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很多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导致的颌骨骨量减少是口腔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的防治骨质疏松成为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全身用药虽然可以增加颌骨的骨密度,从而提高种植体成功率,但弊端也很大。为此,刘洪臣提出的人工种植牙给药系统为防治骨质疏松和提高种植体成功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中,雌二醇及依普黄酮联合应用有望成为理想的治疗药物,所以本实验通过研究骨质疏松患者种植体周围靶细胞—骨质疏松颌骨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变化和雌二醇及依普黄酮对其的影响,为人工种植牙给药系统提供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第一部分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颌骨与全身骨质疏松的关系目的: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颌骨骨质疏松与全身的关系。方法:采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建立动物骨质疏松模型,通过检测体重、股骨腰椎骨密度、血清指标的方法确定骨质疏松模型是否建立。通过检测颌骨骨密度和组织切片判断颌骨骨质疏松的情况。结果:在术后4w时,ovx组的大鼠体重比sham组显著增加,腰椎和股骨出现骨密度下降,血清中钙出现降低,而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出现了升高。下颌骨在术后4w先出现升高,上颌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显著的骨密度变化,但是两者在术后均呈现了降低的趋势。HE组织切片显示下颌骨ovx组骨小梁明显减少,排列稀疏。结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功建立,颌骨的变化与全身骨质疏松有关。第二部分去势后下颌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变化目的:探讨大鼠术后4w和12w下颌骨成骨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增殖分化矿化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酶消法和组织块法联合培养成骨细胞,用碱性磷酸酶染色、I型胶原染色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鉴定成骨细胞。通过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钙磷镁的吸收和钙结节比较增殖分化能力的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所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均为阳性。术后4w OVX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就出现了明显的升高;术后12w时ovx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均比sham组高。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12w的ovx组成骨细胞线粒体和异染色质明显增多,而sham组溶酶体等黑色颗粒和白色小泡较多。结论:大鼠去势后下颌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出现了明显增加。第三部分去势后下颌骨成骨细胞ER和UCP2表达的变化目的:探讨术后4w和12w下颌骨成骨细胞ER和UCP2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R和UCP2的表达变化。结果:成骨细胞表达了UCP2,且ovx组表达的UCP2比sham组明显减少。ER在ovx组的基因表达高于sham组。结论:成骨细胞ER和UCP2表达的改变可能与骨质疏松增殖分化能力变化的机制有关。第四部分依普黄酮及雌二醇对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目的:探讨雌二醇及依普黄酮联合作用对骨质疏松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和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方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于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确定最大促进作用的药物浓度,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对于UCP2、PCNA和ER表达的影响。结果:所选浓度的雌二醇和依普黄酮均可以增加骨质疏松性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未见抑制现象。并且两种药物均促进UCP2和PCNA的表达,但联合用药时表达并没有相互加强。依普黄酮抑制ERα表达,促进ERβ表达,两者联合应用对ER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所选浓度的雌二醇及依普黄酮均起到促进骨质疏松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未见抑制作用。并且药物对PCNA、UCP2和ER的表达也有影响,两药之间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