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当腐败案件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构成威胁,当腐败已经不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跨国现象时,反腐败的理论与实践进展状况确系已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了。本文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产生及实施之际,选择这一课题进行探索,论述《公约》对腐败犯罪及其程序的规定,重点以我国刑事程序立法现状为比较,突出《公约》所独具的特色,目的在于寻找《公约》的规定与我国现实法律制度的比较差异,选择我国与之相协调并进行刑事诉讼程序立法改革的突破口。 全文共十一章,通篇以我国刑事诉讼与《公约》相协调为视角,分专题论述刑事程序改革与完善的制度设计,力求使我国反腐败斗争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同时,汇入法律国际化的主流。 第一章重点介绍了《公约》产生的背景、体现的价值以及包含的内容,目的在于对《公约》大体知晓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理念、形成的背景、以及精神实质所在,进而引申后面分章的论述。 遵循《公约》结构的顺序,在本文的第二章中,论述了预防腐败问题。依据《公约》“将促进和加强各项措施,以便更加高效而有力地预防和打击腐败”这一宗旨,本文以对腐败的预防与惩治并列这一特色,作为论述脉络。文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阐述了反腐败政策的法治原则,强调了体现反腐败政策党内条规与国家法律相协调的重要性。论述预防腐败犯罪在刑事诉讼立法的构建中,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辩证关系,并提出将预防腐败犯罪纳入刑事诉讼立法的建议及论证。 对腐败犯罪特殊侦查手段的规定,是《公约》继《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赋予对腐败犯罪侦查机构权力的延续和扩大。我国现行立法显得较为滞后,尽快改变这种立法状态,完善特殊侦查手段,完善对物的强制措施立法,并重新厘定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是第三、四章所及。 《公约》集各国、各地区法律精神的认同和融合,提出各种有利于惩罚腐败犯罪的诉讼机制。在具体研究诉讼制度改革的方案设计中,笔者在第五章提出三种方案:即因腐败犯罪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因腐败犯罪而提起损害赔偿之诉;针对腐败犯罪提起的共同诉讼。 针对现实社会中一方当事人不积极应诉、消极回避审判而引发的诉讼过分迟延,外逃贪官难以绳之以法的状况,第六章提出了缺席审判制度的设想。这一制度

