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固凹陷中岔口南地区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

廊固凹陷中岔口南地区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廊固凹陷主体构造带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时间较早,限于当时勘探装备及技术水平,地震资料的品质较差,严重制约了该凹陷精细勘探的进程。根据对廊固凹陷进行“整体研究、整体部署、整体评价”的勘探部署要求,为实现后续的廊固凹陷三维地震数据的整体连片,保证地震资料的精度,确保精细落实该凹陷的勘探目标,要通过精细的地质论证确定在中岔口南地区实施二次三维地震采集。本文认真分析了廊固凹陷研究区域的概况,包括区域地表概况,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干扰波及表层吸收衰减、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等。收集了研究区域内及周边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和评价,认为以往一次采集方法的缺陷主要是面元较大、覆盖次数较低、激发和接收参数不合适、仪器性能较低等。通过对研究区内以往的单炮记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认为,原始单炮记录的信噪比较低,规则干扰和随机干扰相对严重,深层反射能量弱。此外,还对邻区近几年的采集效果进行了分析。综合起来,认为针对研究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原始资料频率低、障碍物及干扰多、表层条件复杂等施工难点,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以往的采集方法及资料品质,采取减小采集面元,提高覆盖次数,进行激发因素试验,了解表层结构等措施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针对接收条件差,干扰严重等施工难点,我们应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选择合理的接收参数,并保障施工安全。接下来,本文进行了地震采集方法的研究。通过建立地球物理模型,选择合理的观测方向、面元大小、覆盖次数、最大炮检距、接收线距、最大非纵距等采集参数,根据设计要求及地震地质条件确定了激发和接收参数以及静校正的方法。为了论证采集参数的合理性,对其进行优化,提高资料的品质,对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了点试验和二维线试验。再结合本次三维勘探的技术要求及以往的地震资料特点,确定了基本观测系统参数、激发参数、接收参数以及仪器参数。最后对采集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全工区资料品质相对平稳,能量足,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为落实本区的潜山及潜山内幕各类圈闭,以及发现和落实周边深、小潜山圈闭奠定了非常好的资料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2.1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 2.2 干扰波及表层吸收衰减
  • 2.2.1 干扰波调查的方法
  • 2.2.2 干扰波调查结果
  • 2.2.3 近地表吸收衰减情况
  • 2.3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 第三章 地震资料基础分析研究
  • 3.1 基础资料品质分析研究
  • 3.1.1 相关资料收集情况
  • 3.1.2 采集方法分析
  • 3.1.3 原始单炮记录分析
  • 3.1.4 现场处理剖面分析
  • 3.1.5 偏移成果处理剖面分析
  • 3.1.6 邻区近几年采集效果分析
  • 3.2 难点及其对策
  • 3.2.1 技术难点及对策
  • 3.2.2 施工难点及对策
  • 第四章 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 4.1 观测系统设计
  • 4.1.1 地球物理模型的建立
  • 4.1.2 观测方向的选择
  • 4.1.3 面元大小的选择
  • 4.1.4 覆盖次数的选择
  • 4.1.5 最大炮检距的选择
  • 4.1.6 接收线距的选择
  • 4.1.7 最大非纵距的选择
  • 4.1.8 观测系统参数及属性分析
  • 4.2 激发参数设计
  • 4.2.1 炸药类型的选择
  • 4.2.2 激发深度的确定
  • 4.2.3 激发药量的选择
  • 4.3 接收参数设计
  • 4.3.1 仪器参数选择
  • 4.3.2 检波器类型
  • 4.3.3 组合检波参数
  • 4.4 静校正方法设计
  • 4.5 现场处理工作要求
  • 第五章 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资料分析
  • 5.1 试验目的
  • 5.2 试验点、线位置
  • 5.3 点试验内容
  • 5.3.1 系统点1 试验内容
  • 5.3.2 系统点2 试验内容
  • 5.3.3 系统点3 试验内容
  • 5.3.4 考核点1 试验内容
  • 5.4 二维试验线内容
  • 5.5 试验资料分析
  • 5.5.1 表层结果调查资料分析
  • 5.5.2 井深试验资料分析
  • 5.5.3 激发药量
  • 5.5.4 覆盖次数
  • 5.5.5 主要认识
  • 5.6 施工参数
  • 5.6.1 基本观测系统参数
  • 5.6.2 激发参数
  • 5.6.3 接收参数
  • 5.6.4 仪器参数
  • 5.7 采集效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阳矿区二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激发因素试验分析[J]. 中国矿山工程 2019(06)
    • [2].三维地震勘探在复杂矿山勘查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0)
    • [3].基于三维地震勘探法的矿山采空区综合探测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4)
    • [4].车寨矿井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浅析[J]. 煤矿现代化 2020(03)
    • [5].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偏移误差分析[J]. 煤炭技术 2020(05)
    • [6].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应用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21)
    • [7].极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静校正处理技术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0(03)
    • [8].崔家沟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法探测薄煤无煤带实践[J]. 陕西煤炭 2020(04)
    • [9].水上三维地震勘探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J]. 华北地震科学 2020(02)
    • [10].探析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方法[J]. 冶金管理 2020(15)
    • [11].三维地震勘探成果助力工作面设计[J]. 山东煤炭科技 2016(11)
    • [12].三维地震勘探在山区的应用和效果[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29)
    • [13].余吾煤业南五采区东区三维地震勘探设计[J]. 煤 2017(05)
    • [14].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17(07)
    • [15].三维地震勘探在阳煤五矿的应用[J]. 煤 2016(08)
    • [16].浅层三维地震勘探的前景展望[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11)
    • [17].煤炭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7(03)
    • [18].晋东南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应用研究[J]. 科技视界 2017(18)
    • [19].“中国造”首船首次完成北极海域三维地震勘探作业[J]. 中国石油企业 2016(08)
    • [20].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田精细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5)
    • [21].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优化设计[J].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2)
    • [22].奥灰顶界面精细三维地震勘探及其成果应用[J]. 煤矿安全 2014(01)
    • [23].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试验工作的应用与研究[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 [24].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方法[J]. 山东国土资源 2014(01)
    • [25].山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方法设计[J]. 煤炭与化工 2014(04)
    • [26].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概况与应用[J]. 山西建筑 2014(19)
    • [27].复杂山地环境下的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0)
    • [28].地表建筑物下的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J]. 安徽地质 2012(03)
    • [29].构建三维地震勘探设计项目质量控制模型[J]. 项目管理技术 2012(01)
    • [30].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三件三维地震勘探报告通过评审[J]. 资源导刊 2011(11)

    标签:;  ;  ;  ;  ;  

    廊固凹陷中岔口南地区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