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和成人教育的发展

在线学习和成人教育的发展

一、网上学习及成人教育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程志高[1](2021)在《后疫情时代成人教育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探究——以开放教育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成人教育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和普通高校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模式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线上轻线下""重结果轻过程"等诸多弊端,不利于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进入后疫情时代,成人教育思政课呈现出了新的境遇,课堂讲授日益成为关键环节,线上思政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实践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更切合当前成人教育思政课的需求,能够有效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成人教育思政课变革,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强化线下面授辅导;不断完善在线平台,落实网上学习过程;充分依托线上线下,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尤传露[2](2021)在《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工人教育日益成为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劳动力。产业工人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为真正实现新时期产业工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助力。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2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及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起的“求学圆梦行动”,广州市总工会在原来支持职工技能提升和学历提升工作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加大对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支持力度,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作为全国首个以地方工会牵头的产业工人教育新模式的表率,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建设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访谈调查法,明晰了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基本内涵,呈现了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产生背景,梳理并划分了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发展阶段。再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教育学的角度剖析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分析其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式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存在教育受众单一,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结合不密切,产业工人对其缺乏了解,以及产业工人自我非职业技能素养认同感不高,各教育主体的合作效果不佳以及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教育目标定位与产业工人需求不匹配,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品牌效应尚未发挥作用,合作主体之间合作未达预期以及对合作教育经费监管不到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反思建议。研究认为,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应更加注重产业工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产业工人职业能力培养上要从职业技能转向技能与创新并举,这也将是产业工人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紧跟这一目标趋势,要针对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各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不断加大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资源整合力度,筛选高水准的教育合作伙伴,吸纳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国际产业工人教育接轨。

渠颖[3](2021)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视角下小学生家长学习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民学习时代的到来重塑了人们对于家长这一社会角色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家长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群体。近年来,青少年问题频现,该问题背后的实质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推进家庭教育建设的关键一步是需要高度重视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重视家长的教育素养、文化价值观、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策略等,家长与其他职业一样,也需要参与到问题的学习中来。在我国研究家长学习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从自我导向学习视角出发,以嬗变学习理论、发展生态学理论和自我导向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明晰自我导向学习、小学生家长、家长学习等核心概念,对小学生家长的学习故事进行个案解读,真实地将小学生家长学习的故事最大程度地呈现。基于故事的解读,发现家长学习具有自我导向性、持续发展性和情境性特点;家长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家长学习的发生机制包括家长学习的动力来源、运行特点和发生机理等。以家长学习的理论为基础,揭示家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发现家长学习存在着家长持续学习的意识较弱、家长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选择困难、家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家长学习经验的阻碍及家长学习与工作冲突等问题。基于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视角,探讨家长学习向更加积极方向转变的策略:从家长个人、家长学校和社区三方面为提升家长学习提出可行性建议。

岳燕[4](2021)在《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文中认为伴随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提升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命题。城市老年人不但有物质养老保障的诉求,还有精神文化的渴求,老年教育机构“一座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年团队学习作为一种老年人自我教育与学习、自主组织与管理、灵活弹性的老年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教育机构的这一困境。老年学习团队的核心人物——“带领人”不仅是老年学习者一员,更担负着组建与管理团队、帮教团员等重要使命。为此,从社会学的视角,理解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是如何构建角色认同的,其角色认同的特征是什么,进而探究优秀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成为”团队领袖历程中的角色认同机制,探究其在退休后角色再造中所体现的人的终身发展的主体性,以及从中升华的退休精神,是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斯特赖克(Stryker)的角色认同理论被用来解释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据的象征符号及与之相关的意义诠释。角色认同显着性(Identity Salience)也是Stryker的关注焦点。本文以Stryker角色认同理论为视野,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收集所甄选的六位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个案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编码,从身份承诺、他人支持、内外奖赏、角色投入四个维度叙事带领人建构“老年教育者”角色认同显着性的图景,再结合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分析框架即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互动三个层面跨个例诠释不同带领人角色认同的特征,形塑老年教育者、终身学习者、组织活动者、团队管理者、志愿服务者、智慧长者等多重角色身份,形成带领人自我标定内在化即自我角色认同与社会角色认同的一致,回应了带领人通过角色认同占据某一社会位置的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执行过程。