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近些年来,国内外不断曝光出会计造假案件,使得审计职业的公信力和独立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把矛头纷纷指向了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的呼声日益强烈。已有的文献指出审计质量通常受到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审计独立性问题,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从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自身的角度探讨了解决方案,要求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和法律管制;对于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提高,很多学者也提出了完善审计执业规范体系和提高审计技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身素质的主张。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例来看,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不完善以及审计技术的落后固然是导致审计质量不高的因素,然而导致这些审计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没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堪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精髓所在,失去了独立性,即使注册会计师具有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也不能保证审计成果公正性,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审计独立性不仅受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监管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注册会计师执业需求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强调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和法律管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身素质的同时,我们更应从制约审计师行为的执业需求环境中去探索独立审计独立性不高的根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密不可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评价和鉴证,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是一个由多元审计主体、多层次审计体系构成的审计制度安排,包括内部审计机制和外部审计机制。本文着重讨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外部审计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过滤会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有效的外部审计体系,同时它又为外部审计发挥作用提供有利条件。董事会作为联结股东与经理层的纽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公司经营层的业绩监督以及聘请外部审计师对公司进行年报审计的职能,其运作的有效程度无疑会对审计服务产生不同的需求。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是实现对内部人权力制衡的关键。审计委员会以董事会下属委员会的身份直接负责公司的外部审计事务(包括直接负责对提供外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报酬和监督,其中含负责解决管理层与审计师之间关于财务报告的争议),这方便和加强了外部审计师和董事会的沟通,外部审计师能通过审计委员会迅速反映有关问题,减少了管理层对外部审计的干涉和压力,可以增进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另外,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事会可以对公司董事及经理层进行监督,抑制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这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发挥其鉴证作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达到为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提供一个好的执业需求环境的方法,重点讨论公司治理系统中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审计委员会建设,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政策建议。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及框架和研究贡献及不足。第二部分进行了文献述评,对审计独立性的内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从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是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的理论分析。首先分别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和审计独立性理论,为两者之间的理论联系建立基础。之后从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审计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审计的互动机理继续探索公司治理与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股东主导型、董事会主导型和经理主导型三种公司治理模式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研究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通过分行业的截面琼斯模型计算出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独立性的替代变量,重点关注了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特征与操控性应计利润之间的关系。选取了五个代表董事会特征的变量(由于在我国审计委员会是作为董事会的下设委员会存在的,因此把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情况作为董事会的一个特征):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情况,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以及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选取了两个代表监事会特征的变量: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年度会议次数。并对其他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进行了控制,参照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从风险、收益、规模三个角度选取了三个控制变量:分别为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由于我国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开始实施,这种政策的变更带来的会计确认方法的变化可能使2006年与2007年基于同样的方法计算出的可操控应计利润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选择了2007年的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另外,我国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占据了大部分,并且其会计报表最具有代表性,上市公司数目也达到了大样本的要求,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选取了CISMAR数据库中2007年深沪两市A股制造业公司。对数据缺失的样本在巨潮咨询网站进行了数据补足,并对最终数据仍然不全和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进行了剔除,最后得到的样本容量为639家。本文建立了两个多元线性模型,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利用eviews3软件进行了模型回归。回归结果显示,两个线性模型整体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单个变量来看,选取的七个变量有四个通过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检验。独立董事比例与操控性应计利润呈U型关系,且独立董事比例为46.4%时,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最低;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与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设置了审计委员会的样本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显著低于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的样本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显著低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这说明在独立董事比例过高或过低的研究样本中,审计独立性相对不高;董事会会议次数多的公司,审计独立性不高;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增强了审计师的独立性;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更可能增强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首先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分别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审计聘用制度两个角度给出了提高审计独立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的政策建议。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本文的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的问题,目前的很多研究都会将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来讨论,或者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关系,而系统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审计的还比较少,讨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的文献就更加匮乏,因此,选择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独立性作为研究主题具有新颖性。(2)本文的研究内容全面,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独立性进行了一次深入系统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局限,拓宽了审计独立性的研究视角。(3)本文的研究方法完善,采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规范研究为基础,实证研究为主线,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尽管本文选取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1)只选取了2007年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进行了考察,仅仅是一个截面数据,不能对不同年份的情况进行比较,还可能带来统计检验上的问题。(2)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众多特征中本文只考虑了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特征,没有考察公司治理结构的其他方面。(3)审计独立性与本文选取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文是在审计师具有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假设前提下研究审计独立性的,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实证结论的准确性,有待以后的研究加以完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贡献及不足
  • 1.3.1 研究贡献
  • 1.3.2 研究不足
  • 2. 文献述评
  • 2.1 审计独立性概述
  • 2.2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研究
  • 2.2.1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规范研究
  • 2.2.2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3.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公司治理结构基本理论
  • 3.1.1 公司治理结构概念的界定
  • 3.1.2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 3.2 审计独立性理论
  • 3.2.1 审计独立性的概念及其实质
  • 3.2.2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学解释
  • 3.3 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审计相关理论
  • 3.3.1 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 3.3.2 外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机理
  • 4. 实证检验
  • 4.1 研究方法与变量定义
  • 4.1.1 审计独立性的度量
  • 4.1.2 公司治理结构的衡量及研究假设
  • 4.1.3 回归模型
  • 4.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4.3 样本描述性统计及多元回归结果
  • 4.3.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4.3.2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改善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政策建议
  • 5.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2.2 完善审计聘用制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在中国的应用——基于对被查处盈余操纵的研究[J]. 中国会计评论 2016(02)
    • [2].融资约束动因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行为-基于市场化进程视角[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6(10)
    • [3].融资约束、投资机会与可操纵应计利润管理行为[J]. 财政监督 2015(32)
    • [4].可操控应计利润、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J]. 财会通讯 2014(36)
    • [5].全部应计利润模型在盈余管理识别中的运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0)
    • [6].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模型改进及检验方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系统工程 2014(09)
    • [7].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08)
    • [8].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可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23)
    • [9].对应计利润分离法合理性的质疑[J]. 财会月刊 2013(14)
    • [10].总体应计利润模型计量偏差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11)
    • [11].全面推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盈余质量——来自欧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大管理研究 2010(01)
    • [12].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实证研究[J]. 财会通讯 2015(20)
    • [13].操纵性应计利润对盈余管理度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 会计之友 2011(08)
    • [14].不同计算方法下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分析[J]. 财会通讯 2009(12)
    • [15].盈余管理动因及其计量方法分析[J]. 金融经济 2008(08)
    • [16].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与盈余管理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3(20)
    • [17].盈余管理度量方法的争议与思考[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3(12)
    • [18].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在企业债券市场中的有用性——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8(03)
    • [19].基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应计利润计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0].减值计提、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以四川长虹为案例所作的检验与度量[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10)
    • [21].基于成本粘性的分析师盈余预测有效性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2].盈余管理模型有效性的比较研究[J]. 企业研究 2014(06)
    • [23].盈余管理测度方法的比较和分析[J]. 商业会计 2014(12)
    • [24].盈余构成、持续性差异与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02)
    • [25].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与盈余管理[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9(02)
    • [26].公司增发过程中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研究[J]. 财会月刊 2012(11)
    • [27].盈余管理的中外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9)
    • [28].我国上市公司反倾销调查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9)
    • [29].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空间变化的实证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02)
    • [30].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标签:;  ;  ;  ;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