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 ——基于极值理论POT模型与部分信度因子模型](https://www.lw50.cn/thumb/4aa106958f2737f2071e6b11.webp)
论文摘要
由于金融全球化导致的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和大数据时代到来导致的金融技术和网络应用的成熟,使得商业银行内的活动也日益丰富。巴林银行和法兴银行这些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操作风险风险暴露引发的极端风险损失无疑给国际银行业和监管当局再次敲响了金融风险管理的警钟。得当的、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前提就是利用恰当的、合理的风险计量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精确的度量。但是由于操作风险的特殊的尾部特征和损失数据不健全的现实,目前对操作风险合理度量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在明确研究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指出文章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度量方法的介绍,比较了各种度量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五种高级计量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及最优方法选择;基于极值理论POT和部分信度因子构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基于POT模型与信度因子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具体来说,本文选取了我国商业银行1997年-2012年15年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246例作为风险样本,利用极值理论POT模型估计出在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99.9%置信水平下我国四大商业银行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信用社及地方性银行的内部数据在险价值VaR(α)和外部数据在险价值VaR(β),并结合非寿险精算中的部分信度因子模型来对样本损失数据的在险价值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数据后的在险价值VaR(α,β)和我国商业银行为抵御操作风险应计提的风险资本金。利用本文的方法估算出的风险资本金与经验风险计提资本均值2376亿元相比,可以为各银行节省大约2000亿元的资本,创造近65亿元的净利息收入。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国际背景1.1.2 国内背景1.2 研究意义1.3 研究方法1.4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1.4.1 研究内容1.4.2 论文结构安排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及简单评述2.1 国外研究现状2.2 国内研究现状2.3 简单评述2.3.1 以往研究的贡献与不足2.3.2 对本文的启示第3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度量方法概述3.1 操作风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3.1.1 操作风险的内涵3.1.2 操作风险的特点3.1.3 操作风险的分类3.2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及比较分析3.2.1 操作风险度量方法3.2.2 各种度量方法的比较分析3.3 五种高级度量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及最优方法选择3.3.1 五种高级计量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3.3.2 操作风险最优度量方法的选择第4章 基于POT模型和信度因子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构建4.1 模型选取4.2 构建损失数据尾部分布4.2.1 POT模型尾部构建及参数估计4.2.2 极值VaR和条件期望ES4.3 部分信度因子模型整合银行内外部损失数据4.3.1 银行的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4.3.2 信度理论模型的创建过程及信度因子的获取方法4.3.3 信度因子混合内外部数据4.4 本章小结第5章 基于POT模型与信度模型的操作风险度量实证分析5.1 操作风险数据处理5.1.1 损失数据的来源及收集原则5.1.2 损失数据的整理及统计性描述5.2 损失数据的厚尾性分析5.2.1 样本数据Q-Q图5.2.2 样本数据的平均超额图5.3 各组数据阈值的选取及最优阈值检验5.3.1 阈值的选取5.3.2 POT极值分布参数估计和最优阈值的选取5.4 基于部分信度因子模型估计VaR和操作风险ES值5.5 实证结果分析第6章 结束语6.1 本文结论6.2 主要工作与不足6.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操作风险论文; 模型论文; 信度因子模型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 ——基于极值理论POT模型与部分信度因子模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