由此进一步揭示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与本质。基于个案叙事和跨个案分析,本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和特征。主要概括为个体角色认知、“工作”角色情感、角色行为与互动三个层面。带领人从中形成了共通的角色认同特征:即协调团队成员,注重情感交汇;乐于奉献,具有志愿精神;上情下达,成为沟通桥梁;技艺见长,成长为老年教育者;处事见强,形成智慧积淀;各异的角色认同风格:强技艺专业特色型、强兴趣共同爱好型、强运营重视制度安排型三种。形成角色认同社会化的角色集合。主要表现为带领人价值观社会化构建社会认同,带领人组建团队学习活动强化社区(机构)认同,带领人终身学习促动自我角色认同三方面。带领人角色社会化体现为(PSPCLM)角色集合,它是带领人构建社会认同的依据;带领人的人际关系社会化表现为其自身与个体、团队、团队管理方、指导教师、赞助者、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形成的多元互动体,它是带领人强化社区(机构)认同的依据;带领人作为团队发展的“粘合剂”,争取外援的“主心骨”是其促动自我角色认同的依据。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互动三者的互动整合。其中角色认知是角色认同的基础,角色情感是角色认同的依据,角色互动是角色认同的动力。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个体主体性和社会结构性。角色认同的个体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人本主义:角色认同促进老年人终身学习、彰显人的全面发展、体现退休精神的伦理价值;角色认同的社会结构性主要表现为对老年教育的启示:角色认同昭示老年教育的外因内化作用、弥合老年教育的价值冲突、挖掘老年教育的智慧价值。在带领人实现角色认同,体现退休精神的过程中则酝酿、沉淀、生成了智慧,它外显于为人处事、对待得失的超然态度,内修于涵泳道德,润泽文明的内心平静。由此重新诠释了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定义和退休精神的内涵。本研究拓展了角色认同理论跨学科应用的场域,展示了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的退休精神,对老年教育的理论内涵有了进一步探究,提出了培育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的建议。

田诗晴[5](2021)在《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视障者就业难是个现实问题。无论视障者个体还是社会都对视障者的职业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刻板印象。但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创业成为视障者就业的新机遇。本研究从成人教育学的视角分析视障网络创业者转化学习的发生机制,旨在理解视障者通过转化学习打破“盲人只能做按摩”的固有认知,自我突破成为网络创业者。研究以杰克·麦基罗(Jack 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先后对6名视障网络创业者和15名视障普通从业者进行访谈,并重点对Z和M两名视障网络创业者进行深度访谈和叙事分析。研究发现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的发生机制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触发事件基于自身经验强化与共情效应的联结。促使视障者想要网络创业的触发事件分别有体验式经验、待改进事件、榜样经验、危机事件、拓展性经验及共情效应。这些事件引发了视障者对自己能力和定位的新认识,从而促使他们想要网络创业。第二,核心动力是网络技术、创业知识及心理调适的互动。视障者学习和掌握网络技术、创业知识,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转变成为网络创业者。第三,关键推力是认知陷进与自我认知重构的博弈。视障者在网络创业过程中会经历被认知陷阱束缚、跨越认知陷阱、实现自我认知重构阶段。视障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与其自我认知重构之间互相影响,促使他们最终成为网络创业者。第四,重要外力是政府、社会机构及他人的支持。政府与社会机构能为视障者提供实践机会;组织线下培训班;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视障者还受到家人、健视朋友及合作伙伴的支持。针对视障网络创业者转化学习发生机制中的关键点,本文提出四方面改进触发事件、核心动力、关键推力、重要外力的策略:第一,增加自我经验获得,促使转化学习发生。首先为视障者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其次为视障者定期开展分享交流会。第二,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激发转化学习活力。首先视障者应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其次视障者应采取多元学习方式;最后视障者应注重自我心理调适。第三,实现自我认知重构,推动转化学习开展。首先为视障者提供多元课程;其次营造包容性的社会环境。第四,发挥政府与家庭外力作用,保障转化学习运行。首先政府应建立支持体系;其次家庭应发扬关怀力量。

仇淼[6](2021)在《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参加在线培训是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能力以及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线培训模式是一个依托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将培训目标、内容、实施过程、评价等因素有机结合成某种标准样式的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在线培训不是单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线下培训的内容照搬,而是根据参训人员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需求、培训偏好展开的新兴培训方式。受制于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实施趋于形式化和评价方式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经验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本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其由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子系统组成。基于认识到成人的学习是一种自身需要、自主驱动、自我经验基础上的建构式学习,学习内容需与成人学习者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相关,因此,成人教育理论成为本研究分析的基本理论支撑。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案例法和比较研究法,探索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过程、现实样态,形成的特点、普适性和可借鉴性,并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通过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历史溯源发现: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形成了肯普非线性模式;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形成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形成了尼文混合模式。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不再以单一目标或内容框定某一固定培训模式,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个性化”“沉浸式”“全息化”的优势。第二章阐释了肯普非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肯普模式发布初期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随社会不断发展,肯普模式经过多次修改,逐步完善。e MSS项目作为肯普模式的案例代表,呈现出非线性的实施方式。该项目专为工作1-3年的新任教师设计,其在线学习环境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参训教师可以按需选择任意学习空间。第三章阐释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史密斯-雷根模式作为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式,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三大策略设计,从而达到学习者高效接受知识、内化知识、迁移知识的目的。美国人民大学教育硕士计划作为史密斯-雷根模式的实际运用案例,注重培训策略的设计,同时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强调参训教师对不同教学策略的探索和运用。第四章阐释了尼文混合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带有线性和非线性特征的尼文混合模式在教学设计中重视计算机设备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辅助运用。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作为尼文模式的现实案例,致力于为不同层级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初级准备和高级准备等课程,注重将教育技术融于教育者准备计划各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并强调用教育技术协助参训教师查询、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第五章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特点、普适性及可借鉴性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美国中小学在线培训模式目标的设计呈现出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和预测参训教师需求的特征;第二,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设计始终秉承参训教师需要完整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理念;第三,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重视以情景任务为导向,建构在线实践共同体;第四,美国带有州独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以及政府、在线培训平台等组织协同保障培训质量。