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目前基于IPv4的互联网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如地址空间的曰益耗尽、服务质量、网络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严重障碍,只有通过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才能彻底、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于是基于IPv6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了。IPv6作为Internet协议的下一版本,取代IPv4己成必然。IPv4向IPv6的过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会共存。如何平滑、渐进地过渡到IPv6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样,如今作为院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网络—校园网,也面临相同的问题,需要升级改造。但要使整个网络从IPv4过渡到IPv6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两种网络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共存。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已转向对不同的网络应用环境有针对性的提出IPv4/IPv6综合组网方案。这也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即如何组建IPv4/IPv6综合校园网。本文首先介绍了IPv6协议,包括IPv6新特性、IPv6报文结构以及与IPv4的对比、IPv6址体系结构、IPv6路由协议等重要技术;然后详细介绍了从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重点分析了实现IPv6网络之间互通的隧道技术以及实现IPv4与IPv6互通的协议转换技术。接着,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网现状提出了实现从IPv4向IPv6过渡的三期综合组网方案。随后,在Linux和Windows混合操作系统平台下,设计并组建了一个基于隧道技术和软路由技术的IPv4/IPv6综合网络实验平台。此外,还设计并组建了结合DNS的协议转换实验平台,最后通过隧道实验、NAT-PT实验验证综合组网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并得出一系列结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第1章 绪论1.1 IPv6的诞生背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际IPv6发展进程1.2.2 IPv6的区域发展现状1.3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组织结构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章 IPv6网络协议理论分析2.1 IPv6的技术新特性2.1.1 IPv4局限性2.1.2 IPv6的新特性和优势2.2 IPv6寻址2.2.1 IPv6地址语法2.2.2 IPv6地址类型2.3 IPv6报文结构2.3.1 IPv6基本报头2.3.2 IPv6扩展报头2.4 IPv6路由协议2.5 本章小结第3章 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研究3.1 过渡技术概述3.2 双协议栈3.3 隧道技术3.3.1 隧道的结构及种类3.3.2 手工配置隧道3.3.3 自动隧道3.4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3.5 各种过渡技术应用场景3.6 本章小结第4章 IPv4到IPv6校园网过渡组网方案设计4.1 校园网过渡组网的必要性分析4.2 校园网过渡组网原则及策略4.2.1 校园网过渡组网原则4.2.2 校园网过渡组网策略4.3 IPv4/IPv6校园网过渡组建方案4.3.1 第一阶段过渡组网方案4.3.2 第二阶段过渡组网方案4.3.3 第三阶段过渡组网方案4.4 本章小结第5章 基于IPv4/IPv6校园网的组网互连实验5.1 实验内容及目的5.2 实验平台的选取5.2.1 操作系统平台的选取5.2.2 Linux模拟IPv6双栈路由平台的实现5.3 基于隧道及软路由的组网实验设计5.3.1 安装与启用IPv65.3.2 实现路由器-主机型手工隧道5.3.3 实现路由器-路由器型手工隧道5.3.4 实现路由器-路由器型6to4隧道5.3.5 实现路由器-主机型6to4隧道5.3.6 实验分析及总结5.4 NAT-PT实验5.4.1 实验平台的搭建5.4.2 Linux下NAT-PT转换网关的实现5.4.3 IPv4、IPv6网络的配置5.4.4 实验测试和分析5.5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过渡技术论文; 隧道论文; 综合组网论文;
校园网过渡方案研究及IPv4_IPv6综合组网实验设计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