酵试验,得到的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生物量为14.769g/L,与模型预测生物量相符,固体发酵后产孢量为20.16g/kg,含孢量1.84×10~(11)孢子/g。以菌株的产孢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菌株固体发酵基质进行筛选,并对其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使用麦麸和稻壳作为固体发酵基质,在基质中添加0.3%KH2PO4、0.1%MgSO4·7H2O、0.1%NH4NO3混匀,保持麦稻比为4:1,料水比为3:1,发酵液接种量为30%,使用15cm×30cm的保鲜袋装料,置于26℃培养箱前3 d黑暗封闭培养,后5d光照开袋培养(光照强度为2500lx)。通过此培养方法得到菌株的产孢数高达(18.30±1.58)×109个/g,显着高于优化前菌株的产孢数。以发酵液中菌株的生物量为指标,优化7L发酵罐发酵参数,对菌株XJWLMQ-32进行放大培养。结果显示,菌株经摇瓶一级发酵后,接种到7L发酵罐中进行二级发酵,利用NaOH/HCl调节发酵液pH值为6.5,控制发酵罐转速200r/min,通气量6L/min,发酵时间32h,将发酵液接种到固体基质上进行产孢培养。经比较,菌株的产孢数较摇瓶发酵有所提高,孢子粉的含孢量显着高于摇瓶发酵,达到(2.08±0.18)×10~(11)个/g。(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6-01)
韩梦龙[3](2014)在《液固联合秸秆沼气干发酵微生物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沼气发酵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FISH)定量的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接种物种类、接种量和发酵基质初始含水量对沼气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发酵特性的影响,探讨了以液态沼气发酵的残余物为接种物进行秸秆沼气干发酵时微生物的适应性,为进一步优化液固联合秸秆沼气干发酵工艺,提高产气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FISH检测沼气干发酵细菌的超声波条件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FISH定量沼气干发酵基质中微生物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样品预处理的超声波功率和处理时间对荧光原位杂交图片中荧光信号的丰度、亮度和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超声波破碎功率为200w,破碎时间为100s。经过最佳条件的超声处理后,FISH图片的丰度比以前未使用超声波处理的样品提高了124%左右,亮度和均匀程度也均显着提高。2.不同种类接种物中微生物菌群在玉米秸秆沼气干发酵过程中的适应性研究。分别以液态沼气发酵的残余物(接种物1)和干发酵的沼渣(接种物2)为接种物进行液固联合沼气干发酵实验,结果表明:以液态发酵的沼渣为接种物时,沼气干发酵过程的启动速率及产气总量均明显优于以干发酵沼渣为接种物的发酵罐,其不同阶段的菌群结构、含量等均正常,甲烷菌生长未收到酸抑制。以干发酵残渣为接种物进行沼气干发酵时,pH迅速下降,第6天时已降低至5.86,明显低于甲烷菌生长所需pH6.8-7.2范围,导致甲烷菌生长缓慢,引起发酵失败。3.接种物种类和接种量对液固联合沼气干发酵特性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接种两种不同的接种物(接种物1和接种物2)进行液固联合沼气干发酵试验。玉米秸秆和接种物之比(F/I,基于可挥发性固形物VS)分别为1、3和5。结果表明:接种湿发酵沼渣的发酵罐的产气启动速率及产气总量均比以干发酵沼渣为接种物的发酵罐好。以液态沼气的沼渣做接种物时,接种量F/I=1、3、5时的总产气量差异不显着(P>0.05);用干发酵沼渣做接种物时,接种量F/I=1时产气效果较好,产气总量为66.9L/kg/vs,比F/I=3的发酵罐提高了135.3%;而F/I=5的的处理在第10天时pH已降低至5.45,导致过度酸化,从而引起发酵失败。4.接种物中影响沼气干发酵进程的关键特性分析。以接种物1为接种物,接种总量F/I=3。对部分的接种物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使原料与具有微生物活性的接种物之比分别为F/I=4和5,将接种量F/I=4和5做为对照组,研究了接种物的菌群含量和碱度对沼气干发酵产气特性和菌群变化的影响,对接种物中影响液固联合沼气干发酵进程的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量为F/I=3、4、5以及部分灭菌的情况下的液固联合沼气干发酵均能产气,接种量越高发酵初期的产气越快,发酵过程较好;F/I=3、4、5的甲烷浓度和产气总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F/I=3(灭菌25%)和F/I=3(灭菌40%)的总产气量和碱度高于F/I=3、4、5,其中F/I=3(灭菌40%)的总产量最高为80.1L/kg/vs,其次是F/I=3(灭菌25%),为77.9L/kg/vs。