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外部市场环境下,单个企业仅依靠自己的实力很难生存下去。如今的竞争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也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谁能够迅速对顾客的独特需求做出反应,并及时提供具有成本优势的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谁就能最终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然而,这种客户的独特性需求,往往是单个企业的能力所不能满足的,它需要相关企业的紧密协作才能够顺利的完成。这种独特性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时间方面,有些客户对某种产品、服务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得特别紧迫,这就要求承接订单的企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而,要达到客户的批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必须要求生产这个产品的企业从采购到加工再到物流的配送都必须及时,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与其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的伙伴关系(保证原物料及时送达,保证原物料的质量满足要求),藉由高效的信息传递、处理与共享,以保证任务及时完成。2、质量方面,某些客户订购的产品或服务往往具有很高的质量要求,而要达到这个质量要求却需要好几种核心技术的支撑,然而,单个企业往往并不同时具备这样几种核心技术,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将一部分业务外包,或者说需要通过供应链中企业的紧密协作来完成。3、成本方面,通常客户都希望厂商能够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客户因为时间的紧迫性和需求物品的独特性而将成本放在次要的位置),基于客户成本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选择与在其他方面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企业合作,以达到客户的要求并盈利。当然,要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提升供应链的绩效,我们必须藉由一系列的措施来完成。为此,本研究就是希望通过对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来论证信息技术能力与伙伴关系是否对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供应链绩效的改善有正向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否对伙伴关系的紧密程度有正向影响。本文主要以成渝两地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的形式,收集到了206份有效数据,同时经过信度、效度分析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相关研究,最终证实了研究结果支持相关假设。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与范围。第二章则为文献综述,分别从信息技术能力、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供应链绩效几个方面作了综述。第三章则提出了本研究的框架、假设、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以及研究对象和问卷的设计。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部分,最后一章为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一章,主要指出了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它是在企业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生产与经营模式无法快速、灵活地适应外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并指出了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会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提高公司内部的运营效率,并且能降低企业间的沟通成本,让企业间合作成为可能,还促进了企业和供应链绩效的提升。同时清楚地说明了由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严峻性,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足以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垂直整合的成本又过高。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供应链,并让价值链上的主要成员分享彼此的信息,并在分享信息的过程中提升彼此的互信程度,进而建立一种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这会大大改善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压力的能力和提升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指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市场主体相互间责任的分担来共同获益。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定义,Walton & Marucheck(1997)认为信息技术可以让参与在流程之中的厂商增加对信息的了解和应用,使得他们最终能让各项功能整合起来,并突破厂商间的限制达到各程序间的整合。接着介绍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它是在信息系统的大量投资并没有带来生产率的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提出的。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就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特别是银行、保险、证券商等金融服务业,但是,这些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几乎没有得到增长。于是,提出了信息技术能力这一概念,认为信息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并不能为一个企业带来成功,而企业的成功来源于它的信息技术能力,即企业形成了一种运用信息技术去捕捉稍纵即逝商业机会的能力。大家都意识到了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信息技术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企业投资于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投资于一堆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而是要投资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上来。构造竞争优势,只有整合企业能力才可能实现,而且越外显的能力越容易被模仿,越不容易被观察到的才是难以被别人所效仿的,才更容易构成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只有不断去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发掘自身潜能,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同时指出了组织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设备以及信息技术运作三个层面。随后,介绍了伙伴关系。认为供应链伙伴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则是指在供应链中两个独立的企业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和利润所相互维系的一种关系。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企业同意在一定的期限内分享彼此的信息并共同承担风险,并通过降低成本、减少存货来提高双方在财务或运营上的绩效。紧接着,对伙伴关系进行了分类,根据供货商或买方对专用性资产投资的高低,将伙伴关系分成了四类:即战略性的伙伴关系、市场交易关系、受控制的买方的关系和受控制的卖方关系。接下来,介绍了供应链管理能力,分别从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定义、供应链管理能力作用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三个方面作了阐述。