此外,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重视教师的内生需求以及个人发展差异性,并注重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融入在线培训项目和平台的设计中,这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第六章根据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建构和运行的探索,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利用“全息化”技术全面、多维收集数据,设计符合教师需求的在线培训目标;二是关注教师个人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为参训教师提供定制化在线培训内容;三是注重参训教师、培训教师以及在线培训平台间多样化的交互方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四是重视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的质量,引入第三方和微认证评估机制,协同政府、教育机构、中小学等多方组织,建立在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王雪茁[7](2020)在《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成人高等函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成人函授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专业,其办学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成人学生,面对成人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供给方和需求方在教学方面是否达到平衡?供给错位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根据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如何优化教学?是一个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借鉴和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从“教”与“学”这对供给和需求矛盾入手,揭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前沿性脱节问题,以及教学方法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改革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成人函授体育教育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相关主题的国内外文献,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南师范大学成人函授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目前成人函授体育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具有与普通教育“同质化”的问题;成人函授体育教育教学中“教”与“学”存在脱节的问题,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更新补充。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提出的优化策略:依据政策指引、职业需求科学定位培养目标;精准供给内容,凸显实用性和前沿性;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学;加强供给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评估,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秦蒙蒙[8](2020)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强调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学者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成人学生学习特点具有成人特色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既能够帮助成人学生获得实用的知识,又可以促进成人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成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支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主要以河南省3所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相关的调研与分析。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但总体来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状况不理想,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有:教师应用主动意识不强;教师在应用细节上存在部分缺失;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结合不佳;线上资源的开发及运用不充分;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不强;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欠缺。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保守;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精髓把握不到位;教师未能基于教学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大于实质;学生深受“灌入式”教学的影响;师生双方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是引发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提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教师要提高应用自觉性;教师要严格应用环节;教师要结合适宜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学生要不断增强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合力。此外,在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具体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为更好提高“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效能提出了几点应注意的事项:如教师要不断提高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能力;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避免形式化;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大有前途。笔者希望本研究可以使成人教育领域的教师及学者深刻认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成人教学模式,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农宝琼[9](2020)在《新媒体赋能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行为研究 ——基于南宁市四城区的调查》文中提出农民工群体中的年轻一代——新生代农民工既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也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结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对于该群体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惠及的政策与措施,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其他成人群体而言,学习意愿更强烈,但受到的限制也更为复杂。新媒体所具有的资源丰富、即时交互、易存易取的特点能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学习提供支持与保障,也为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提供了新的路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学习行为特征以及新媒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南宁市四个主城区内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基本掌握了该群体的学习意愿、学习目的、学习内容需求与学习困难等现状,并对新媒体学习过程中学习时间地点的安排、资源的获取路径与方式、困难的解决方法、互动对象与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自学是其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使用新媒体开展学习后,在时空安排、资源获取和互动交流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彰显。