因此说明对于厌氧发酵产气情况来说,微生物的作用明显小于碱度的作用。5.初始含水量对液固联合沼气干发酵微生物适应性的影响。以接种物1为接种物,研究了基质特性与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水量为65%、70%、75%和80%时液固联合沼气厌氧干发酵均可顺利启动;含水量不同对沼气干发酵的启动时间、产甲烷周期和总产气量影响不同。含水量越低,启动越早、周期越长,最佳含水量为80%,其产气总量为44.2L/kg/vs,比含水量为35%的高9.7%。(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04-20)
许天委,张世清,黄俊生[4](2013)在《金龟子绿僵菌的液固双相发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龟子绿僵菌是重要的害虫致病真菌,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方法对MA4-37菌株进行发酵,研究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及其厚度、浅盘固体发酵、袋装固体发酵对金龟子绿僵菌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优化控制发酵过程。结果表明,液体发酵较适合的培养基为发酵液B(大豆1%、蔗糖1%、NaCl0.5%、MnSO40.5%,用KH2PO4-K2HPO4缓冲液调节pH值为6.0~7.0),采用该培养基时液生分生孢子产量和菌丝生长量均最高,分别达到4.3×109个/L、5.99g/L。固体发酵时,浅盘发酵方法优于袋装发酵,其中采用配方F的固体培养基(碎米600g、大米300g、H2O 50%、KH2PO4-K2HPO4缓冲液0.05%、蔗糖0.5%),厚度在1.3cm时,浅盘培养7d的产粉量可达16.1mg/g。(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王侠[5](2011)在《链霉菌发酵液固液分离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菌是抗生素的主要生产菌,如土霉素、阿维菌素、链霉素均属于链霉菌类抗生素。目前,由发酵法生产的微生物药物的分离和纯化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含量低、易失活、提取收率低等,对发酵液的过滤性能改进显得愈来愈重要,絮凝技术凭借其诸多优点而成为当前抗生素发酵液预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土霉素、阿维菌素、链霉素这几种链霉菌发酵液的絮凝工艺的优化,确定最佳絮凝条件。在土霉素的絮凝实验中,考察了絮凝剂和凝聚剂的用量、浓度和发酵液的pH等对过滤速度、滤液效价和透光度的影响,发现有些试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变预处理效果,提高滤液效价,其中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用量和壳聚糖的综合效果最为显着。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为0.1%或0.2%,用量不小于50 ppm,发酵液的pH值为2.0~3.0时,絮体大小和上清液透光度较好。根据优化的絮凝工艺对土霉素进行絮凝处理,获得滤液中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结晶液的效价会有一些损失,但损失不大,可以考虑用聚丙烯酰胺PAM(Polyacrylamide)处理取代脱色工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和壳聚糖复合使用处理土霉素发酵液,获得滤液清亮,能起到一定的脱色作用。对于阿维菌素发酵液的絮凝,主要考察了絮凝剂的种类、用量和发酵液的pH值等对絮体颗粒、上清液澄清度等的影响,根据筛选的工艺条件,可以明显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降低滤液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其中以聚合氯化铝PAC(Polyaluminum chloride)与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体系的综合效果最为显着。当聚合氯化铝的用量为15 mg/L,离子化度为30%的聚丙烯酰胺用量160 ppm,发酵液的pH值7.0时,絮凝颗粒最大,较均匀、密实,上清液透明度高,絮凝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进行阿维菌素发酵液的絮凝实验,在改善发酵液过滤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废液中COD的含量,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链霉素发酵液的絮凝实验中,从黄血盐、硫酸锌用量,PAM用量、种类、离子化度及分子量,发酵液的pH值、稀释倍数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黄血盐、硫酸锌用量0.1%,离子化度20%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40 ppm,不调发酵液的pH将其稀释2倍。