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汾河灌区作物生产力模拟及流域水平衡模型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巴特尔巴克
导师: 郑大玮
关键词: 水肥管理,浅层地下水位,模型,产量模拟,水资源平衡模型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汾河灌区主要农作物水肥试验研究及不同地下水位试验,探讨了水肥管理改进模式和农田水分转化的关系。通过WOFOST作物模型本地化分析了汾河灌区作物生产潜力和水肥限制条件下的作物产量。在基础地理数据、灌溉排水数据、水肥试验和WOFOST模型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汾河灌区水资源平衡数据库模型和流域水资源平衡模型,利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一般为390~400mm,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应按当年降水量确定。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可以用负对数曲线,总耗水量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可以用正对数曲线来描述,施肥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春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一般为400~450mm,一般旱年补一次水基本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油葵旱年应灌两水,最佳灌水定额为105~110mm,丰水年则不应再灌溉,否则产量反而会下降。 2灌区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和冬小麦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影响主要在表层和主要根层,地下水位越浅,这种影响显得越大。地下水埋深对农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的影响主要在0~100cm土层,地下水位越深,同层土壤含水量的差异越大。冬小麦和春玉米农田累计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规律可分为稳定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趋于稳定期;累计土壤排水主要与灌水和降水有关,地下水位越高土壤排水量越多。较大量灌水和降水后,土壤开始排水的日期随地下水埋埋深加深而滞后。玉米地下水埋深以1.0m产量最高,过浅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下降。地下水埋深1.5m时冬小麦产量最高,1.0m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低于此水位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地下水埋深超过2m,补给水分甚微或无。 3通过参数调整后的WOFOST模型能很好的模拟汾河灌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和水分生产潜力。WOFOST模型对汾河灌区冬小麦和春玉米籽粒产量和根层土壤含水量模拟结果与试验观测结果拟合良好(R大于0.9)。该灌区冬小麦、春玉米和油葵光温生产潜力(籽粒干重)分别为10.5t·hm--2、14.1t·hm-2和5.99t·hm-2;汾河灌区光温生产潜力与现实可达到的最高产量差异很小,但全灌区平均产量与现实可达到的最高产量差异仍然很大,必须对水肥管理、病虫害管理进行改进。 4以小网格为单元的Splash!模型不仅是一个水资源平衡模型,而且是数据量很大的空间数据库系统。模型模拟结果可以直接与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连接,模型对地表系统、非饱和系统和地下水系统水分平衡模拟结果较合理。汾河流域模型平原地区灌溉量和表层土壤入渗水量大,蒸发蒸腾量也比山区多。但由于作物耗水等原因导致地下水存储量比山区少。汾河河边灌溉区域入渗量最高,东北部旱地地区入渗量均比汾河灌区小,而比山区大。山区地下水位较浅(或没有地下水资源)。过渡带地下水位在85~120m变动。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其中汾河河沿线地下水位最高在0~5m变化。在东北部高原地区地下水埋深较低,有些地块地下水位200m(或没有地下水资源)。 5本研究是作物生长发育模型与水资源平衡模型相结合改进流域水资源分配的一次尝试。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不同水肥量及地下水位对作物影响的试验研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
2.3 作物水肥试验结果分析
2.4 浅层地下水位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OFOST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适用性研究
3.1 WOFOST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简介
3.2 WOFOST模型作物生长过程模拟
3.3 土壤水分平衡模拟
3.4 模型参数调整方法与步骤
3.5 潜在生产力条件下的作物参数调整
3.6 水分限制条件下作物和土壤参数调整
3.7 模型结果验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汾河灌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作物生产潜力分析
4.1 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模拟
4.2 水分限制条件下的作物生产力模拟
4.3 作物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产量差异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汾河流域基于GIS的水资源平衡模型之研究
5.1 模型简介
5.2 区域水资源数据库及其建立
5.3 汾河流域水资源平衡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8
相关论文
- [1].干旱区作物—水分关系与田间灌溉水有效性的SWAP模型模拟研究[D]. 魏占民.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
- [2].不同灌溉制度条件下土壤溶质迁移规律及其数值模拟[D]. 曹红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 [3].红壤农田水量平衡和水分转换及作物的生产力[D]. 陈家宙.华中农业大学2001
- [4].都市型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 郭淑敏.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蒸散发模型与植被需水量研究[D]. 朱仲元.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 [6].基于Visual-MODFLOW和SWAP耦合模型干旱区微咸水灌溉的水—土环境效应预测研究[D]. 杨树青.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 [7].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水氮行为模拟与管理分析[D]. 高如泰.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北京地区种植业水资源优化利用研究[D]. 周宪龙.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内蒙孪井灌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土壤盐渍化预报[D]. 刘贯群.青岛海洋大学2002
- [10].河套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 刘布春.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