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生态南昌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南昌市空气污染的特征及其潜在危害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对南昌市大气颗粒物进行采样,并分析重金属元素、有机氯农药及多环芳烃的含量。同时收集2003年以来南昌市空气质量相关资料、南昌市某医院空气污染相关疾病门诊就诊量,用Excel2003、SPSS11.5软件进行资料汇总与统计学分析,探讨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工业污染是南昌市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按污染程度排序依次为Zn>Mn>Pb>Cd>Cu>Cr>Ni。南昌市道路扬尘、建筑扬尘是影响PM10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2)南昌市大气颗粒物中OCPs的年平均浓度为0.533ng/m3,季节性变化除六氯苯外不明显。南昌市空气TSP样品中10种有机氯农药均被检出,主要污染物为DDTs、γ-HCH、HEP、HCB。大气颗粒物中DDTs的浓度高于HCHs,六氯苯(HCB)平均浓度为0.040 0.013ng/m3。TSP与PM10中OCPs的含量比较中,颗粒物中各农药检出的平均浓度除α-HCH,β-HCH外PM10>TSP。(3)南昌市大气中PAHs污染严重的是三环和四环的Phe(菲)、Flu(荧蒽)、Pyr(芘)、Flo(芴),分别占全部PAHs的43.34%、14.05%、9.15%、7.30%。滤膜PAHs日含量平均浓度为12.951 ng/m3d,泡沫PAHs日含量平均浓度为65.608 ng/m3d,PAHs总量日含量平均浓度为78.559ng/m3d。泡沫的PAHs日含量比滤膜的日含量大3~7倍。(4)南昌市空气中NO2、SO2、PM10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2006年~2009年10月,空气中NO2、SO2、PM10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70 8.56μg/m3、44.60 10.45μg/m3、62.3019.76μg/m3。南昌市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与API有密切关系。200C以内API与温度成正相关,20~330C API与温度成负相关;湿度越大API越小;风速越大API越小。光照时间与API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南昌市的API与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等疾病的门诊量有密切关系(正相关);API对皮肤科疾病门诊量的影响不大。结论:南昌市大气颗粒物PM10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不容忽视,空气中有机氯农药更易富集在可吸入颗粒物上,南昌市大气中PAHs的污染以三环和四环的单体为主。南昌市的空气质量虽然以优良为主,仍对人群健康存在较大的危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异常尘斑探讨[J]. 安徽科技 2020(01)
- [2].南京市某区大气颗粒物有害元素分布富集及风险特征[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9(06)
- [3].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大气颗粒物消减效应研究——以北京市中关村森林公园为例[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01)
- [4].大气颗粒物矿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研究进展[J]. 矿物学报 2020(02)
- [5].城市绿化植物对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吸附特征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07)
- [6].典型矿业城市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20(05)
- [7].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08)
- [8].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和影响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球科学 2018(05)
- [9].基于β射线法的大气颗粒物分级监测系统研究[J]. 环境工程 2018(07)
- [10].两种常见绿化树种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与再悬浮[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1)
- [11].上海大气颗粒物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污染特征及人体呼吸暴露水平[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 [12].四平市雾霾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和来源分析[J]. 山东化工 2017(02)
- [13].武汉市大气颗粒物监测的比对分析[J]. 消防界(电子版) 2017(02)
- [14].2015年2月天津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7)
- [15].城市大气颗粒物毒性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9)
- [16].吉林省大气颗粒物控制对策与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12)
- [17].中国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监测技术与方法综述[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3)
- [18].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方法概述[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19)
- [19].分析化学方法在大气颗粒物分析中的应用[J]. 科学中国人 2017(23)
- [20].大气颗粒物表面光化学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3(24)
- [21].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工作中常用的受体模型及其应用情况[J]. 河南农业 2016(26)
- [22].2016年泸州城区大气颗粒物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9(09)
- [23].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的化学组成、来源和生成机制[J]. 化学进展 2020(05)
- [24].大气颗粒物所致健康效应的易感因素[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0(08)
- [25].北京城市绿地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量计算[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4)
- [26].机动车源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碳组分特征[J]. 环境科学 2019(01)
- [27].乌鲁木齐市近几年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浓度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19(03)
- [28].大气颗粒物中微生物分析方法及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9(02)
- [29].上海春季大气颗粒物中致敏悬铃木花粉蛋白的分布特征[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30].大气颗粒物检测专利技术分析[J]. 技术与市场 2019(10)
标签:人群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