用优化出的絮凝工艺对链霉素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发酵液的滤速、透光率都有所提高,同时,效价损失也较小,这对于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余精中,周晓薇,李红,李岩[6](2008)在《速酿发酵和液固串淋法生产甜柿醋的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甜柿果醋的生产工艺进行初步探讨研究,采用柿汁液态速酿发酵和柿渣固态发酵相结合的液固串淋发酵工艺路线。实验表明,该法具有很好的可行性,有力地改善单纯液态发酵法制得柿醋风味单一的不足,液固串淋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8年07期)
穆燕魁[7](2008)在《液固两相高密度链霉菌S506菌剂制剂发酵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微生态制剂以其环境友好,作用广泛,成本低廉而广泛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当前研究与开发的热点。链霉菌(Streptomyces.sp)S506是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具有防治多种根部病害,降解根系自毒物质和促生长作用的一株多功能根际益生菌,在防治蔬菜连作障碍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研制高密度、高效价活菌制剂是将其推向实用的关键。本研究以菌株S506为材料,在摇瓶发酵水平上,对其液固两相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组成和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曲盒条件下的放大试验,并通过盆栽试验对获得的固体菌剂进行了使用效果试验。采用单因子和正交试验方法,以种子活菌总量、种子活性、固体发酵延迟期为指标,筛选确定了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和培养工艺参数。麸皮粉3%,玉米粉3%,黄豆饼粉1.5%,KNO_3 0.6%,K_2HPO_4 0.3%,甘油1.0%,NaCl 0.4%,CaCO_3 0.3%,FeSO_4 0.05%,MgSO_4 0.05%,自然初始pH值,在装液量为100mL/500mL,温度35℃,转速150rpm条件下培养84h。该参数下培养得到的活茵总量为6.75×10~9cfu/mL。综合考虑发酵特性、生产成本和物料来源,以活菌与分生孢子产生量为检测指标,优化确定了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麸皮100g,KNO_3 0.1g,M 15g,K_2HPO_4 0.3g,NaCl 0.25g、CaCO_3 0.8g;确定的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自然pH值,初始含水量60%,接种量10%,种龄84h,温度30℃,发酵周期60h。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固体发酵活菌总量达到8.27×10~9cfu/g,孢子数达到7.20×10~9cfu/g。并且在该工艺参数下生产的发酵型菌剂,其促生效价明显高于载体吸附型菌剂。进行了曲盒条件下的固体发酵试验。优化确定了物料厚度为8cm,翻曲时间为30h。发酵72h得到活菌总量为8.47×10~9cfu/g,孢子数为7.27×10~9cfu/g。对发酵产品进行保存特性试验。在室温条件下保存8个月后,活菌数量仍可达到6.89×10~9cfu/g,存活率达到81.35%。结果表明产品有良好的保存特性。获得的菌剂在设施番茄和黄瓜上进行了应用。使作物根系干重提高30%,根长增加20%以上;对根系病原菌的仿效达到80%以上。(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11)
梁仁礼[8](2006)在《规模化猪场废水厌氧发酵液固液分离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我国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现状和国内外猪场粪污处理技术广泛了解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亟待解决的厌氧出水——厌氧发酵液后处理问题,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与技术条件,提出“混凝→斜板分离→脱水干化→(AF)”是及时合理的新处理工艺。采用该工艺,既治理环境污染,又回收了宝贵的肥料资源,从而取得了综合效益。新工艺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实现对发酵液的有效固液分离。