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秦岭造山带属昆仑-秦岭巨型造山带的东段,是中-朝与扬子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造山带,它的研究对大别造山带和西部昆仑-祁连造山带连接起着关键作用,对中国,乃至亚洲东部大陆地壳的形成、发展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沉积特征和构造背景争论较大的东秦岭泥盆系盆地进行了系统的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最终获得以下成果和新认识:1)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认为东秦岭泥盆系与下伏加里东褶皱基底地层(Pt3-S1)整体上呈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下伏基底较不整合面上覆泥盆系具有强烈变形特征,说明南秦岭带加里东期经历了褶皱造山作用,从而证实加里东期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范围为整个秦岭造山带,而非仅在北秦岭带。2)通过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变形差异、地层缺失以及泥盆系底部沉积序列综合研究,认为泥盆系沉积盆地是一个晚古生代新的沉积盆地,而非早古生代秦岭洋盆地延续,沉积构造背景为加里东褶皱基底上大陆壳伸展盆地。3)东秦岭泥盆系沉积物具有再旋回造山带成因剥蚀源区碎屑组分,同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类似的中-高成熟度特征和以石英岩为主夹少量长英质火成岩的沉积物源区。重矿物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暗示中-朝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秦岭洋在泥盆纪之前已经拼合关闭,且中-朝和扬子板块共同为泥盆系沉积盆地提供物源。4)沉积构造、古流向、岩石组合和沉积相综合分析表明,东秦岭泥盆系盆地沉积环境为正常浅海台地-陆棚相沉积,岩相古地理从早泥盆世-晚泥盆世整体上经历了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超覆海进沉积过程。泥盆系“刘岭群”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相,而非前人认为的深水复理石相。5)东秦岭泥盆系及其间鲵鱼嘴-核桃园和凤镇-山阳两个断裂变形特征研究,认为(?)鱼嘴-核桃园断裂带经历了早期南北向挤压逆冲剪切作用和晚期左行走滑韧性剪切作用。山阳-凤镇断裂带经历了早期北向南逆冲断裂和晚期(晚燕山期)南倒北倾的正断性质控盆断裂作用,局部可见左行走滑断裂作用。东秦岭泥盆系变形特征以N-S向挤压褶皱作用为主。6)东秦岭地区秦岭群、武关岩群以及志留系样品锆石SHRIMP和LA-ICP MS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早加里东期(553Ma、489 Ma和475Ma)、晚加里东期(418-415Ma和400-401Ma)和华力西期(372Ma、335Ma和315Ma)变质事件锆石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秦岭造山带经历了多旋回造山作用过程,其中以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为主,华力西期为次。7)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东秦岭造山带经历了晚加里东期(430-405Ma)秦岭洋闭合及中-朝与扬子板块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华力西期(386-261Ma)中-北秦岭带大陆消减叠覆和走滑挤压造山作用阶段: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D1-T2)中-南秦岭古特提斯浅海盆地沉积阶段;印支期(236-183Ma)大陆壳俯冲造山阶段地质构造演化过程。8)得到上述新认识和成果同时,收集和整理前人研究资料,并结合重点解剖,最终编制完成一条400km横跨整个东秦岭地区地质构造单元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