通过访谈了解到了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媒体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以及新媒体对他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新媒体唤醒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发动力,为其提供信息与情感支持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冗杂和网络迷航等负面影响。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归因分析。最后一章则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可持续发展,获取更好的新媒体学习体验提出建议与对策,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刘浩[10](2020)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成人社群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不断迭代,催生了社群学习这一新型成人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成人参与其中。但社群学习到底是什么?目前呈现出怎样的样态?成人在其中又是如何学习的?这些问题正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首先从“社群”与“学习”两个视角进行文献研究,以廓清研究范围;进而在提炼调查所得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探究社群学习方式的学习类型、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特征以及学习生态;然后分析、描述成人社群学习行为的样态,构建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成人社群学习行为模型;紧接着,又在真实的成人社群学习情境中对以上主要研究结果加以验证,同时补充对社群学习现状的了解。本研究综合运用访谈、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采用指引式质化内容分析对数据予以分析。研究发现:(1)在成人教育学学科视角下,社群学习不是一种单纯的非正式学习,而是一种非正规、非正式的学习;(2)成人社群学习主要有“精业、增能、修身”三种目的;(3)社群学习内容丰富,无所不包;(4)社群学习具有二元性,社交性,知识下沉、交互无障碍,碎片化而高效浅显,开放自由而自我要求高的特征;(5)提出了社群学习生态“3+1+1”要素模型,勾勒出了社群学习生态图景;(6)构建了成人社群学习行为模型,包括寻径、意会、创生三层交互类型,与信息联通、与人联通、讨论、分享、反思与总结、融会贯通、决策、二次创造及创造九种模式下的学习行为。以上主要研究结果通过了以程序员群体为调查对象的验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最后,本文针对成人社群学习实践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几点建议,并对本次研究及社群学习进行了反思与展望。本研究作为一次追踪时代热点的学术研究,为今后有关社群学习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且研究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便利和优化成人的社群学习,助力绘就“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蓝图。

二、网上学习及成人教育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上学习及成人教育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后疫情时代成人教育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探究——以开放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教育思政课的基本现状
    1.课程教学计划执行不严,导致思政课教学“重形式轻实效”
    2.辅导教师配备不足,导致思政课教学“重线上轻线下”
    3.成人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导致思政课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二、后疫情时代成人教育思政课教学的新变化
    1.课堂讲授日益成为关键环节
    2.线上思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3.实践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后疫情时代成人教育思政课教学的适切性
    1.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成人教育思政课“实”起来
    2.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成人教育思政课“活”起来
    3.全过程的考核评价让成人教育思政课“严”起来
四、后疫情时代成人教育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策略选择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强化线下面授辅导
    2.不断完善在线平台,落实网上学习过程
    3.充分依托线上线下,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4.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评价与反思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产业工人
        2.产业工人教育
        3.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
二、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产生背景
        1.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动
        2.广州传统产业工人教育模式问题重重
        3.用工主体和产业工人急需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
    (二)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发展进程
        1.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开端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拓展
        3.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深化
        4.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完善
三、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构成要素
    (一)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目标
        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同生活
        4.学会生存
    (二)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课程设置
        1.各教育主体联合开发课程
        2.多教育载体组织实施课程
    (三)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教学方式
        1.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线上远程教学
        2.基于学习中心和企业学院的线下教学
    (四)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师资组成
        1.遴选企业优秀教师
        2.聘请高校、行业专家教师
        3.设立网络班主任及辅导教师
    (五)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运行保障
        1.多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保障
        2.多方协同的运行管理保障
        3.工会三级联动的财政保障
        4.多渠道的舆论宣传保障
四、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成效调研
    (一)调研结果
        1.调研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2.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3.产业工人学员的学习体验
        4.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运行反馈
    (二)调研结论
        1.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实施成效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存在的问题
        3.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反思与优化
    (一)调整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发展定位
        1.产业工人教育要更加注重产业工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2.产业工人职业能力培养应从技能转向技能与创新并重
    (二)优化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构成要素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2.加大非职业技能教育的课程比重
        3.深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丰富师资来源并强化师资质量
        5.完善产业工人教育的运行保障
    (三)加大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资源整合力度
        1.筛选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合作伙伴
        2.广泛吸纳国内国际优质产业工人教育资源
结语