本课题首先以斜板沉降器为研究对象,保证固液分离能在前阶段顺利进行,再以污泥干化床为研究对象,进而保证固液分离能在后阶段彻底完成。在斜板沉降器研究中,综合分析其存在出水分区水质不均、排泥困难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利用“人”字型栅条组改进逆向流斜板沉降器内部流态,从而弥补其内在动力性缺陷。和传统型逆向流斜板沉降器的对比性试验表明,“人”字栅具有良好的消能整流和泥水分离作用,不但解决了存在于传统型中的出水分区水质不均、排泥困难等问题,还提高了固液分离性能和抗负荷冲击能力。在0.2m~3/h和0.25m~3/h的正常水力负荷下,传统型的整体出水浊度明显高于改进型,按试验顺序,依次高出17.89%、23.72%、66.52%和90.53%,可见改进型的固液分离性较传统型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0.35m~3/h超水力负荷下,传统型发生“穿透”现象,系统工作不正常,而改进型没出现“穿透”现象,系统工作仍然正常,传统型的整体出水浊度值较改进型分别高出57.41%和178.96%;几何尺寸相同时,传统型的极限处理量为0.32m~3/h,而改进型的为0.41m~3/h,改进型的表面负荷较传统型高出28.13%。在污泥干化床研究中,分析了斜板分离污泥的特性,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论证干化床脱水工艺的合理性。在充分理解干化床脱水过程和机理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试验。渗滤阶段试验中,本文对施泥厚度(A)、进泥含固率(B)和搅拌频率(C)(操作条件)叁个影响脱水速度的关键因子进行叁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对脱水速度影响显着,A次之,而B的影响不显着;最佳水平因素组合为A(30)B(0.91%)C(10),其验证试验的污泥含固率为21.13%,高于正交试验中的任一组合。干燥阶段试验中,以温度和空气流速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空气流速的提高加速了污泥的脱水进程。在武汉的夏季,经过2天的渗滤和5天的干燥共7天的工作周期后,泥饼含固率达34.36%~39.65%,达到存储或运输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汪芳安,黄勇,周帼萍,张声华,袁霖[9](2006)在《液固串淋发酵法生产木瓜果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固串淋发酵法,应用多酶水解处理木瓜及其他辅料生产木瓜果醋,提高了淀粉质利用率、糖化率,酒精发酵率为90.12%,液固串淋发酵时间为95~103h,其醋酸平均转化率为76%。(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6年04期)
张志良,王淑芳,王强[10](2002)在《论生料发酵液固分离蒸馏法酿酒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固态发酵到液态发酵一直到现在的生料发酵,已经发展了4000多年,走了叁大步。人们在酿酒技术的发展中,围绕着如何降低成本得到更高的利润及如何能得到好品质的白酒而研究的,但由于工艺及曲种的局限,酿酒技术很难得以发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酿酒技术的发展,利用新曲种进行生料发酵酿酒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基本的成功,这对我国酿造业的发展是一重大贡献。(本文来源于《质量天地》期刊2002年09期)
液固发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危险害虫,2003年在我国北京发现后,迅速扩散并局部暴发成灾,对我国的农作物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成为我国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不仅可以直接取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萎蔫减产,还可以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更严重损失。目前,随着人们对农药残留、食品及环境安全的关注及西花蓟马抗药性的产生,生物防治在西花蓟马防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一种安全无污染的虫生真菌,对西花蓟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已被开发成多种剂型用于西花蓟马的田间防治。本研究主要以球孢白僵菌菌株XJWLMQ-32为供试菌株,对球孢白僵菌液固双相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4种方法对已退化的菌株进行复壮试验,通过比较菌株的产孢量和毒力,筛选出一种最有效的复壮方法,然后对菌株的液体摇瓶发酵和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液固双相发酵的最佳生产工艺,最后利用7L发酵罐对菌株进行放大培养,通过优化发酵罐的条件参数,提高发酵液的质量,进而促进菌株固体产孢,为菌株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如下:室内筛选的对西花蓟马具有高效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XJWLMQ-32,在固体产孢培养基上继代培养8代后菌株退化十分严重。