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胡适是最早将西方教育理论引入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开拓者之一。他以开阔的眼界、先进的理论、大胆的创新,促成了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改革,推动了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为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胡适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教材、教法作了全面的构想,平等、独立、自由的思想贯穿其中。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包括课程观和教学观两大部分。在课程目标方面,他要求达到“人人能用国语(白话)自由发表思想”,以白话打破文言的垄断,把国语教学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设置了国语与演说、辩论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他坚决反对读经,主张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经书,强调经书还是半懂不懂的东西,不能拿来教给学生;他重视文学教育,认为文学能够促进国语的统一,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能进行思想情感的熏陶;他还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认识到“文法乃教文字语言之捷径”,但传统的语文教学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他提倡建立国语文法学,呼吁建立现代汉语的标点符号系统,以此来推进国语运动,并规范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材编写方面,他的改革意见是以白话取代文言,在选文体裁上以小说、诗文、戏剧为主,现有的文章不够用,就自己创作或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来补充。在教学方法方面,他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以“看书”代替“讲读”,提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是“勤、谨、和、缓”,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独立思维能力;写作教学,给学生最大的自由,不限定在课堂完成作文,鼓励他们自己命题,并且书信、文章、日记、笔记等都可以成为作文训练的形式,力图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自由发表思想;口语交际教学,加强演说和辩论的训练,体现了“活的语言作活的教法”的语文教育思想,增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论文在研究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同时,还在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比较,以此进一步证明其思想的合理性。以往对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资料搜集与复述其思想内容的层面,且存在着零碎、不全面的缺点。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法,在研读《胡适文集》12卷、《胡适日记》、《胡适自传》等原著的基础上,梳理出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查找相关的课程纲要等教育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胡适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结构体系,力求对其作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评价,展现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全貌。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指导了上个世纪20年代的语文教育改革,对当代的语文教育的发展仍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胡适生平简介
  • (二)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 (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胡适语文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 (一) 时代背景
  • (二) 教育背景
  • 1. 传统教育
  • 2. 新式教育
  • 3. 西学训练
  • (三) 教育理念
  • 1.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压抑学生个性
  • 2. 主张生活教育,在做中学
  • 二、胡适的语文课程观
  • (一) 课程目标
  • (二) 课程设置
  • (三) 课程内容
  • 1. 反对读经
  • 2. 重视文学教育
  • 3. 重视语言知识教学
  • (四) 课程教材
  • 1. 以白话取代文言
  • 2. 以创作为主,翻译为辅
  • 3. 以小说、诗文、戏剧充当教材
  • 三、胡适的语文教学观
  • (一) 阅读教学——提倡学生自学
  • 1. 养成自修能力
  • 2. 以“看书”代替“讲读”
  • (二) 写作教学——自由发表思想
  • 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2. 鼓励抒发真情实感
  • (三) 口语交际教学——注重演说辩论
  • 四、胡适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 (一) 学科性质
  • 1. 确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 2. 兼顾思想内容的教育目标
  • (二) 教学内容
  • 1. 文言与白话
  • 2. 文学作品与普通文章
  • (三) 教学方法
  • 1. 阅读教学
  • 2. 写作教学
  • 3. 口语交际教学
  • 五、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 (一) 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 1. 语文学科定位
  • 2. 语文知识教学
  • (二) 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1. “活的语言作活的教法”
  • 2. “真正可靠的学问,都是从自修得来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