附件1 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2 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3)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视角下小学生家长学习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的必然要求
        1.1.2 家长学习的迫切需求
        1.1.3 终身学习的现实诉求
        1.1.4 个人经历与专业兴趣的引领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概述
        1.4.2 国内研究概述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自我导向学习
        2.1.2 小学生家长
        2.1.3 家长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嬗变学习理论
        2.2.2 发展生态学理论
        2.2.3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第三章 家长学习故事的个案解读
    3.1 “沐沐妈妈”的学习故事
        3.1.1 “初为家长”
        3.1.2 “家长角色的定位”
        3.1.3 “面临新的学习难题”
        3.1.4 “学习道路上的求助”
    3.2 “苏苏妈妈”的学习故事
        3.2.1 “由教养者走向示范者”
        3.2.2 “学习途径的探索”
        3.2.3 “对学校的建议”
        3.2.4 “未来希冀”
    3.3 “桐桐妈妈”的学习故事
        3.3.1 “一点经历”
        3.3.2 “考取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3.3.3 “学习内容上的困难”
    3.4 “肉肉妈妈”的学习故事
        3.4.1 “开始反思”
        3.4.2 “参加家长学习班”
        3.4.3 “家庭成员由质疑走向支持”
        3.4.4 “未来的学习计划”
    3.5 “泽泽爸爸”的学习故事
        3.5.1 “学习、渐行渐远”
        3.5.2 “家庭成员的带动”
第四章 家长学习的理论分析——基于个案的解读
    4.1 家长学习的特点
        4.1.1 自我导向性
        4.1.2 持续发展性
        4.1.3 情境性
    4.2 家长学习的动机
        4.2.1 内部学习动机
        4.2.2 外部学习动机
    4.3 家长学习的发生机制
        4.3.1 家长学习的动力来源
        4.3.2 家长学习的运行特点
        4.3.3 家长学习的发生机理
第五章 家长学习的障碍因素
    5.1 家长持续学习的意识较弱
    5.2 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选择困难
    5.3 家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5.4 家长学习经验的阻碍
    5.5 家长学习与工作的冲突
第六章 提升家长学习的策略与建议
    6.1 家长个体方面
        6.1.1 合理运用先前经验
        6.1.2 选择正确的学习导向
        6.1.3 更新学习方式
    6.2 家长学校方面
        6.2.1 丰富家长学习内容
        6.2.2 培养家长教育指导教师
    6.3 社区方面
        6.3.1 依托社区,成立家长学习共同体
        6.3.2 鼓励社会机构开展家长学习活动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发现
    7.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小学生家长学习的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现实背景:我国已呈现快速老龄化趋势
        二、个人感情:老年阶段是必经的人生历程
        三、工作实践:老年群体是主要的服务对象
        四、专业使命: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组成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角色认同研究的基础
        二、角色认同研究的三种取向
        三、角色认同应用的相关研究
        四、基于文献综述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问题、思路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核心概念
        一、老年学习团队
        二、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
        三、角色认同
        四、社会认同
        五、退休精神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多元化视角的角色认同研究
        一、结构功能论与角色认同
        二、批判论与角色认同
        三、符号互动论与角色认同
    第二节 斯特赖克(Stryker)角色认同理论
        一、个体与社会
        二、相关理论统合
    第三节 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分析框架
        一、带领人的老年学习团队认同
        二、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第四节 多个案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个案选定依据
        二、个案情况概览
        三、资料收集方法
        四、研究调研实况
        五、调研资料编码
第三章 个案一:瓷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禀赋和爱好滋生终身学习瓷刻的土壤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毕生精研瓷刻技艺
        二、身份承诺——组团学习:组建团队传承非遗文化
        三、内外奖赏——团队成员互助,肯定学习价值
    第二节 瓷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工作层面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社区学校互动
第四章 个案二:形体舞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学习是福命的根源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心灵舞者的乐园
        三、他人支持——交口称赞,情感融洽
    第二节 形体舞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自尊与幸福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家庭、社区互动
第五章 个案三:推进员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做老年学习的宣传者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自我学习带动他人学习
        二、身份承诺——组团学习:组织运行虚拟网上学习团队
        三、内外奖赏——内外力驱动团队持续发展
    第二节 推进员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工作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机构互动
第六章 个案四:编织团队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编织退休的学习生活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团员拥戴,担任领头雁
        三、他人支持——组团得法,调和矛盾
    第二节 编织团队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归属感与自信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员、家庭、机构互动
第七章 个案五:山水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丹青挥墨述人生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自我坚持学习书画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无私奉献,服务团队
        三、他人支持——分组学习,书画协调共进步
    第二节 山水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归属感与自尊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员、家庭、社区互动
第八章 个案六:老年男声合唱团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合唱团的起伏全记录
        一、角色投入——一波三折,坚持学习
        二、身份承诺——教学齐鸣
        三、他人支持与内外奖赏——合唱业绩推动团队持续发展
    第二节 老年男声合唱团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使命与责任感
        三、角色互动:与机构互动及意义协商
第九章 跨个案分析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
    第一节 带领人角色认知
        一、带领人学习力分析
        二、带领人性别分析
        三、带领人退休前职业分析
    第二节 带领人“工作”角色情感
        一、带领人“工作领导力”分析
        二、带领人领导力管理风格分析
        三、带领人团队管理力分析
    第三节 带领人角色互动
        一、夫妻关系更趋于和睦
        二、代际关系更趋于互补
        三、增进社区参与的黏合力
        四、增加个体对社区的认同度
第十章 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本质
    第一节 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
        一、角色认知是角色认同的基础
        二、角色情感是角色认同的依据