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第8代退化菌株进行复壮试验。结果显示,连续复壮5代后,利用西花蓟马虫体粉培养基复壮的菌株产孢能力和毒力恢复效果最好,产孢量为9.11×108个/cm2,LT50为2.87 d,西花蓟马第5天的累积校正死亡率高于90%;利用胶体几丁质培养基复壮后,菌株的LT50为3.12 d,每代菌株毒力的提升率适中且稳定;蚕蛹粉复壮后,菌株产孢量最高,但毒力的提升率最低且波动较大;利用蝉蜕培养基复壮,菌株产孢和毒力的恢复效果较差。在产孢培养基中同时添加西花蓟马虫体粉和胶体几丁质,其毒力和产孢能力的恢复效果好且稳定,毒力恢复比例由13.39%降为11.45%,产孢量提高比例由40.93%降低为34.66%,仅下降6.27%。综合考虑,在产孢培养基中同时添加适量的虫体粉和胶体几丁质对退化菌株的产孢和毒力恢复效果好且稳定。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对菌株液体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装样量、转速和浓度是影响发酵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pH变化对此菌株的液体发酵影响较小。在自然pH下,当培养温度27.08℃、装样49.72 mL(250 mL叁角瓶)、摇床转速205.45 r/min、接种浓度1.122×107孢子/mL时,发酵48h产生的生物量最大。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进行液固双相发酵试验,得到的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生物量为14.769g/L,与模型预测生物量相符,固体发酵后产孢量为20.16g/kg,含孢量1.84×10~(11)孢子/g。以菌株的产孢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菌株固体发酵基质进行筛选,并对其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使用麦麸和稻壳作为固体发酵基质,在基质中添加0.3%KH2PO4、0.1%MgSO4·7H2O、0.1%NH4NO3混匀,保持麦稻比为4:1,料水比为3:1,发酵液接种量为30%,使用15cm×30cm的保鲜袋装料,置于26℃培养箱前3 d黑暗封闭培养,后5d光照开袋培养(光照强度为2500lx)。通过此培养方法得到菌株的产孢数高达(18.30±1.58)×109个/g,显着高于优化前菌株的产孢数。以发酵液中菌株的生物量为指标,优化7L发酵罐发酵参数,对菌株XJWLMQ-32进行放大培养。结果显示,菌株经摇瓶一级发酵后,接种到7L发酵罐中进行二级发酵,利用NaOH/HCl调节发酵液pH值为6.5,控制发酵罐转速200r/min,通气量6L/min,发酵时间32h,将发酵液接种到固体基质上进行产孢培养。经比较,菌株的产孢数较摇瓶发酵有所提高,孢子粉的含孢量显着高于摇瓶发酵,达到(2.08±0.18)×10~(11)个/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固发酵论文参考文献
[1].叶辉,李晓丽,余克强,夏益华,张初.基于高光谱技术的厌氧发酵液固形物含量检测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2].张璐璐.防治西花蓟马的球孢白僵菌液固双相发酵条件优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3].韩梦龙.液固联合秸秆沼气干发酵微生物适应性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
[4].许天委,张世清,黄俊生.金龟子绿僵菌的液固双相发酵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
[5].王侠.链霉菌发酵液固液分离过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
[6].余精中,周晓薇,李红,李岩.速酿发酵和液固串淋法生产甜柿醋的工艺探讨[J].食品科技.2008
[7].穆燕魁.液固两相高密度链霉菌S506菌剂制剂发酵条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8].梁仁礼.规模化猪场废水厌氧发酵液固液分离工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
[9].汪芳安,黄勇,周帼萍,张声华,袁霖.液固串淋发酵法生产木瓜果醋技术研究[J].食品科技.2006
[10].张志良,王淑芳,王强.论生料发酵液固分离蒸馏法酿酒新工艺[J].质量天地.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