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

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

论文题目: 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世界史

作者: 王华

导师: 齐世荣,周钢

关键词: 萨摩亚争端,外交政策,外交关系,双重外交,殖民文化

文献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萨摩亚争端是近代晚期太平洋国际关系中的焦点事件,在19世纪末英、德、美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大国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的角度论述1871-1900年的萨摩亚问题。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由自由向垄断过渡,造成美、德、英对海外市场的强烈追求,三国在南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展开殖民争夺,形成了长达30年的萨摩亚国际争端。该争端历经三个主要阶段:① 1871-1879年为萨摩亚争端的形成期,三国各自明确在群岛的殖民利益,并相继以条约形式固定化。② 1880-1889年为争端的发展期,列强逐渐由殖民合作转向争夺和对抗。三国间在萨摩亚问题上发生激烈的外交冲突,一度导致战争危机。柏林会议和《柏林总协定》使该危机暂时消弥。③ 1890-1900年为争端的高潮和解决期。根据《柏林总协定》建立起来的“共管”体制存在诸多致命缺陷,导致萨摩亚在1898年再次陷入政治混乱。而此时期列强外交政策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殖民利益的尖锐冲突导致三国在群岛再次陷入外交危机。1899年12月,萨摩亚被德、美瓜分,争端结束。萨摩亚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帝国主义形成时期三个主要列强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上的演变和国际政治形势的总体发展态势。萨摩亚问题中存在双重外交,除三大国间的平等外交之外,萨摩亚王国与列强间也同时存在不平等的殖民外交关系。所以萨摩亚争端的发展过程,也同时见证了萨摩亚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对殖民文化和反殖民主义的重视,也是本论文贯穿始终的一个特点。殖民文化不仅是列强对萨摩亚所抱有的心理和文化优越感,同时也已经渐渐渗透入萨摩亚人的精神和生活,这也是造成萨摩亚被顺利殖民地化的重要原因。文章由七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除介绍本题目的学术史和论文的学术构想外,还重点谈及作者对殖民扩张问题的一点理论思考。第一章是对1879年之前萨摩亚国际争端形成过程的概括。第二章论述1880-1884年列强在萨摩亚的外交协调和本地自治的最后时光。第三章详述1884-1889年列强为吞并群岛而爆发的外交争端和第一次萨摩亚危机。第四章涉及“共管”体制的运作与评价,以及大国政策在90年代的大调整。第二次萨摩亚危机和争端的最终解决,是第五章叙述的中心。结语是对萨摩亚争端中大国政策、大国关系和论文观点的总结概括。

论文目录:

绪论

一、学术史与论文的学术构想

二、关于殖民扩张问题研究的一点理论思考

1. 近代殖民扩张的必然性与萨摩亚争端

2. 近代殖民扩张中的双重外交

3. 殖民文化与萨摩亚

第一章 “动乱的天堂”:1879年之前

第一节 殖民者的到来(1830-1870)

一、欧洲人“发现”萨摩亚

二、伦敦传教协会与英国殖民的开端

三、汉堡戈德弗罗伊公司与德国利益的产生

四、捕鲸者、海军与美国利益的产生

第二节 各国殖民利益具体化与政府行为力的扩张(1871-1876)

一、英属新西兰殖民地与萨摩亚

二、美国在萨摩亚战略利益的明确化

三、帝国利益的形成:萨摩亚面对新德国

第三节 碰撞与竞约(1876-1879)

一、王位、土地和领事:动乱之源

二、竞相订约

第四节 《1879年自治市公约》:白人优越地位的确立

一、列强合作思想的出现

二、《1879年阿皮亚自治市公约》

三、国中之国:白人优势地位的确立

小结:最后的净土--新老殖民势力在萨摩亚相遇

第二章 虚假的“自治”与殖民协调:1880-1884年

第一节 尴尬的“自治”:萨摩亚政府的生存危机

一、塔拉沃乌政府与白人辅政的尝试

二、“莱卡瓦纳和平”:“自治”的最后时光

第二节 大国间的殖民协调

一、各国的政策立场

二、大国的外交协调与领事合作

第三节 新西兰的吞并叫嚣与德国的反应

一、新西兰的吞并图谋

二、德国态度的转变

第四节 《德国-萨摩亚协定》与和平“自治”的终结

一、《德国-萨摩亚协定》:“自治”的终结

二、“莱卡瓦纳和平”的结束

小结:自治的结束与殖民地时代的到来

第三章 帝国激情的碰撞:1884-1889年

第一节 俾斯麦与萨摩亚

一、俾斯麦转变殖民态度

二、俾斯麦的萨摩亚政策

第二节 贝亚德和萨摩亚

一、贝亚德接手萨摩亚事务和他的基本政策立场

二、贝亚德与萨摩亚(华盛顿会议之前)

第三节 英德秘密谈判与华盛顿会议

一、英德秘密谈判

二、1887年华盛顿会议

第四节 大动乱

一、布兰岱斯、贝克尔与塔马塞斯政府

二、美国:单独的对抗

三、玛塔阿法的反抗

第五节 台风:阻止了战争?

一、战争危机

二、台风

三、柏林会议

小结:“大陆政策”、“门罗主义”与萨摩亚问题

第四章 貌合神离的“共管”合作:1890-1898年

第一节 《柏林总协定》与“共管”体制的建立

一、《柏林总协定》

二、“共管”体制的建立

第二节 “共管”体制的运作与评价

一、“共管”体制的主要成就

二、“共管”体制的主要缺陷

第三节 调整中的大国政策

一、德国与早期“世界政策”

二、“大政策”:美国走出美洲

三、难以为继的“均势”:“光辉孤立”的困境

小结:萨摩亚与变化中的大国关系

第五章 必然的决裂:1898-1900年

第一节 萨摩亚内战与联合特使团

一、王位争夺与萨摩亚内战的爆发

二、三国特使团的工作

第二节 英德谈判

一、瓜分建议的提出

二、1899年英德谈判

第三节 萨摩亚的瓜分

一、三国索赔仲裁协定的签订

二、最后瓜分条约的签订

三、瓜分之后

小结:“麻烦”的终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发布时间: 2005-07-07

相关论文

  • [1].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D]. 徐秀军.华中师范大学2009
  • [2].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问题”[D]. 吴伟.首都师范大学2000
  • [3].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D]. 韩莉.首都师范大学2000
  • [4].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D]. 赵军秀.首都师范大学2001
  • [5].罗斯福与纳粹德国[D]. 程文进.首都师范大学2001
  • [6].1918—1929年美国对德政策研究[D]. 王宏波.首都师范大学2003
  • [7].美国对韩国援助政策研究1948—1968年[D]. 刘洪丰.华东师范大学2004
  • [8].1918-1929年英法关系研究[D]. 刘作奎.首都师范大学2005
  • [9].从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D]. 沈莉华.吉林大学2006
  • [10].战时中立国海上贸易权利之争的历史考察[D]. 郑雪飞.南京大学2002

标签:;  ;  ;  ;  ;  

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