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建筑再探新地域性研究

新世纪建筑再探新地域性研究

论文摘要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在建筑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变革。一方面,对新型建筑技术与材料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建筑的建造方式;另一方面,西方建筑理念的引入与东西方建筑文化之间的交流拓宽了中国建筑师的视野,推动了建筑的发展,改变了建筑的面貌。但在全球化给中国建筑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危机。现代建筑的标准式操作忽视了地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也忽视了地域文化的特殊性与历史性,导致我们的城市变得千篇一律,地域特色逐渐淡化。因此,在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趋同的情境下,如何保护并发展地域建筑文化就成为中国建筑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建筑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建筑师在地域性建筑的实践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全球化所形成的这个建筑创作大环境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国内具有地域主义倾向的建筑实践的整理,总结出地域性建筑在新世纪以来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并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为例,从创作环境、建筑技术、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人文生活的角度来加以阐述。在对这些建筑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创作思维、建筑技术以及建筑师的角色这几个方面指出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失衡之处。文章最后通过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比较,指出在当代语境下中国地域性建筑创作的落脚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现状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全球化与地域化问题的提出
  • 2.1 全球化的契机与危机
  • 2.2 地域建筑的应对方式
  • 2.2.1 地域建筑与现代建筑价值
  • 2.2.2 摒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 2.3 地域性建筑发展历程
  • 2.3.1 二十世纪50-70 年代
  • 2.3.2 二十世纪80 年代后
  • 第三章 新世纪地域性建筑特点概述
  • 3.1 对建筑创作环境的回应
  • 3.1.1 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 3.1.2 对城市环境的回应
  • 3.2 建筑技术的多元化取向
  • 3.2.1 现代建筑技术应用
  • 3.2.2 适宜技术的应用
  • 3.2.3 计算机技术的作用
  • 3.3 地域文化的多维度表达
  • 3.3.1 建筑形式的探索
  • 3.3.2 空间关系的对话
  • 3.3.3 场所精神的隐喻
  • 3.4 可持续发展理念
  • 3.4.1 传统文化的生态理念
  • 3.4.2 现代科技的生态理念
  • 3.4.3 历史建筑的更新利用
  • 3.5 人文生活的重塑
  • 3.5.1 交往空间的回归
  • 3.5.2 空间归属感塑造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世纪地域性建筑创作中的失衡
  • 4.1 创作思维的误区
  • 4.1.1 再论形式本位思想
  • 4.1.2 东西方价值观差异
  • 4.2 技术应用的失衡
  • 4.2.1 现代建筑技术的两面性
  • 4.2.2 对乡土建筑技术的运用
  • 4.3 建筑师角色探讨
  • 4.3.1 文化传承的真诚度
  • 4.3.2 建筑师的社会地位
  • 4.3.3 人文关怀的责任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思考与展望
  • 5.1 与前二十年的比较
  • 5.1.1 思考方式的新变化
  • 5.1.2 现代建筑技术影响
  • 5.1.3 时代所带来的机遇
  • 5.2 地域性建筑创作的两个方向
  • 5.2.1 地域建筑现代化
  • 5.2.2 现代建筑地域化
  • 5.3 地域性建筑创作的落脚点
  • 5.3.1 回归朴素的创作之路
  • 5.3.2 立足自身,面向当代
  • 5.3.3 面对综合效益的考虑
  • 5.3.4 建筑创作类型的扩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中国建筑师职业意识和轨迹的复杂性解析[J]. 新建筑 2020(03)
    • [2].接续与融合 第五代中国建筑师的代际差异考察[J]. 时代建筑 2020(04)
    • [3].第五代中国建筑师[J]. 时代建筑 2020(04)
    • [4].从“代际观法”到“代差叙事” “第五代”中国建筑师研究笔记[J]. 时代建筑 2020(04)
    • [5].技术的话语重构与传统再现的理性途径 从国际获奖建筑看第五代中国建筑师群体设计实践技术探索[J]. 时代建筑 2020(04)
    • [6].第五代中国建筑师群体特征探究 基于媒体视域下的数据分析(1999—2019年)[J]. 时代建筑 2020(04)
    • [7].繁荣建筑文化,以图书记录中国建筑师[J]. 传播与版权 2019(06)
    • [8].亮相 1999年后的中国建筑师在国际[J]. 时代建筑 2018(02)
    • [9].直面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现实[J]. 时代建筑 2017(01)
    • [10].直面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现实论坛[J]. 时代建筑 2017(01)
    • [11].近代建筑师研究一窥——以中国建筑师学会成员为立足点[J]. 建筑与文化 2016(11)
    • [12].中国建筑师应当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承担者——观香山饭店有感[J]. 四川水泥 2017(05)
    • [13].个体叙事:8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一)[J]. 时代建筑 2016(01)
    • [14].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J]. 世界建筑 2015(01)
    • [15].一个中国建筑师的城市复兴实践[J]. 今日中国 2017(06)
    • [16].历史性的归成:受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J]. 世界建筑 2020(02)
    • [17].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责任与担当[J]. 建筑知识 2018(09)
    • [18].回归与延展——新挑战语境下的中国建筑师社会职能思考[J]. 工业设计 2019(05)
    • [19].起点 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设计竞赛与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早期专业亮相[J]. 时代建筑 2013(01)
    • [20].中国建筑师的龙年之春[J]. 新建筑 2012(02)
    • [21].建筑师群体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以5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为例[J]. 时代建筑 2012(04)
    • [22].“中国建筑师及作品的影响力传播”主题沙龙[J]. 城市建筑 2012(12)
    • [23].中国建筑师如何走出弱势困局[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10)
    • [24].中国建筑师的困境与出路[J]. 山西建筑 2010(07)
    • [25].中国建筑师问题与对偶图4着色求解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10(01)
    • [26].中国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与责任[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09)
    • [27].新中国建筑师,60载的道路与梦想[J]. 建筑创作 2009(08)
    • [28].上海:中国建筑师的前沿与展望[J]. 建筑创作 2008(01)
    • [29].归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J]. 世界建筑 2020(02)
    • [30].一个人的现代性之辩[J]. 世界建筑 2017(10)

    标签:;  ;  ;  ;  

    新世纪建筑再探新地域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