最后,对供应链绩效作了文献综述,认为供应链绩效是指供应链的各成员通过信息协调与共享,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开发等内外资源的支持下,通过信息开发、生产操作、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顾客服务等活动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为达到上述目标,供应链的各成员采取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过程绩效。同时说明了绩效的衡量是一个普遍的控制机制,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将组织希望达到的结果或是行为传达给员工,并且衡量目标的完成情况。第三章中,本论文根据文献综述,得出了以下四个研究假设,即H1:信息技术能力,对于供应链管理能力有正向的影响。H2:伙伴关系紧密的程度,对于供应链管理能力有正向的影响。H3:信息技术能力,对于伙伴关系紧密的程度有正向的影响。H4:供应链管理能力对于供应链绩效有正向的影响。紧接着,分别对信息技术能力、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绩效作了操作性定义,并了说明了研究的对象和描述了问卷的发放与设计。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信度、效度的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显著性检验、多元相关分析、模型拟合分析、路径效果分析等进行了实证分析,且分析结果支持了以上四个研究假设。最后一章为研究结论与建议,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企业应当从单纯的信息技术应用投资转移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业务、组织等因素上来。企业在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带来竞争力提升的同时,还需要着重维持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伙伴关系。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时,必须同时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和伙伴关系的紧密程度。供应链上的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节点企业信息不对称、不完善都可能使网络结构中的某些企业蒙受损失,非核心企业也有可能在供应链中因其地位被替代而遭受核心企业的压榨。因此必须加强这种道德败坏的风险的防范。要想成功运作供应链,风险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提出了只有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都从供应链管理中受益,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才能得到维护,整条供应链才能更加稳固。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以防止在供应链中的位置被替代,当供应链缺乏具有核心能力的核心企业时,整个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就会缺乏稳定性,效率也就会降低,道德败坏行为也会随之出现,因此,必须加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供应链管理客观上要求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准确无误且生产、销售、运输、库存高度有序,如果以上环节出现障碍,那么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这些环节的监控,最终以达到提升供应链绩效的目的。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在于:根据对成渝两地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在进行了实证分析之后,得出了信息技术能力和伙伴关系的紧密程度对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供应链绩效的改善有正向的影响,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对伙伴关系的紧密程度也有正向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来改善供应链绩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过程模型研究[J].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9(04)
- [2].供应链管理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J]. 北京物资流通 2008(03)
- [3].应急供应链中的“双盲—倍增—叠加”效应[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5(02)
- [4].浅析供应链管理[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09(04)
- [5].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鲜易供应链开创中国温控供应链服务品牌[J]. 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 2017(00)
-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J]. 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 2017(00)
- [7].电力智慧供应链内涵分析和系统构建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 2019(11)
- [8].科教协同创新模式下供应链管理实践课程设计探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2)
- [9].面向未来的制造与供应链创新[J].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9(11)
- [10].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经贸导刊 2019(06)
- [11].新常态下江苏制造企业供应链系统优化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12)
- [12].基于关系管理的供应链协同关键要素识别与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24)
- [13].市场感知、协调一致与创新对供应链高适应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管理学报 2020(01)
- [14].国际氢供应链与氢贸易的储运技术支撑[J]. 现代化工 2020(01)
- [15].基于延迟策略供应链管理的改善[J].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19(04)
- [16].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36)
- [17].从美国供应链安全立法进程看我国供应链安全监管[J]. 信息通信技术 2019(06)
- [18].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探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0(01)
- [19].含时滞的多级供应链牛鞭效应控制机制研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10)
- [20].物资全供应链大数据应用方法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3)
- [21].多式联运支撑下的智慧供应链[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24)
- [22].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创新[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24)
- [23].数字供应链共生实践[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24)
- [24].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战略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9(12)
- [25].供应链会计问题探讨[J]. 纳税 2020(04)
- [26].新零售背景下医药供应链智能化升级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6)
- [27].供应链管理中的大数据运用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11)
- [28].《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与应用[J]. 科技资讯 2019(36)
- [29].大疫当前谈供应链思维:从“啤酒游戏”说起[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3)
- [30].RFID技术在汽车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商论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