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叶斑病论文-郭丹钊,葛璐,马海乐,李振江,韩邦兴

太子参叶斑病论文-郭丹钊,葛璐,马海乐,李振江,韩邦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子参叶斑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子参,叶斑病,固定化微生物,多糖

太子参叶斑病论文文献综述

郭丹钊,葛璐,马海乐,李振江,韩邦兴[1](2019)在《太子参叶斑病生防小球的制备工艺及对太子参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防小球的机械性能及传质性能为指标,优化太子参叶斑病生防小球的制备工艺,并研究环境条件对生防小球拮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浓度为9%,海藻酸钠浓度为3%,活性炭浓度为2%时,生防小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最佳;芽孢包埋浓度为10~8 CFU/mL时,生防小球的拮抗性能最强。大田试验中施用生防小球后,太子参的水分含量无明显变化,多糖含量明显增加,灰分含量增加,皂苷含量减少。(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树江,周雪林,杨友联[2](2018)在《太子参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引起贵州黄平县和六枝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菌丝生长法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以及1%申嗪霉素悬浮剂进行了室内药效筛选。结果表明:引起贵州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Ascochyta versabilis,该病原菌为太子参病害新记录;5种杀菌剂除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 000倍对A.versabilis的抑菌率较低外(51.4%),其余4种供试杀菌剂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和40%氟硅唑乳油2 000倍对A.versabilis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高于90%;1%申嗪霉素悬浮剂2 000倍对该病原菌的抑制率为72.3%。(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3期)

邵昌余,李大庆,马登慧[3](2016)在《太子参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理想药剂,分别在施秉、余庆进行了4种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显着优于清水对照处理,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处理防治效果相当,防效较好,预防效果最差的是10%氟硅唑水乳剂。在发病前开始用药,间隔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可有效控制太子参叶斑病的蔓延。(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6年04期)

马登慧[4](2016)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防治太子参叶斑病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太子参生长安全。在初花期开始施药,10 d施一次,连施2次。每667 m2用27 g对水50 kg喷雾,第二次药后10 d对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8.38%。(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6年07期)

李大庆,秦治勇,王黔云[5](2014)在《余庆县太子参叶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对贵州省余庆县太子参叶斑病的调查结果表明,太子参叶斑病在3月底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病株率增长缓慢、发生较轻,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病害急增期,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增长较快,5月中旬田间开始出现地上部枯死,6月初发病严重,田间地上部分枯死。温度、湿度、轮作、海拔、土壤质地及栽培管理是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子。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关键时期对症用药。(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4年05期)

李大庆,秦治勇,王黔云[6](2014)在《余庆县太子参叶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指导太子参生产,2013年对贵州省余庆县太子参叶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太子参叶斑病3月末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病株率增长缓慢、发生较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病害急增期,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增长较快,5月中旬田间开始出现地上部枯死,6月初由于发病严重导致田间地上部分枯死。温度、湿度、轮作、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及栽培管理是影响其发生主要因子。防治技术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抓住关健时期、对症用药。(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4年03期)

王怀震[7](2014)在《太子参叶斑病在福鼎的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子参叶斑病的发生与温度、降雨量关系密切。福鼎2013年4月上旬降雨过后,平均气温超过18℃时开始发病,随着气温升高病害发展迅速。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其中75%肟菌·戊唑醇WG、32.5%苯甲·嘧菌酯SC和10%苯醚甲环唑WG对太子参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第3次药后10、20 d防效均在80%以上,显着优于其他供试药剂,且对作物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4年03期)

邵昌余,李大庆,秦治勇,王黔云[8](2013)在《不同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防治效果试验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药剂,2013年3-4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60%唑醚·代森联WG、50%烯酰吗啉W、50%醚菌酯、30%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太子参叶斑病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均匀良好防效,防效均在90%以上,防治太子参叶斑病,轮换使用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3年04期)

姚永松[9](2013)在《6种杀菌剂对太子参病毒病和叶斑病的药效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60%百泰水分散粒剂、20%菌毒克星、平平佳粉剂+营养增效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万兴、凯润等药剂防治太子参病毒病和叶斑病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平平佳粉剂600倍液+营养增效剂100倍液对太子参病毒病和叶斑病防效优于其他5种药剂。建议在太子参病毒病和叶斑病发生初期使用平平佳粉剂600倍液+营养增效剂100倍液,间隔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之后每隔20~30 d,进行定期预防。(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3年07期)

李忠,张礼维,赵致[10](2013)在《太子参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叶斑病是太子参主要病害,为了有效控制叶斑病的发生,选用不同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效果最好,防效为76.54%,其次是40%氟硅唑乳油,防效为73.00%,百泰防效为72.67%、阿米西达悬浮剂防效为71.19%,10%世高防效为62.71%,而对照药剂多菌灵的防效仅为48.42%,可能是产生了抗药性。"百泰"喷施后对太子参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用后至6月底叶色仍保持淡绿色,然后叶色逐渐退至黄绿色。"世高"转叶色较百泰慢,但其药效保持时间也较长,至6月底叶色仍保持淡绿色。供试的几种其他药剂均没有产生药害。(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3年01期)

太子参叶斑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引起贵州黄平县和六枝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菌丝生长法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以及1%申嗪霉素悬浮剂进行了室内药效筛选。结果表明:引起贵州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Ascochyta versabilis,该病原菌为太子参病害新记录;5种杀菌剂除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 000倍对A.versabilis的抑菌率较低外(51.4%),其余4种供试杀菌剂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和40%氟硅唑乳油2 000倍对A.versabilis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高于90%;1%申嗪霉素悬浮剂2 000倍对该病原菌的抑制率为72.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子参叶斑病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丹钊,葛璐,马海乐,李振江,韩邦兴.太子参叶斑病生防小球的制备工艺及对太子参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李树江,周雪林,杨友联.太子参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植物保护.2018

[3].邵昌余,李大庆,马登慧.太子参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6

[4].马登慧.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防治太子参叶斑病效果[J].植物医生.2016

[5].李大庆,秦治勇,王黔云.余庆县太子参叶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4

[6].李大庆,秦治勇,王黔云.余庆县太子参叶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4

[7].王怀震.太子参叶斑病在福鼎的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植保导刊.2014

[8].邵昌余,李大庆,秦治勇,王黔云.不同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防治效果试验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3

[9].姚永松.6种杀菌剂对太子参病毒病和叶斑病的药效对比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3

[10].李忠,张礼维,赵致.太子参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J].耕作与栽培.2013

标签:;  ;  ;  ;  

太子参叶斑病论文-郭丹钊,葛璐,马海乐,李振江,韩邦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