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酒精性肝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酒精性肝病,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
急性酒精性肝病论文文献综述
白雪[1](2019)在《酒精性肝病合并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病例解析与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社会交际增多和生活方式改变,饮酒成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酒精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困扰。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酒精危害的重要靶器官,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患病率呈升高趋势,然而针对这一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尽管已有充分认识,临床上却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酒精亦可造成骨骼肌损害,导致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且这一临床急症容易诱发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导致治疗难度增加与不良结局发生,临床医生需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本文阐述对一例酒精性肝病合并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早期识别、精确诊断及有效治疗,以期提升对酒精相关肝脏损害、骨骼肌损害的全面认识,提供成功的诊疗经验。方法:选取1例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叁医院感染科的酒精性肝病合并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酒精性肝病、酒精相关横纹肌溶解以及酒精中毒性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依据与治疗方案。结果:患者酒精性肝病病史6年,入院3天前出现四肢无力伴疼痛的横纹肌溶解征象,并在入院第2天出现少尿的急性肾衰竭表现,经血液净化、对症支持、器官功能维护等综合治疗,症状消失,生化指标恢复正常,预后良好。结论: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酒精相关骨骼肌损害具有较高发生风险,横纹肌溶解病情进展迅速,其并发的急性肾衰竭使治疗更为紧迫艰难,临床医生需尽早诊断,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高斌,常彬霞,徐明江[2](2013)在《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NIAAA模型或Gao-Binge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酒精性肝病是进展期肝病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主要基于动物模型,因此建立一个与人类酒精性肝病类似的模型就至关重要。过去建立的一些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或者肝损伤轻微,或者难于操作,近期由美国国立卫生院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肝病研究室建立的新模型,即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NIAAA模型或Gao-Binge模型),更接近于人类的饮酒方式,肝损伤更明显,而且容易操作,费用低和时间短。(本文来源于《传染病信息》期刊2013年05期)
安礼,高冬梅[3](2012)在《醒肝颗粒对急性酒精性肝病模型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TG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醒肝颗粒对急性酒精性肝病模型小鼠血清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叁酰甘油(TG)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昆明(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益肝灵组)及醒肝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均灌胃45%乙醇0.1 mL/10 g体质量,给药7 d,测定ALT、AST、TG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肝指数均无显着性差异,益肝灵组、醒肝颗粒大剂量、中剂量组ALT、AST和TG的含量显着降低(P<0.01,P<0.05),醒肝颗粒小剂量组AST含量显着降低(P<0.01);醒肝颗粒大、中剂量组与益肝灵组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醒肝颗粒对急性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高冬梅,安礼[4](2011)在《醒肝颗粒对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ALT、AST、MDA、GSH-PX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醒肝颗粒对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探讨该药对急性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复方益肝灵片)组、醒肝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组及给药组每日早晚按0.7mL/100g体重灌胃56°红星二锅头各一次,正常组灌等体积常水;各给药组每天中午按剂量灌胃给药一次,正常组及造模组同时灌等体积常水。灌酒、灌药连续10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h后,断头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ALT、AST、MDA、GSH-PX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MDA水平显着升高且GSH-Px水平显着降低,说明模型较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醒肝颗粒大、中、小剂量组能显着降低ALT、AST、MDA水平和升高血清GSH-Px水平(分别P<0.01和P<0.05)。结论醒肝颗粒对急性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1年22期)
张维丽,潘玲,胡胜军,邱荣元,杨玲[5](2006)在《枳黄方对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TNF-α和内毒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枳黄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组织TNF-α的变化及其血浆内毒素水平的改变,验证此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枳黄方组、模型组及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量肝组织内TNF-α值,用生化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枳黄方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但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肝组织TNF-α和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但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并且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组织TNF-α活性变化呈正相关(r=0·993,P<0·01)。结论:枳黄方合剂可显着降低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液中内毒素水平及肝脏中TNF-α水平,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病有较好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急性酒精性肝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酒精性肝病是进展期肝病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主要基于动物模型,因此建立一个与人类酒精性肝病类似的模型就至关重要。过去建立的一些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或者肝损伤轻微,或者难于操作,近期由美国国立卫生院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肝病研究室建立的新模型,即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NIAAA模型或Gao-Binge模型),更接近于人类的饮酒方式,肝损伤更明显,而且容易操作,费用低和时间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酒精性肝病论文参考文献
[1].白雪.酒精性肝病合并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病例解析与文献复习[D].河北医科大学.2019
[2].高斌,常彬霞,徐明江.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NIAAA模型或Gao-Binge模型)[J].传染病信息.2013
[3].安礼,高冬梅.醒肝颗粒对急性酒精性肝病模型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TG水平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4].高冬梅,安礼.醒肝颗粒对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ALT、AST、MDA、GSH-PX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5].张维丽,潘玲,胡胜军,邱荣元,杨玲.枳黄方对急性酒精性肝病大鼠TNF-α和内毒素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