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道德教育

诗化的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

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道德教育发展的一个误区就是存在唯理性的倾向,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与灌输,缺乏诗性的启发与引导,致使道德教育比较干瘪苍白、枯燥乏味。这也是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种现状,本文结合中国古代的诗性文化传统,在对诗、诗意、诗化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诗化的道德教育。诗化的道德教育把美学引入道德教育中,使道德教育带有一定的美学色彩,其实质就是寓道德教育于美育之中,以美促德,将人们立身成德的追求升华为一种诗意的美;诗化的道德教育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它弘扬了中国道德教育的诗化传统,克服了唯理性的道德教育,从而使人在道德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与唯理性的道德教育相比,诗化的道德教育具有寓理于情、寓意于形、寓教于乐、人文关怀、潜移默化的特点;本文还对如何进行诗化的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诗意的观世法、教育方法从理性的“独白”转向诗性的“对话”、倡导艺术的人生观、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相结合等几个方面。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何为诗化的道德教育
  • 一、对诗、诗意、诗化的解读
  • 二、诗化的道德教育的要义
  • 第二章 诗化的道德教育的意义
  • 一、弘扬了中国道德教育的诗化传统
  • 二、克服了当前唯理性的道德教育
  • 三、实现人在道德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 第三章 诗化的道德教育的特点
  • 一、寓理于情,作用深入心灵
  • 二、寓意于形,方式形象生动
  • 三、寓教于乐,过程轻松愉快
  • 四、人文关怀,内容更加深化
  • 五、潜移默化,效果深刻持久
  • 第四章 如何进行诗化的道德教育
  • 一、培养学生诗意的观世法
  • 二、从理性的“独白”转向诗性的“对话”
  • 三、倡导艺术的人生观
  • 四、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相结合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良师行无言之教[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9(09)
    • [2].无言之教[J]. 苏州杂志 2016(06)
    • [3].教师的涵养是无言之教[J]. 少年儿童研究 2013(23)
    • [4].课堂教学:无言之教与贵在自得之间[J]. 辽宁教育 2015(03)
    •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谈谈我的“无言之教”[J]. 新课程学习(上) 2012(06)
    • [6].庄严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J]. 教学与管理 2016(04)
    • [7].基于无痕视角的无言之教与消极教育[J]. 当代教研论丛 2015(09)
    • [8].老子“德”的内在意蕴及其现代阐释[J]. 道德与文明 2015(05)
    • [9].心灵碰撞 让爱升华——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艺术[J]. 吉林教育 2008(30)
    • [10].温晖:育人之路从“心”开始[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8(09)
    • [11].音乐与沈从文的“生命”之思[J]. 湖南社会科学 2012(03)
    • [1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J]. 吉林教育 2017(41)
    • [13].无为而治——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J]. 教师 2009(17)
    • [14].充分挖掘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05)
    • [15].诗化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 文教资料 2011(22)
    • [16].符号游戏[J]. 黄河 2013(05)
    • [17].班主任的“形象”艺术[J]. 中国民族教育 2008(05)
    • [18].仁者“力行”:教学悖论与教师自由实践[J]. 教师教育研究 2011(02)

    标签:;  ;  ;  

    诗化的道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