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新文学作家在建国以后(1949年之后)的旧体诗写作为研究对象。新中国成立之后,新文学家写作了为数不少的旧体诗。正是这些旧体诗满足了新文学家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写作欲望,旧体诗也成为他们宣泄情感、寄托情怀的有效载体。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已成为研究者了解这些作家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窗口。有鉴于新文学家建国后旧体诗的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本文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首先,目前已有的现代旧体诗词研究课题或成果,多是从文体的角度,考察旧体诗在现当代的传承、创新和转型,对旧体诗的作者群体关注的面一般较广。本文则专从新文学家作者群体的角度研究现代旧体诗,这是本文与既往现代旧体诗研究的最大不同之处。其次,在新文学家旧体诗的研究方法上,本文既从中国诗歌变迁的这一纵向视角,来观照新文学家的旧体诗,也以新文学为背景,从比较的、共生的横向视角考察新文学语境下的旧体诗写作,力图获得对新文学家旧体诗更为全面的认识。第三,本文又以新文学家的旧体诗为参照系,试图反思和质疑以新文学为中心的文学史观。认为新文学家旧体诗的存在,丰富了文学史,避免了新文学一家独尊的局面。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考察的是新文学家建国后旧体诗的文化语境。五六十年代关于新诗的评价以及发展道路问题的讨论,构成了新文学家建国后旧体诗写作的重要诗学背景。新诗向古典诗歌学习方向的强调,重新确认了旧体诗词的价值。毛泽东诗词的发表,使旧体诗词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不证自明,营造了宽松的旧体诗词写作氛围,改变了人们新旧体诗对立的思维模式,并且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鼓励了包括新文学家在内的广大诗人尝试、转向写作旧体诗词。第二章梳理的是新文学家的新旧文学观念、新旧文学经验之间的矛盾与互动关系。新文学家的旧式教育,不但培养了他们与旧体诗情感上的亲近,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对包括旧体诗和新诗在内的汉语诗歌的看法。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创作普遍伴随着一种非常复杂的矛盾心态。他们一方面在特定的时刻和场合写作旧体诗,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旧体诗写作感到不安或自责,对自己的旧体诗并不重视或评价不高。新文学家对新旧文学的文体特点、文体功能的区分往往非常明晰,新旧文学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位。新文学家的新旧体文学创作之间相互影响,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第三章简述了新文学家旧体诗在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对传统诗歌的创新、改造和突破。表现对象上,新文学家的旧体诗突破了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出现了古典诗歌中未曾表现过的现代题材。如: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题材;国际题材等。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在语言和格律方面对传统诗歌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在语言方面,吸收了大量鲜活口语、科技名词、政治词语等新词语入诗。在格律方面,打破了“体有定句、句有定字、联有定韵”的成规,表现出了向民歌和新诗靠拢的趋向。第四章对新文学家旧体诗的艺术品格和内在价值从几个方面做了评析。新文学家建国后的旧体诗,最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当代历史的诸多侧面,在许多场合充当了历史的“书记员”。新文学家建国后旧体诗在整体格调上对传统诗词变异最大的无疑是它的谐谑风格。新文学家旧体诗的“谐谑化”,是传统诗词样式向俗文学和新文学靠拢的结果。新文学家的旧体诗中表现了不少非常传统的思想感情,在精神上有与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更为相近的一面。新文学家旧体诗在生产传播方式、社会功能等方面都显现出和传统诗词相近或相通的一面,不应该片面强调新文学家旧体诗的现代性。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写作,证明了20世纪并不是许多人眼中的纯粹的新文学的世纪,而是一个新旧文学交替、过渡的世纪。旧体诗在文学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旧体诗因为先天的优势,承担了新诗、新文学无法承担的某些功能,表现了新文学体裁无法或不便表现的内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旧文学在表现对象、文学功能等方面的这种互补性,使得新文学家有了在新旧文学之间腾挪转换的自由空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独有丹青写史诗:战时语境下的抗战旧体诗词创作[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近十年(2006—2016)旧体诗词研究综述[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01)
- [3].天遣词人困播迁——论朱自清的旧体诗词[J]. 东岳论丛 2019(08)
- [4].汉语新诗的“百年滋味”——以来自旧体诗词的责难为讨论背景[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08)
- [5].现代旧体诗词之得失[J]. 粤海风 2017(06)
- [6].抗战时期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建构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3)
- [7].旧形式与新时代的冲突——论20世纪旧体诗词的“打油”倾向[J]. 学习与探索 2018(03)
- [8].1949-1999年旧体诗词创作史论[J]. 贵州社会科学 2018(07)
- [9].周啸天旧体诗词的新诗思维与日常经验[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0].从“无地彷徨”走向“话语重建”——关于旧体诗词不入现当代文学史的思考[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11)
- [11].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的历史浮沉与演变趋势[J].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1)
- [12].《中华诗词》的诗论与新时期旧体诗词文体地位的重申[J]. 名作欣赏 2017(11)
- [13].现代中国画家旧体诗词的历史浮沉与演变趋势[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4].论近代旧体诗词中的抗战书写[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5].论民国时期报刊对旧体诗词发展的影响[J]. 文艺评论 2016(07)
- [16].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实践与未来[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7].从订定篇题看郭沫若旧体诗词的整理[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8].民国以降旧体诗词媒介传播与旧体诗词文体的命运[J]. 文艺争鸣 2015(04)
- [19].当代旧体诗词研究述评[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0].新时期以来旧体诗词研究的历史回眸[J]. 风景名胜 2019(03)
- [21].雅言、雅意与雅兴——简评马翚诗词作品兼论旧体诗词创作[J]. 朔方 2019(03)
- [22].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平议[J]. 中华书画家 2019(10)
- [23].情动于中,发而中节[J]. 中国教师 2017(08)
- [24].对当代旧体诗词写作热的反思[J]. 中文论坛 2017(01)
- [25].旧体新咏焕新生——当代旧体诗词写作热概说[J]. 中文论坛 2017(01)
- [26].三个宇宙:由外观走向内省——对当代中国汉语诗歌创作存在问题的反思[J]. 中国诗歌 2016(08)
- [27].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创作面貌简述[J]. 北方文学 2016(23)
- [28].断裂后的修复——网络旧体诗坛问卷实录(五)[J]. 新文学评论 2016(04)
- [29].写给时代的文学——读《陈丽伟文学作品选》[J]. 时代报告(奔流) 2016(08)
- [30].平山诗社专辑[J]. 诗潮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