        三、角色互动是角色认同的动力
    第二节 角色认同的个体主体性
        一、角色认同促进老年人的终身学习
        二、角色认同彰显人的全面发展
        三、角色认同体现退休精神的伦理价值
    第三节 角色认同的社会结构性
        一、角色认同昭示老年教育的外因内化作用
        二、角色认同弥合老年教育的价值冲突
        三、角色认同挖掘老年教育的智慧价值
结语
    第一节 研究基本结论
        一、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
        二、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共通性特征与各异性特色风格
        三、形成带领人角色认同社会化的角色集合
        四、挖掘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
        五、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个体主体性和社会结构性
        六、诠释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定义
        七、重释退休精神的内涵
    第二节 实践启示
        一、政府推动与老年学习团队自我发展相协同
        二、培育老年学习团队与培训带领人相同步
        三、知识技能与老年学习者资源化主张相互补
        四、老年学习团队与全年龄段学习团队相融合
    第三节 论文突破与反思
        一、论文突破点
        二、论文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受访对象的研究事项说明
    访谈提纲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残障者就业的研究
        1.2.2 网络创业的研究
        1.2.3 转化学习的研究
        1.2.4 总体评价
    1.3 概念界定
        1.3.1 成年视障者
        1.3.2 网络创业
        1.3.3 转化学习
    1.4 研究设计与过程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过程
    1.5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5.1 理论基础
        1.5.2 分析框架
第2章 网络创业背景下Z与M转化学习故事
    2.1 Z的故事:破茧成蝶
        2.1.1 Z的成长经历
        2.1.2 Z转化学习的触发事件
        2.1.3 Z在转化学习过程中的经历
        2.1.4 Z意义观点的转化
    2.2 M的故事:浴火重生
        2.2.1 M的成长经历
        2.2.2 M转化学习的触发事件
        2.2.3 M在转化学习过程中的经历
        2.2.4 M意义观点的转化
第3章 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发生机制分析
    3.1 触发事件:自身经验强化与共情效应联结
        3.1.1 触发事件解析
        3.1.2 触发事件关系
        3.1.3 触发事件小结
    3.2 核心动力:网络技术、创业知识及心理调适互动
        3.2.1 网络技术
        3.2.2 创业知识
        3.2.3 心理调适
    3.3 关键推力:认知陷阱与自我认知重构博弈
        3.3.1 认知陷阱
        3.3.2 自我认知重构
    3.4 重要外力:政府、社会机构及他人支持
        3.4.1 政府与社会机构支持
        3.4.2 他人支持
第4章 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支持策略
    4.1 增加自我经验获得,促使转化学习发生
        4.1.1 为视障者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
        4.1.2 为视障者定期开展分享交流会
    4.2 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激发转化学习活力
        4.2.1 视障者应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4.2.2 视障者应采取多元学习方式
        4.2.3 视障者应注重自我心理调适
    4.3 实现自我认知重构,推动转化学习开展
        4.3.1 为视障者提供多元课程
        4.3.2 营造包容性的社会环境
    4.4 发挥政府与家庭外力作用,保障转化学习运行
        4.4.1 政府应建立支持体系
        4.4.2 家庭应发扬关怀力量
第5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5.1 研究反思
        5.1.1 研究者个人因素反思
        5.1.2 研究者与参与者关系反思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同意参加论文研究合作的声明
附录 B 成年视障网络创业者访谈提纲(正式)
附录 C 普通成年视障者访谈提纲(正式)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价值凸显:在线培训是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现实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理论困惑:针对“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研究不够突出
        (四)他者参照: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具有较强借鉴性
    二、概念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
        (二)在线培训
        (三)在线培训模式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二)关于国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系统论
        (二)成人教育理论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进程
    一、萌芽期(20世纪40-60年代)
        (一)时代背景:“八年研究”对教师培训的转向
        (二)培训目标:“得到一个教师”转向“得到一个合格的教师”
        (三)模式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视听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肯普的非线性模式主导
    二、发展期(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一)时代背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教师教育技术运用的要求提高
        (二)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能力
        (三)模式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史密斯-雷根的线性模式主导
    三、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一)时代背景:全球化背景下对教师多样化要求
        (二)模式目标:教师个性化发展
        (三)模式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尼文混合与肯普、史密斯-雷根模式并行
第二章 肯普的非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并行
        (二)建构条件:循环设计法保障内容针对性
        (三)建构形态:四要素、双椭圆结构、三目标、九环节
    二、实践运作:eMSS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一)运作准备:项目设计呈周期性
        (二)运作流程:双椭圆式运行结构
        (三)成效影响:因材施训成效显现
第三章 史密斯-雷根的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
        (二)建构条件:形成性评价从教师需求分析起贯穿始终
        (三)建构形态:分析、策略、评价三大版块
    二、实践运作:美国教育硕士计划(美国人民大学)
        (一)运作准备:详细设计三大类培训策略
        (二)运作流程:注重以传递教学策略为培训内容及培训策略的实施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学策略的实施成效显现
第四章 尼文的混合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行
        (二)建构条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保障教学每个阶段质量
        (三)建构形态:前研究、设计(再设计)、终结性评价三大板块
    二、实践运作: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
        (一)运作准备:注重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与学习理论的融合
        (二)运作流程:注重计算机设备提供支持并保障实施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育技术与培训融合的成效显现
第五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特性分析
    一、对模式的独特性分析
        (一)目标:基于大数据技术
        (二)内容:注重教师为中心
        (三)实施:关注在线实践共同体的构建
        (四)保障:聚焦多维度
    二、对模式的普适性分析
        (一)内部建构的普适性分析:教育技术对教师内生需求的支持度
        (二)外部保障的普适性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保障机构聚合互动
    三、对模式的可借鉴性分析
        (一)内部建构可借鉴分析:关注教师完整生命成长
        (二)外部保障可借鉴分析:兼顾教育技术与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第六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启示
