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650304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相关课题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特点。在探讨当前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发展等多方面,研究了“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阐述了个人对该项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体会
一、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教学工作,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方法,进一步优化其整体教学效果。
二、概述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们将来更好地就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学校不能再将课堂理论教学放在首要位置,而是要将实践学习跟课堂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加强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学生们将来毕业后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筑施工技术、工艺等方面在选择过程中,必须经过施工现场的考察以及对施工企业本身技术水平进行详细研究后才能得出最终结论,学生们只有经过现场考察才能对施工有着更为详细的了解。例如:对施工工序、混凝土运输方式等都必须经过实际考察才能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而这些现场施工状况是课本上老师不能准确讲解的。
三、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特点
1.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等,覆盖的知识面也比较广。该课程包含八大模块,模块中的每个知识点又都比较重要。因为学生只有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顺利完成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
2.课程内容容易接受
就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而言,从事该行业工作的工程管理类学生都很熟悉,比如涉及的基坑开挖、土壁支护、基坑降水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实践课程中都操作过,在听授课程知识时,就都会感到轻松,容易接受。
3.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能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能结合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课程要求学生时刻保证头脑灵活,既不局限于课堂,也不能局限于实验室或施工现场的实践,能将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恰当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影响施工因素多
在不同的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施工的方法和工艺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既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又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参与实践,保证课堂内容的与时俱进。
四、当前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科技、新材料不断的发现和运用,建筑领域也日新月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注重课本,课本上的知识一般都是已经过时或者快要过时的原理和方法,传统的教学与时代脱节,学生学习很难在以后的工作中的到运用,教学内容严重的滞后于当前现实中的原理和方法,更新缓慢。
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板书加上课堂授课加上多媒体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实际运用性并不强,学生学习建筑这一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去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建筑的发展主要是靠学生去不断的探索,去发现新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培养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偏理论化,建筑重在实践,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3.理论与实际没有充分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在一学期的前部分时间做理论的教授,仅在期末的一小部分时间进行实践,实践实践严重缺乏,同时理论和实践分开学习使得理论课程和实践不能同步,学生实践的时候不能很好的与理论进行融合,实践滞后于理论,没有充分的额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教学。
五、“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及体会
1.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发展
由于专业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原有教材许多技术内容为多年以前的工艺、技术,有些是早已被淘汰的内容,而面对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大量涌现,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新的内容,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目前行业施工的工程,多数为高层、小高层及钢结构工程,砖混结构工程越来越少,那么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转移,把桩基工程、混凝土工程、滑升模板、钢结构,外墙及屋面节能保温、新型的防水材料技术,电梯、消防等,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予以补充。
2.梳理知识脉络,鼓励学生自学
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提供的实际案例,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及文献,鼓励学生在理解整个案例过程后,勇于提出疑问或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重视,尤其是被频繁提及的知识点,须深入分析后,帮助建筑施工专业学生更快更好地答疑;最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实时间完成课前预习,及时与教师或学生展开理论技术或实际操作的讨论,鼓励学生自学、自主提问、自主答题、合作讨论、互帮互助、解决难题,构建建筑施工专业学生自学体系,教师可适当点拨与指导,增强专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才趁热打铁,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发挥内在潜能,自主思考,彻底颠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加深记忆,为后期学习创造条件。
3.安排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教学项目
实训内容可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砌筑、模板、混凝土、抹灰、吊顶等,另设难度大重点的课程如: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设计及制作模型,框架结构柱、梁、板钢筋的下料加工制作。
4.谋划实用的工程实习
建筑施工技术的校外实习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课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学生完全靠记忆来掌握施工工艺,忽略了现场实习的能动性。理论教学针对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课堂讲解是不能详细表述的,通过校外的实习,把所学施工技术的每章节内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都通过实践与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由于施工技术的实践性,靠传统的理论讲解很难讲解透彻,许多内容是无法表述清楚的,授课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模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工程实例,从实践出发,把现有的工程案例剖析讲解,教学效果会更好。
6.合理安排考核
由于把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分解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就要求考核要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口试相结合来综合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创新的好习惯。
六、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良好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因素因素与关键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建筑施工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孙楠,刘东,汪志君.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10):60-62.
[2]刘勇健,李友群,刘广静.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115-116.
[3]丁发兴,余志武,龚永智.土木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