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习语的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析英汉习语的特征及文化内涵

刘萍黄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英汉语言中含有大量的习语,并且是这两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给人不同的文化联想。本文试以文化内涵为视角来欣赏中西习语的文化差异,以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习语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7-0029-01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各种文化内容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地文化现象。而习语是语言的精粹,是语言中最普遍、表达力最强、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的习语。由于各民族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衍生出来的习语因其承载不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不同的文化联想。

一习语的概念和特征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词典,习语是意思不同于其组成单个单词的词组或句子,其意思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胡壮麟解释到:“习语是语义上还有句法上都受到严格限制的一组词。”成语、俗语、谚语、典故和短语动词等等,均可算作习语。其语义特征为整体性、两重性、约定俗成、不可比或推理性(骆世平,2006:21),因此习语往往结构凝练,含义隽永;琅琅上口,过目难忘;微言大义,回味悠长。另外,“习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具有形象比喻,丰富联想和修辞效果。”(张培基,2002:160)可见,习语是意义和形式的结合体,有语义的统一性和结构的稳定性,习语的意义不是任意附加的,其句法也不可随意改变,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二英汉习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1.地理环境不同

由于英国属于岛国,英国人历来善于航海,航海业曾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因而英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来自航海用语的习语。这些习语原来是水手用的术语,后来陆地上的人也渐渐使用起来。如:allatsea“全在海上,比喻不知所措”,threesheetsinthewind“三条帆脚都摇晃,比喻酩酊大醉”。还有其他与航海相关的习语,如:adropintheocean“沧海一粟”,plainsailing“一帆风顺”;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而汉民族主要生活繁衍在亚洲大陆,是个内陆国家,土地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陆地,所以汉语中有许多与土地、农业有关的习语。如“瑞雪兆丰年”、“枯木逢春”、“拔苗助长”、“顺藤摸瓜”、“瓜熟蒂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等。

2.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习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英语国家是以基督教文化为基础背景文化的国家,有很多来自《圣经》里的人物、事件构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习语。比如Adam’sapple:亚当的苹果。据说,亚当在偷吃禁果时,听到天主喊他,一惊,喉中卡了一块,成为喉结。这条习语也就比作男人的喉结。而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3.风俗习惯不同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习语是生活经验的产物,更是与民族的风俗习惯紧密相关。不同的民族由于风俗习惯迥异,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相同事物的感受往往不同。英国人的家常食品是面包(bread)、黄油(butter)、果酱(jam)和奶酪(cheese),围绕这些主要食品产出许多习语。例如:breadandbutter(谋生之道);bigcheese(大人物);havejamonit(好上加好)。英汉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所以两个民族对同一思想的表达会采用完全不同的形式,如:用来表达“很容易的事情”的习语,英语是apieceofcake(一块蛋糕),而汉语则是“小菜一碟”。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习语更是与民族风俗习惯紧密相关。再如,“猫头鹰”在英汉文化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中国人认为碰到猫头鹰就会倒霉,所以汉语中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一说,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但在英语中却有一个成语“aswiseasan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在希腊罗马神话中,猫头鹰常栖身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身边,因而被西方人认为是智慧的象征。

4.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任何一种语言中的词汇都是在本民族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丰富起来的历史文化,其中历史典故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个性,最能代表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汉语中的典故多出自于四大名著、诗经、史记等著作,如“四面楚歌”、“智如诸葛”、“毛遂自荐”和“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等。而英语中的典故多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罗马神话和荷马史诗等著作。例如,apoundofflesh也是源自《威尼斯商人》第4幕第1场。热情善良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成婚,向贪婪、吝裔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了两千英磅。根据双方订立的契约,若逾期不还,就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还债务。后来,在巴萨尼奥的新婚妻子鲍西亚的帮助下,阴险狠毒的夏洛克终于败诉。现此习语喻指“残酷榨取分文不能少的债务”。英汉习语源自不同背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且是语言全景式的缩影,也反映了各自的修辞手段及表达方式。通过比较和欣赏英汉习语、谚语的文化内涵,我们看到中西之间的文化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所以,我们翻译、学习习语时在结合其语言、文化特点的同时要做到神形兼备、理解透彻。

参考文献

[1]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2]孟建钢.文化·翻译·语用等值——兼谈符号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0(2)

[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标签:;  ;  ;  

浅析英汉习语的特征及文化内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