    一、目标:创新教师需求分析方法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多渠道集成数据
        (二)“全息化”技术为教师精准画像
    二、内容:回归教师专业成长本原
        (一)促进教师个体生命发展
        (二)体现教师实践性工作逻辑
    三、实施: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载体
        (一)优化参训教师与培训教师的交互方式
        (二)建构中小学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
    四、保障:建立多维在线培训保障体系
        (一)多元整合质量保障团体
        (二)互联整合质量保障技术
结束语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成人高等函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本人的实习经历
        1.1.2 高质量发展成人函授教育的推动
        1.1.3 本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成人函授体育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概述
    2.1 成人函授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运用的理论基础
        2.1.1 供给侧改革理论
        2.1.2 成人学习理论
    2.2 成人函授教育供给的特性
        2.2.1 办学理念突出开放性
        2.2.2 大学品格突出保守性
        2.2.3 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2.2.4 价值取向突出职业性
    2.3 影响体育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因素
        2.3.1 供给的主体
        2.3.2 供给的对象
        2.3.3 供给的要素
3 成人函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分析
    3.1 调查工具的设计及实施
        3.1.1 内容设计
        3.1.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1.3 实施程序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从需求侧角度对成人函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
        3.2.2 从供给侧角度对成人函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分析
    3.3 供给与需求矛盾分析
        3.3.1 供给对象自身所包含的特殊性
        3.3.2 供给主体缺乏合理的管理手段
        3.3.3 供给内容有待完善和补充利用
        3.3.4 供给方式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
4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优化策略
    4.1 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提高供给质量
        4.1.1 依据政策指引设计目标
        4.1.2 依据职业需求设计目标
    4.2 精准供给内容
        4.2.1 构建特色化课程内容
        4.2.2 加强实用性课程内容
        4.2.3 渗透前沿性课程内容
    4.3 优化供给方式
        4.3.1 “七步走”问题导向面授教学方式
        4.3.2 “互联网+”网上教学方式
        4.3.3 加强混合式教学方式
    4.4 加强供给队伍的建设
        4.4.1 打造合理的师资结构
        4.4.2 制定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4.4.3 组织教师定期培训
    4.5 强化教学质量评估,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4.5.1 建立评估反馈交流平台
        4.5.2 高校自身成立质量监控督查小组
        4.5.3 第三方参与评估
5 结论与思考
    5.1 结论
    5.2 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8)“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成人高等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
        (三)个人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成人高等教育
        (二)教学模式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五、理论基础
        (一)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七、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可行性分析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教学的开展以问题为中心
        (二)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活动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五)教学环境更加民主开放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满足成人教学的需要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符合成人认知学习的特点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注重成人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提高成人教学质量
第二章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应用主动意识不强
        (二)教师在应用细节上存在部分缺失
        (三)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结合不佳
        (四)线上资源的开发及运用不充分
        (五)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不强
        (六)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欠缺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保守
        (二)教师对教学模式精髓把握不到位
        (三)教师未能基于教学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四)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大于实质
        (五)学生深受“灌入式”教学的影响
        (六)师生双方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第四章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应用自觉性
        (一)结合教学新理念不断提高实用价值
        (二)结合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理论
        (三)结合多种成长渠道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二、教师要严格应用环节
        (一)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
        (二)分析探究与解决问题
        (三)反馈与评价
        (四)反思与提升
    三、教师要结合适宜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要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方法要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要能够助推教学环节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要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
        (一)结合现代化教学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
        (三)结合成人学生的人生阅历激发学习动机
    五、学生要不断增强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
        (一)逐步提升独立思考及批判的能力
        (二)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
        (三)加强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
    六、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合力
        (一)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二)学生要自觉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三)学校要严格教学管理并给予相应支持
第五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1:成人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学》课程案例分析
        (二)案例2:成人高等教育《政治经济学》课程案例分析
        (三)小结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能力
        (二)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避免形式化
