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头韵是英文中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其渊源比尾韵还要悠久,在英文经典史诗《贝奥武甫》中就有大量关于头韵的例证。头韵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首辅音相同。头韵给语言增添了音乐美和整齐美,且具有易背易记,朗朗上口的特点,有时它还有强化语势或使语句听起来诙谐、幽默的作用。故头韵在历经十几世纪后,仍作为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段出现在各类文体当中,如:诗歌、小说、新闻写作、广告、演讲、绕口令等。正因为头韵在英语修辞方面的重要性,头韵的英汉翻译历来受到翻译界学者的重视,但对其翻译方法的探讨尚未成体系,均未对其进行归类、整合。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取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头韵的翻译方法分类探讨,以期获得更佳的翻译效果。本文主要是从补偿的角度,按照语音补偿和结构补偿的分类,探讨头韵汉译的具体方法,旨在促进头韵翻译的进步,其中以翻译对等、可译性限度、目的论、美学需要和补偿性策略作为文章的理论基础。奈达、巴斯奈特等多位学者都曾指出:在翻译中,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对等。就头韵翻译而言,因为头韵在音、形方面的特点,我们无法在译语中完全再现头韵的魅力,而当我们无法达到完全的翻译对等时,这就牵涉到翻译的可译性限度。翻译的可译性限度要求译者在翻译头韵时能灵活地采用某种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展现头韵的魅力。而译者的翻译目的影响着头韵的翻译过程和结果。译者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展现头韵的魅力,补偿头韵在跨语际翻译中造成的损失,就需要灵活地采用某些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方法就是我们文中谈到的补偿性策略。这一理论是本文的理论基石。关于头韵翻译的补偿性策略,针对头韵具有音、形方面的特点,本文从语音补偿和结构补偿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翻译方法。在语音补偿这一方面,所有的翻译方法都是为了创造相似的语音效果或者创造一定的音韵美来补偿语音方面的损失。而在结构补偿方面,其中心思想就是为了保持句子结构的平衡,以此来补偿头韵翻译的损失。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当语音补偿和结构补偿同时适用于头韵翻译时,语音补偿应为最佳补偿方法。究其根源,这都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依附于有声的外壳,首先诉诸于听觉,而英文中的头韵就是注重音韵效果的修辞手法。语音补偿属于听觉间的直接补偿,而结构补偿则涉及到听觉和视觉间的转换,其补偿效果弱于语音补偿。总体上说,本文从翻译实践角度出发,把补偿性策略和功能主义的目的论融合到论文中去,倡导“追求最佳的翻译对等”这一目标。同时把补偿性策略这一理论细化,分为语音补偿和结构补偿,从不同的层面出发,对头韵的补偿方法分类讨论。相较于过去学者对头韵翻译策略研究以描述性为主的状况,有所改进和发展,这为创新性和分类性翻译策略的提出提供了一种解释性的理论依据。同时,头韵翻译的研究对其他修辞方法翻译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文化差异角度的蒙汉翻译可译性限度问题探讨[J]. 传播力研究 2019(14)
- [2].基于文化差异角度的蒙汉翻译可译性限度问题探讨[J]. 才智 2018(08)
- [3].文化与翻译——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问题[J]. 海外英语 2017(02)
- [4].浅论法汉翻译的可译性限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4)
- [5].浅析可译性限度[J]. 读书文摘 2016(18)
- [6].浅论英汉互译的文化可译性限度[J]. 考试周刊 2012(65)
- [7].寻找体验等值体——从语言的体验观看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8)
- [8].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可译性限度[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 [9].浅析日译汉过程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7)
- [10].对可译性限度的几点思考[J]. 武陵学刊 2018(04)
- [11].英汉翻译中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补偿策略[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 [12].从可译性限度角度看日本俳句的汉译[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8)
- [13].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与翻译的可译性限度浅析[J]. 考试周刊 2010(06)
- [14].谈汉语修辞格的可译性限度——以《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为例[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6)
- [15].文化的可译性限度视角下汉语文化词汇的异化翻译[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9)
- [16].论诗歌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调节机制[J]. 宜春学院学报 2011(06)
- [17].浅析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J]. 海外英语 2010(06)
- [18].国内诗歌可译性研究概述[J]. 英语广场 2018(02)
- [19].文化因素对语言可译性限度的影响[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0].基于语言互补互释性的文化可译性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1].翻译:一门调解文化冲突的艺术——以《红楼梦》英译为例谈文化翻译的可译性限度[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09)
- [22].关联理论视阈下的不可译性[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3(05)
- [23].浅析汉英可译性限度——以中国菜名英译为例[J]. 唐山学院学报 2010(04)
- [24].文化差异对可译性限度的影响[J]. 学园 2013(27)
- [25].从《春怨》的英译看中国古诗的可译性限度[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 [26].文化障碍与翻译的可译性限度[J]. 大众文艺 2010(02)
- [27].文化与可译性限度——评《新汉英辞典》[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7)
- [28].翻译和差异性:因“异”而译[J]. 巢湖学院学报 2010(04)
- [29].英汉口译中的可译性限度[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8(04)
- [30].广告语中双关语的可译性研究[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