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交流,它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地域之间的差异正在迅速缩小,文化“转变”的周期也被缩短,“文化趋同”现象越来越普遍。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原有的地域文化已消失殆尽,城市变得平庸乏味,丧失了曾经的文化与特色1。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全球化”推动文化进步的同时,它也带来了对地域文化的破坏。地域文化是该地区建筑特色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必然导致了地区间的“建筑趋同”。而长期依赖于地域文化形成、发展的建筑文化、建筑风格、场所感也因缺少了生存的根基而逐渐消亡2。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受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建筑。过去由于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巴马与外界的交流十分有限,其独特的地域建筑得以较为完好的保留。而近些年来,当地政府借助其“世界长寿之乡”的巨大影响力,大力打造“长寿旅游”,启动了许多大型的旅游建设项目,使得巴马这片“遗落在人间的净土”变得越来越喧嚣。伴随着传统地域建筑的纷纷倒下,一座座毫无地域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巴马独特的地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以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基于巴马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的地域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有利于我们通过建筑设计体现巴马的地域特色,保护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并理解这些因素在当代地域建筑创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论文按照如下逻辑展开: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有利于研究的开展。因此,在论文的第一部分,笔者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因而在论文的第二部分,笔者对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不同时期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此概括出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的建筑设计策略,并通过数个当今典型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实例加以说明,并提出了自己对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理解与思考。巴马原生态建造技术及地域适应性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笔者多次前往巴马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并获得了大量涵盖巴马地理、气候、经济、文化背景、传统聚落选址与布局、地域建筑材料、传统建筑空间和传统构筑技术、传统施工组织方式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论文的第三部分,笔者将这些第一手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并提出了自己对于巴马原生态建造技术及地域适应性策略的思考。基于上述研究,在论文的第四部分中,笔者以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巴马原生态建造技术及地域适应性策略进行提炼与改进,最终提出了基于巴马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的当代巴马地域建筑设计策略,以此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在论文的附录中,笔者收录了由华中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与日本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基于本课题研究成果合作完成的广西巴马华昱生态养生度假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笔者希望该项目能为在巴马进行的建筑创作提供参考,使巴马在开展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延续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最后,笔者希望本文能为当代地域建筑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探索出适应中国特殊地区的地域建筑设计之路。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再思考——以张珂建筑作品为例[J]. 华中建筑 2020(01)
- [2].建筑材料在地域主义建筑中的运用初探[J]. 建筑与文化 2020(02)
- [3].从批判的地域主义视角解读李晓东建筑设计思想[J]. 建筑与文化 2020(02)
- [4].吉林省新农村中的新地域主义设计原则探讨[J]. 门窗 2017(08)
- [5].20世纪当代建筑地域主义理论的重建与争论[J]. 建筑师 2018(05)
- [6].地域主义在西方的学术发展脉络[J]. 建筑与文化 2014(05)
- [7].批判的地域主义:当代建筑新路径?[J]. 广西城镇建设 2013(03)
- [8].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内核探析[J]. 艺术探索 2012(01)
- [9].浅谈对批判地域主义的理解[J]. 华中建筑 2011(05)
- [10].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下的景观地域主义分析[J]. 中国城市林业 2011(06)
- [11].此时此地——浅析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J]. 室内设计 2010(01)
- [12].文学地域主义[J]. 外国文学 2010(04)
- [13].场所与归宿感——全球化背景下的批判地域主义[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 [14].浅谈批判的地域主义及思辩[J]. 山西建筑 2008(03)
- [15].关于批判的地域主义两种现象的质疑[J]. 山西建筑 2008(06)
- [16].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地域性的认识[J]. 山西建筑 2008(08)
- [17].批判的地域主义之中国思考[J]. 中国科技财富 2008(04)
- [18].基于新地域主义理念的荆楚风格建筑设计——以宜昌市龙泉古文化街为例[J]. 华中建筑 2017(10)
- [19].新地域主义初探——以风景建筑为例[J]. 江西建材 2014(09)
- [20].消隐与显现——批判的地域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J]. 中外建筑 2012(01)
- [21].批判性地域主义视野下的山东省景观建设初探[J]. 大众文艺 2011(10)
- [22].批判的地域主义与景观设计实践[J]. 上海工艺美术 2011(04)
- [23].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的回溯性简介[J]. 室内设计 2010(06)
- [24].从“新地域主义”概念透视南通未来建筑的方向[J]. 大众文艺(理论) 2008(11)
- [25].从建筑师视角走向使用者视角的地域主义[J]. 新建筑 2018(06)
- [26].从文学地域主义的视角探究《小镇畸人》中地方感的缺失[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1)
- [27].山水城市——中国式的批判性地域主义[J]. 华中建筑 2009(05)
- [28].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家庭旅馆空间设计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02)
- [29].用新地域主义创作换千城一面旧貌[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30].新地域主义建筑及其设计实践——以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作品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