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Ayres(1972)提出感觉统合理论与训练方式,此理论目前被广泛运用于感觉统合较差的儿童,可有效改善人体基本的能力,包括认知、动作、人际互动等方面。本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两所小学1-4年级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现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与小学体育课程提出的目标,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与策略。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策略,帮助感觉统合失调患儿通过体育课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对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提高儿童各方面能力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期望以上的工作,能为教育管理部门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依据。本研究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引进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对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附属小学、汉渝路小学1-4年级小学生共计446人进行感觉统合能力现状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选取汉渝路小学二年级一班30人作为实验干预对象,结合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和体育课的本质设计教学方案,对干预对象进行两个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学。调查结果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在学龄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女性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优于男性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可能不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家长、学校和社会相关方面有必要重视。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正常儿童前四项得分平均值都有所提高,说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整体状况有所改善。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教学实验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中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基于重庆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偏高,本人立足于感觉统合训练机构实际,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详细论述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体育课程的具体策略:把体育教学目标和感觉统合训练目标有机结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刺激输入;开发器材的玩法;寓教于乐,科学教学;教师努力提升业务能力。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绪论1.1 选题依据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2 研究对象、方法与步骤2.1 研究对象2.2 研究工具2.2.1 量表的来源及内容2.2.2 量表的适用性研究2.2.3 量表的操作及评分2.2.4 训练效果的评定标准2.3 研究方法2.3.1 文献资料法2.3.2 问卷调查法2.3.3 数理统计法2.3.4 实地调查法2.3.5 访谈法2.3.6 实验干预法2.4 研究步骤3 结果与分析3.1 感觉统合的相关理论3.1.1 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3.1.2 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3.1.3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3.1.4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3.1.5 感觉统合训练3.2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现状调查研究3.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3.2.2 儿童感觉统合整体失调程度3.2.3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各项失调状况3.2.4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范围分布3.2.5 不同性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3.2.6 不同年级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4 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4.1 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可行性的理论分析4.1.1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原理4.1.2 体育课程标准4.1.3 重庆市体育开展现状4.1.4 体育课和体育游戏4.1.5 传统感觉统合训练与体育课程中感觉统合训练的比较4.2 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实证分析4.2.1 小学体育课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教学干预实验结果4.2.2 小学体育课融入感觉统合训练教学干预实验结果分析5 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策略5.1 把体育教学目标和感觉统合训练目标有机结合5.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刺激输入5.2.1 加强前庭运动觉输入5.2.2 加强触觉输入5.2.3 加强本体感受刺激输入5.3 开发器材的玩法5.3.1 大笼球的运用5.3.2 滑板的运用5.3.3 独脚凳的运用5.4 寓教于乐,科学教学5.4.1 以游戏方式实施5.4.2 渐进增加游戏难度5.4.3 采用循环法5.5 教师努力提升业务能力5.5.1 不断学习专研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5.5.2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6 结论与建议6.1 结论6.2 建议致谢参考文献附录A 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体育课程论文; 感觉统合失调论文; 感觉统合训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