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文化嬗变中的艺术——波普艺术考察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艺术学
作者: 王原
导师: 万书元
关键词: 艺术,波普艺术,大众文化,大众传媒,消费社会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波普艺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场艺术运动。依据《美国传统辞典》,波普艺术是以商用艺术及通俗插图艺术的技巧来描绘日常生活的物体与景观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大众文化、大众传媒、消费社会密切相关。勃兴的大众文化、电子传媒所造就的新的文化形态与审美经验、充斥着工业化消费品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波普艺术的描绘“对象”和浮泛的“时代背景”,它们是波普艺术得以确立和兴盛的依据。这些事物所带来的文化嬗变,被波普艺术家敏锐地感知并予以回应。这样的文化嬗变可以归纳为三种倾向:文化的大众化与日常化,文化的媒介化与视觉化,文化的商业化与产业化。波普艺术既是这一文化变迁的风向标,自身也是这一文化变迁的组成部分。因而在描绘了作为一场艺术运动的波普之后,我们也必须考察作为文化事件的波普。只有将波普置于更为宏阔的文化嬗变之中加以审视,我们才能更好地体味波普艺术,更深入地理解波普“复制挪用”的创作方式,刻意模糊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观念立场,并在解读作品的同时感受文化的脉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1章 时间川流中的波普艺术
1.1 隐约的启示者
1.2 波普的初始缔造
1.2.1 美国:暧昧的先驱
1.2.2 英国:意绪的发端
1.2.3 欧陆:“同道”与先声
1.3 波普的经典时光
1.3.1 美国波普:闪耀的群星
1.3.2 英国波普:新锐与老将
1.3.3 欧陆波普:认同与批判
1.4 波普传奇的续写
第2章 批评话语下的波普艺术
2.1 波普的“主题”:时代的表征
2.2 波普的“风格”:匿名复制与主体原创的悖谬
2.3 波普的“立场”:艺术与生活的模糊分际
第3章 文化视域里的波普艺术
3.1 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
3.2 波普艺术与大众传媒
3.3 波普艺术与消费社会
结语:文化嬗变与波普精神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与索引
作者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胜利[D]. 刘永琴.中央美术学院2006
- [2].中国当代波普艺术与文化语境的关系研究[D]. 李晓赟.浙江理工大学2018
- [3].永不过时的潮流—流行至今天的波普艺术[D]. 房昱.青岛科技大学2017
- [4].被扩大的波普艺术[D]. 张贺.曲阜师范大学2017
- [5].浅谈对波普的认识[D]. 刘伟.南京艺术学院2017
- [6].《普景映像》中对波普艺术的体会[D]. 戴一迪.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 [7].美国波普艺术与中国“政治波普”比较研究[D]. 刘冬梅.内蒙古大学2013
- [8].解读王广义中国式波普艺术[D]. 陈健.江苏师范大学2014
- [9].生活·波普·艺术[D]. 赵静.西北师范大学2010
- [10].谈波普艺术中的泛艺术化特征[D]. 郭永泽.青岛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生活·波普·艺术[D]. 赵静.西北师范大学2010
- [2].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D]. 韩帅.山西师范大学2010
- [3].波普设计中的美学问题[D]. 王丽敏.同济大学2008
- [4].波普设计的后现代主义先锋性及其影响[D]. 毛旭林.清华大学2007
- [5].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的互融与互异[D]. 刘俊生.河南大学2008
- [6].艺术的重生—从安迪·沃霍尔丝网版画看波普艺术的美学特征[D]. 宋方昊.山东大学2007
- [7].中国式的波普艺术[D]. 李木子.重庆大学2004
- [8].波普艺术的解析与反思[D]. 齐桂华.河北大学2006
- [9].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胜利[D]. 刘永琴.中央美术学院2006
- [10].波普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D]. 王大志.山东师范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