论文目录

  • 中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腐败概念之厘定
  •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三、文章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 第一章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概述
  • 第一节 《公约》的主要立法框架
  • 一、预防机制
  • 二、刑事定罪与执法机制
  • 三、国际司法合作与执法合作机制
  • 四、资产返还与追回机制
  • 五、履约监督机制
  • 第二节 《公约》的主要特点
  • 一、追诉主体范围广全球协同力度强
  • 二、打击腐败领域宽追诉时效跨度长
  • 三、腐败犯罪法定化惩治犯罪程序化
  • 第三节 《公约》体现的理念
  • 一、预防在先重在打击的理念
  • 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
  • 三、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平衡的理念
  • 四、国家主权与国际司法权相互兼顾的理念
  • 第二章 预防腐败
  • 第一节 反腐败政策的法治原则
  • 一、反腐败政策的党内条规与国家法律相协调
  • 二、刑事诉讼原则在纪律程序中的适用
  • 第二节 预防腐败犯罪在刑事诉讼立法中的构建
  • 一、对《公约》预防腐败犯罪机制的评析
  • 二、预防犯罪应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任务之一
  • 三、将预防腐败犯罪纳入刑事诉讼立法的建议及论证
  • 第三章 腐败犯罪刑事侦查
  • 第一节 特殊侦查手段
  • 一、公约与我国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的差异性分析
  • 二、我国特殊侦查手段的立法完善
  • 第二节 对“物”的强制措施
  • 一、基于国外请求的没收程序:实施没收的根据
  • 二、保障“没收”实现的机制
  • 三、《公约》与我国现状的分析
  • 四、建立我国对腐败犯罪所得“物”的强制措施设想
  • 第四章 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的完善
  • 第一节 《公约》对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的规定
  • 一、《公约》对构成腐败犯罪主体规定的内容
  • 二、《公约》对腐败犯罪主体规定的特征
  • 第二节 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的法理分析
  • 一、犯罪主体、腐败犯罪主体、刑事诉讼主体、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
  • 二、刑事诉讼被追诉主体和犯罪主体的关系
  • 第三节 我国与腐败犯罪主体相关的刑事立法
  •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腐败犯罪主体的规定
  • 二、《公约》与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的差异
  • 第四节 扩大我国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的思考
  • 一、实证分析—立法的缺憾
  • 二、理性分析—完善与构想
  • 第五章 腐败犯罪追诉机制
  • 第一节 诉讼发韧—诉因的理论概说
  • 一、诉因的起源—英美法的历史概览
  • 二、诉因的“方兴”—日本刑诉法的引进与运用
  • 三、诉因的比较—英美与日本诉因制度的异同
  • 四、诉因的借鉴—域外追诉腐败犯罪的思考
  • 第二节 因腐败犯罪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 一、概念及法律特征
  •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三、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与《公约》的差距
  • 四、建立针对腐败犯罪的单独民事诉讼程序
  • 第三节 因腐败犯罪而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一、腐败犯罪造成损害赔偿问题的理论分析
  • 二、腐败犯罪的连带责任
  • 三、我国腐败犯罪损害赔偿的现状
  • 四、腐败犯罪受害人和损害赔偿主体的界定
  • 五、损害赔偿的原则和范围
  • 六、因腐败犯罪而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第四节 针对腐败犯罪提起的共同诉讼
  • 一、现状与思考
  • 二、对国外“共同诉讼”立法的考查
  • 三、共同诉讼程序的价值分析
  • 四、构建共同诉讼程序的法理分析
  • 五、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增加“共同诉讼”程序的理性思考
  • 第六章 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三节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比较法考察
  • 一、控方缺席的审判程序
  • 二、被告人缺席的审判程序
  • 第四节 刑事缺席审判与保障被告人诉权冲突的平衡机制
  • 一、缺席审判制度与程序参与原则的矛盾:公正与效率的冲突
  • 二、对缺席审判制度的救济措施:公正与效率的平衡
  • 第五节 我国增设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 一、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现状
  • 二、我国增设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
  • 三、我国增设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可行性
  • 第六节 构建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以被告人缺席为中心
  • 一、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条件
  • 二、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程序
  • 第七章 腐败犯罪证据立法与完善
  • 第一节 腐败犯罪推定规则的构建
  • 一、腐败犯罪推定规则概述
  • 二、《公约》的规定及境外立法参照
  • 三、我国腐败犯罪推定规则的建构
  • 第二节 证人免责制度—兼论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 一、《公约》的规定与我国的现状
  • 二、对国外建立污点证人制度的考察
  • 三、建立污点证人免责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四、模型建立及求解
  • 五、构建我国污点证人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三节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举报人的保护制度
  • 一、公约的规定
  • 二、我国的现状及其与《公约》的差异性分析
  • 三、完善我国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举报人保护制度
  • 第八章 腐败犯罪资产的追回与返还
  • 第一节 对腐败犯罪资产的没收
  • 一、托管理论—对腐败犯罪资产没收的理性分析
  • 二、《公约》与我国刑事立法现状分析
  • 三、对美国独立的民事没收制度之考察
  • 四、构建我国特殊的没收资产制度:独立于对人审判的资产没收程序
  • 五、执行外国法院没收令的司法程序
  • 第二节 资产的返还和处分
  • 一、《公约》的相关规定
  • 二、与《公约》相对照,看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
  • 三、参照《公约》精神,完善我国相关制度
  • 第九章 反腐败案件刑事司法协助
  • 第一节 概述
  • 一、刑事司法协助的含义及范围
  • 二、反腐败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
  • 三、刑事司法协助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引渡
  • 一、《公约》关于引渡特点的分析
  • 二、公约与我国立法差异的分析
  • 三、我国引渡诉讼立法的完善
  • 第三节 刑事诉讼移交与被判刑人移管
  • 一、刑事诉讼移交
  • 二、被判刑人移管
  • 第四节 司法协助中的分享规则
  • 一、问题背景
  • 二、分享规则模型与可行性分析
  • 第十章 腐败犯罪国际管辖权
  • 第一节 《公约》相关内容及评析
  • 一、《公约》内容
  • 二、评析
  • 第二节 管辖权的功能及限制
  • 一、管辖权的功能
  • 二、管辖权的限制
  • 第三节 我国立法及完善
  • 一、我国刑事立法现状
  • 二、我国程序立法现状及完善
  • 第十一章 腐败犯罪追诉时效
  • 第一节 《公约》对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的规定及分析
  • 第二节 我国刑事犯罪(包括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的现状及缺失
  • 一、我国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现状
  • 二、我国目前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缺失
  • 第三节 我国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的改革及论证
  • 一、对我国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立法的总体思路
  • 二、我国对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程序立法的设计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刑事诉讼中私人非法取证的证据能力问题研究[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3)
    • [2].刑事诉讼目的综述[J]. 法制与社会 2020(06)
    • [3].论我国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以“王成忠”案为样本的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4)
    • [4].关于刑事诉讼中的亲属拒证权探讨[J]. 法制博览 2020(21)
    • [5].浅谈刑事诉讼中的过程证据[J]. 法制博览 2019(01)
    • [6].刑事诉讼侦查结构基本理论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12)
    • [7].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 法制与经济 2019(04)
    • [8].关于刑事诉讼中电子取证问题的相关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25)
    • [9].刑事诉讼法治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 政法论坛 2019(06)
    • [10].对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基本立场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07)
    • [11].论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J]. 法制博览 2018(16)
    • [12].关于刑事诉讼中有效辩护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8(22)
    • [13].浅谈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J]. 法制与社会 2018(29)
    • [14].论刑事诉讼中的过程证据[J]. 法制博览 2018(30)
    • [15].论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法律性[J]. 法制博览 2018(31)
    • [16].基于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辩护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33)
    • [17].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益保护[J]. 南都学坛 2016(06)
    • [18].刑事诉讼的目的、限制与正当性——德国刑事诉讼正当性理论及其启示[J]. 西部法学评论 2016(06)
    • [19].刑事诉讼的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人民法治 2017(03)
    • [20].种子案件刑事诉讼中的行政认定(下)[J]. 长江蔬菜 2017(10)
    • [21].论刑事诉讼的全流程简化——从刑事诉讼纵向构造角度的分析[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04)
    • [22].论刑事诉讼中律师的辩护风险防范[J]. 法制博览 2017(22)
    • [23].刑事诉讼中的媒体自由[J]. 人民检察 2015(12)
    • [24].刑事诉讼目的新思考[J]. 法制博览 2016(03)
    • [25].贝卡里亚刑事诉讼目的理论研究:兼议我国刑事诉讼目的理论的重构[J]. 净月学刊 2016(03)
    • [26].刑事诉讼目的与构造理论论争问题探究[J]. 法律适用 2016(10)
    • [27].浅析我国刑事诉讼补充侦查制度[J]. 商 2015(02)
    • [28].欧盟刑事诉讼移管问题研究[J]. 求是学刊 2015(05)
    • [29].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基本立场[J]. 中国检察官 2015(17)
    • [30].从实践法视角看中国古代的诉讼传统——评《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J]. 法学教育研究 2019(04)

    标签:;  ;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