        (三)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有关问题”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有关问题的老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9)新媒体赋能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行为研究 ——基于南宁市四城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关注新媒体学习的兴起
        (二)聚焦新生代农民工群体
        (三)基于个人的体验与感触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目标与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一)非参与式观察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阐述
        (一)新媒体赋能理论
        (二)移动学习理论
        (三)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四)成人的学习能力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新媒体
        (二)新生代农民工
        (三)学习行为
        1.学习
        2.学习行为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新媒体与成人学习相关研究
        (二)成人学习视阈下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研究
        (三)新媒体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一、问卷内容说明
        (一)问卷内容构成与分布
        (二)问卷发放回收及分析
    二、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一)性别分布
        (二)年龄分布
        (三)文化程度
        (四)职业分布
        (五)月收入情况
        (六)婚姻状况
    三、调查对象学习现状分析
        (一)现有水平自我评估
        (二)已参加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目的调查分析
        (四)学习内容需求分析
        (五)学习困难调查分析
    四、调查对象新媒体学习行为分析
        (一)新媒体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二)学习空间选择与时间安排
        1.学习空间选择
        2.学习时间安排
        (三)学习资源获取路径与方式
        1.学习资源获取路径
        2.学习资源获取方式
        (四)学习困难解决途径与方法
        (五)学习互动对象与方式选择
        1.学习互动对象选择
        2.学习互动方式选择
    五、调查对象的新媒体学习体验
        (一)新媒体学习愉悦度
        (二)新媒体学习积极评价
        (三)新媒体学习消极评价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个体访谈呈现
    一、访谈情况说明
    二、新媒体学习的主要形式
        (一)同伴学习——形成社交学习共同体
        (二)碎片化学习——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
    三、新媒体学习过程的角色转变
        (一)从被动受教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二)从沉默羞怯者转变为好问求学者
        (三)从怠学者转变为乐学者
        (四)从受教者转变为传授者
    四、新媒体学习结果的有效转化
        (一)“顺利通过考试拿到证书”——学历教育的有效辅助
        (二)“工作完成得更快更好了”——工作场所学习好帮手
        (三)“学到的东西对家里人有帮助”——学习成果惠及他人
        (四)“交到了一些新朋友”——拓展人际关系网络
    五、新媒体学习的作用机制
        (一)新媒体赋能表现
        1.意识唤醒
        2.信息支持
        3.情感支持
        (二)新媒体负能表现
        1.信息冗杂现象
        2.网络迷航现象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困境及归因
    一、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学习困境
        (一)困境之一:学习信心不足
        (二)困境之二:媒体素养偏低
        (三)困境之三:学习时间难定
        (四)困境之四:外界支持缺位
    二、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困境归因
        (一)个体层面归因
        (二)新媒体层面归因
        (三)社会层面归因
第六章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个人层面: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自我激励
    二、新媒体层面: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双管齐下
    三、社区层面:社区教育与其他组织多方支持
    四、国家层面:积极政策与有效措施精准落实
    五、研究反思与不足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新媒体支持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10)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成人社群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社群”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二、“学习”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二、科技哲学的相关理论与概念:“三个世界”理论与人工制品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学习社群
        二、社群学习
        三、成人社群学习行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目的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路线与创新
        一、技术路线
        二、研究创新
第四章 社群学习方式的探究与学习行为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社群学习方式的探究
        一、学习类型
        二、学习目的
        三、学习内容
        四、学习特征
        五、学习生态
    第二节 成人社群学习行为模型的构建
        一、成人社群学习行为的内容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第五章 社群学习的验证性分析
    第一节 调查对象人群选择的说明
        一、学习特点
        二、人群特点
        三、个人好奇心
    第二节 程序员社群学习的访谈与观察调查
        一、访谈结果
        二、观察结果
    第三节 程序员社群学习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与预调查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三、问卷调查结果
    第四节 程序员社群学习调查结果的验证性分析
        一、程序员社群学习的目的与特征
        二、程序员社群学习行为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反思及展望
    第一节 总结
        一、结论
        二、建议
    第二节 反思
        一、研究取向反思
        二、研究方法反思
        三、研究过程反思
    第三节 展望
        一、研究展望
        二、实践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外文部分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四、网上学习及成人教育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后疫情时代成人教育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探究——以开放教育为例[J]. 程志高. 当代继续教育, 2021(06)
  •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研究[D]. 尤传露.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视角下小学生家长学习个案研究[D]. 渠颖. 河北大学, 2021(02)
  • [4]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D]. 岳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5]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研究[D]. 田诗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D]. 仇淼. 西南大学, 2021(01)
  • [7]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成人高等函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D]. 王雪茁.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秦蒙蒙. 河南大学, 2020(02)
  • [9]新媒体赋能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行为研究 ——基于南宁市四城区的调查[D]. 农宝琼.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成人社群学习研究[D]. 刘浩.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在线学习和成人教育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