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表现出多元性、个体性和丰富性,民族性是现代社会多元特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少数民族是我国社会群体中历史地、传统地和现实地存在的特色鲜明的多种类型的人类群体。无论从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等多个方面分析,他们都处于弱势地位。在多元社会的发展中,少数民族理应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国家特殊的关照和有力的促进,表现在法治的范围内,客观地需要民族法治的产生。民族法治,是法治特殊性在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和表现,是应用良法对民族事务的科学民主治理,强调对国家权力的合理限制和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依法保护。民族法治,是关系到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建设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其核心是以法治的思想和法治的措施推进民族问题的解决和少数民族地方的发展。民族法治的建设,必须从民族文化的前提和环境中进行,因为法治本身不是一个抽象的和无差别的普遍的事业,必须结合少数民族地方的实际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要求来进行,不是将西方的或全国普遍要求的法治在民族地方的推广。 民族法治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对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增强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增强社会的安定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加民族地区与国家、民族地区与其他地方之间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团结、信任与合作。民族法治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以良法确定、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二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互助、繁荣、和谐的民族关系;三是确定和维护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和国家之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和其他地方之间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民族法治必须在维护法治统一的前提下,以宪法为基础,以国家统一为前提,以少数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为本位,以平等、自由和发展为目的。少数民族的权利是民族法治的核心与关键的内容,其他一切规定都是为这一核心而服务的。我国民族法治的实质表现为:一、它是民族自治地方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模式,二、它是使民族自治地方各方面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的一个过程。民族法治建设具有理论基础和客观必然性。民族法治是开放性的,不是仅仅局限于民族自身事务;民族法治是全局性的,不是封闭在民族事务一个方面;民族法治是全国性的,不仅是限制在地方事务和民族事务。民族法治的基本关系中,主体是广泛的,不仅是民族地方的人民群众和自治机关,更是包含着全国范围内更广泛的社会主体。 民族法治立足于民族良好传统和实践基础上解决民族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也是治理民族关系最好的现实治理模式。民族法治具有整合民族社会的功能、具有维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群体利益的功能、具有协调和平衡国家与民族区域发展的功能。从国家与社会关系上、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上和从少数民族发展的现实上等不同角度分别考察和论证民族法治的基本价值。同时,从多方面论证了民族法治建构之可能。 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就是思想的解放和理念的创新。民族法治制度建设,必须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根本,以民族利益维护为核心,以民族治理为关键,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少数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政党认同现状分析——以Z县为例[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1)
- [2].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J]. 甘肃理论学刊 2019(01)
- [3].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及其“金融精准扶贫”治理[J]. 社会科学动态 2018(05)
- [4].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 四川省情 2018(07)
- [5].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问题解构与协调对策[J]. 宁夏社会科学 2016(06)
- [6].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制度的反思与探索[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 [7].加强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对策[J]. 人民之友 2016(Z1)
- [8].重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现状及思考[J]. 公民导刊 2016(06)
- [9].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法检视——以近三年为样本[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0].浅谈民族自治地方行政自治权的完善[J]. 祖国 2017(06)
- [11].论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发展的“政策驱动”路径[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
- [1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哪些特殊权限?[J]. 浙江人大(公报版) 2012(01)
- [13].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自治权研究[J]. 民族法学评论 2009(06)
- [14].论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特殊性原则[J]. 考试周刊 2010(30)
- [15].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权的理论确立与实践探索[J]. 政治与法律 2019(11)
- [16].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8(06)
- [17].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的定位与完善探析[J]. 理论导刊 2018(03)
- [18].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前三季度运行总体平稳[J]. 四川省情 2017(12)
- [19].单行条例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5)
- [20].共建共治共享: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视角[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6(03)
- [21].基于CNKI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研究可视化分析[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 [22].浅析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设[J]. 法制与社会 2014(33)
- [23].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 经贸实践 2015(07)
- [24].民族自治地方县域财政自主性研究[J]. 民族研究 2015(05)
- [25].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自治地方机关作风的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 2012(15)
- [26].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互动关系[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01)
- [27].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法的考察分析[J]. 理论与改革 2013(02)
- [28].优化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读《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谐法治保障若干问题研究》有感[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02)
- [29].民族自治市建制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建设[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30].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推行开放式决策的路径[J]. 行政与法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